资源简介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49 三江源地区(A卷)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据图1“三江源地区河流、山脉分布图”和图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河流不发源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A.澜沧江 B.雅鲁藏布江 C.黄河 D.长江2.根据图2,③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中华水塔”河流的丰水期,最可能出现在(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4.今后,三江源地区应该(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C.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D.扩大牧场规模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5.该区域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 C.全球气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6.图示三江源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B.沱沱河是黄河的正源C.铁路已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D.灌溉农业是该区域重要农业特色8月7日,2020“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大型公益活动募捐晚会在西宁举行。本次活动围绕“一元钱,一滴水,爱我三江源”的生态理念,旨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中来。读三江源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7.不能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是( )A.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图中①②③B.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C.②发源于唐古拉山脉D.③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西北部8.目前,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不包括( )A.湿地减少 B.草原退化 C.水量减少 D.野生动物繁多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读三江源图,完成下列各题。9.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是黄河,注入黄海 B.b河是我国第一大河,且水能丰富C.c河流经东南亚,注入印度洋 D.三条河流的中下游航运发达10.下列对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C.三江源地区降水量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D.湖泊和沼泽对河流的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1.图中的铁路线是 ( )A.青藏铁路 B.兰新铁路 C.陇海铁路 D.成昆铁路1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13.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B.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C.该地区位于青海省D.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_省南部,被誉为“_____”。(2)三江源中的“三江”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3)图中穿过三江源地区的_____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4)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_______________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了退耕还林(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持续推进,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高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材料二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即将启动。根据新规划,三江源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千米扩大至39.5万平方千米。材料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1)过去,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问题是( )①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②土地沙漠化严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⑤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2)图中的阴影部分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图中的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3)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地理条件。(4)下列有关三江源扩大治理范围的理由,说法不合理的是( )A.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B.更好地解决就业人口C.更好地保护高海拔生物多样性D.更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地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 2.C解析:1.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的江源区的总称。2.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③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产生草场退化的原因,只有C符合。答案:3.C;4.B解析:3.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中华水塔”河水丰富的时期最可能在7、8月,该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多。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今后三江源地区应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答案:5.C;6.A解析:5.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是位于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但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冰川逐年萎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6.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南部;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该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公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当地以畜牧业为主。答案:7.D;8.D解析:7.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图中①黄河、②长江、③澜沧江;①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②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③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北部。8.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使得这里湿地减少,草原退化,水量减少,甚至局部地区出现流沙。答案:9.B;10.C解析:9.a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b长江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c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南海;黄河下游是地上河,航运欠发达。10..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冰雪融水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湖泊和沼泽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答案:11.A;12.C;13.B解析:11.贯穿青藏地区的唯一一条铁路是青藏铁路,它从青海省的西宁经格尔木直达拉萨,中间穿越三江源地区。12.本题主要考查了在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条江河及其在图中的分布。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分别指图中的⑤④③。13.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由于不合理砍伐、放牧、耕作,该地区的牛态环境严重恶化。14.答案:(1)青海;中华水塔;(2)长江;黄河;澜沧江;(3)青藏;(4)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解析:(1)由图可知,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中华水塔”,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2)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A表示的长江、B表示的黄河和C表示的澜沧江。(3)图中穿过三江源地区的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4)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破坏,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了退耕还林、全面禁猎等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15.答案:(1)D(2)黄河 长江 澜沧江(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形成江河的源头。(4)B解析:(1)过去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导致的,主要问题是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从图中分析看出,“三江”是指A黄河、B长江、C澜沧江。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形成江河的源头。三江源扩大治理范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高海拔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地。2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49 三江源地区(B卷)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总称B.位于青海省的南部C.雪山冰川是源区内唯一的补给水源D.该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量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⑥ D.④⑤⑥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中华水塔”水量最丰盈的时期,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4.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旱地麦浪,沃野千里2017年我国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遗产地。读“青藏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的优势是( )①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②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③湖泊、古冰川众多,科学考察价值高④政府重视,政策支持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可可西里、三江源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都位于青藏地区。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海拔高、气候干旱寒冷,形成典型的高寒气候B.雪山连绵,湖泊星罗,孕育了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大河C.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D.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本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沱沱河被称为“中华水塔” B.高寒是显著的地理特征C.适合发展林业与灌溉农业 D.图中铁路线是宝成—成昆线8.该区域冰川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滥伐森林 C.全球气候变暖 D.湿地面积缩小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此完成1~2题。9.三江源地区补给三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下列有关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B.水土流失,土地沙化C.过度采矿,植被破坏 D.人口增长,需水增加三江源地区是亚洲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于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三江源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珠江 B.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C.长江、黄河、澜沧江 D.雅鲁藏布江、长江、珠江12.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 )A.都是外流湖 B.有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C.都是淡水湖 D.完全依靠冰雪融水补给13.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 )A.加速发展旅游业 B.发展生态经济 C.加大畜牧业投资 D.开发矿产资源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千万年来,藏羚羊在广袤的藏北高原生活,与高原恶劣的天气做斗争,成为高原的优势物种。但是仅仅因为它们身上轻柔细软的皮毛能编织“沙图什”的披肩(“沙图什”是波斯语“羊毛之王”,其最高售价为4万美元一条),国际“黑手”深入到中国藏北大肆屠杀藏羚羊,使藏羚羊濒临灭绝。材料二 青海省略图。(1)材料中的藏北高原地区位于________高原北部,现在该地区成立了②________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________等珍稀野生动物。(2)现在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的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3)湖泊d.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湖和________湖。(4)图中铁路为________,城市①是________。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材料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三:如图为青藏地区简图(1)根据图,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__________季.(2)“三江源”位于我国__________省.生活在该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A是世界海拔最高__________铁路.(3)“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说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4)地理兴趣小组对“三江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议: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②开发虫草,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的多样性,针对上述建议你会优先考虑的是 (选填一个数码即可).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B;2.C解析:1.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雪山冰川是源区内主要的补给水源,该区人口稀少,但因为是大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很大。2.三江源地区主要是生态环境效益,不能追求经济效益来破坏其环境,因此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发展农业叙述错误。答案:3.C;4.A解析:3.三江源地区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7月气温高,冰雪融化,因此水量最丰盈。4.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其景观是“雪山连绵、沼泽密布”,“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是南方地区景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西北地区景观,“旱地麦浪,沃野千里”是北方地区景观。答案:5.D;6.B解析:5.可可西里位置偏僻,远离人口稠密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生长着藏羚羊、藏野驴等多种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湖泊、古冰川众多,科学考察价值高;政府重视,政策支持。这些都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的优势。6.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不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答案:7.B;8.C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故A项错误;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是高寒,故B项正确;该地适合发展牧业和河谷农业,故C项错误;图中铁路线是青藏线,故D项错误。8.本题主要考查冰川萎缩的主要原因。冰川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与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湿地面积缩小关系较小,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9.B;10.C解析:9.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补给水量最大。故选:B。10.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会使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减少,地下水也相应减少,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水量减少或断流,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造成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采矿、乱采滥挖,造成植被破坏等。故C正确。故选:C。答案:11.C;12.B;13.B解析:11.我国三江源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共同源头地区,故选C。12.三江源地区有外流湖,也有内流湖;内流湖大都是咸水湖,外流湖大都是淡水湖,A、C错误。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水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调蓄作用,B正确。三江源地区的湖泊也存在地下水补给等其他补给形式,D错误。故选B。13.加速发展旅游业、加大畜牧业投资和开发矿产资源都会破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A、C、D错误。发展生态经济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故选B。14.答案:(1)青藏 ;可可西里 ;藏羚羊(2)黄河 ;长江 ;澜沧江(3)青海湖 ;内流 ;咸水(4)青藏铁路 ;西宁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藏羚羊濒临灭绝。为了保护藏羚羊,国家在藏北高原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2)“三江”是指黄河、长江、澜沧江。(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咸水湖。(4)青藏铁路经过青海省,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等城市,西至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15.答案:(1)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 夏;(2)青海省; 藏族; 青藏;(3)海拔高,气温低,阳光充足。(4)③;草原严重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河流在“中华水塔”这里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川融化,河流进入丰水期。(2)从图中可知,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生活在青海省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位于青藏地区的那条铁路的名称是青藏铁路。(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者开发虫草、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会造成三江源生态坏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了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的多样性。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49 三江源地区(A卷).docx 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考点49 三江源地区(B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