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自由平等的真谛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限时:50分钟;满分:6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分)1.(本题2分)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曾说过: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现代,这已成为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被录进《世界人权宣言》。以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 )①法庭审理案件时为聋哑人配手语老师②已出嫁的女儿不能继承自己亲生父母的遗产③领导干部犯罪要加倍处罚④男女同工同酬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本题2分)重庆市民李先生居住小区附近的建筑工地连续几个月施工到凌晨,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李先生与工地负责人沟通无效后,打电话到环保局投诉。经核实后,环保局依法对该工地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停工整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只能通过强制性手段才能解决②李先生维权意识强,知道诉讼是维权的唯一有效途径③法律标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本题2分)2021年2月21日,广东省某市公安局滨海新区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有人在微信群中发布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对此,警方迅速开展调查,将嫌疑人田某论查获,并依法进行刑事拘留。这一事件表明( )①我国公民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②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是有条件的 ③法律禁止做的事情不能做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本题2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体现了( )A.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特殊情况优先对待 D.一般情况区别对待5.(本题2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多地发生了故意瞒报、漏报从而致他人感染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以涉嫌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上述事件立案侦查。上述案件告诉我们( )①自由不是绝对的,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③公民要自觉履行疫情防控的义务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本题2分)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是( )A.公民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B.实现社会平等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法律得到尊重和认可7.(本题2分)“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A.崇尚德治 B.崇尚权利重于义务C.崇尚自由 D.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本题2分)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这启示我们 ( )A.无法治不自由B.有规则无自由C.自由是没有限制的D.自由就是无拘无束9.(本题2分)为迎接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对地铁站实施整改,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出行体系:地铁、商超、公园等场所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方便残疾人出行。这体现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③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④特权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本题2分)为引导养犬人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文明养犬,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养犬管理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小丽爸爸对于条例中诸多条款很不理解,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如果你是小丽,应该这样劝说爸爸(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③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法不责众,不必在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判断题(共10分)11.(本题2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2.(本题2分)无法治不自由,无纪律不自由( )13.(本题2分)从法律意义上看,老人乘坐公交车得到特殊关照,体现了平等含义中的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14.(本题2分)在法治社会,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5.(本题2分)聊城市2021年4月1日起实行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有人说这违背了平等原则( )。三、综合探究题(共30分)16.(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法治教育”专题后,利用周末在班级微信群里开展热烈的讨论与交流。班长:同学们,网络很开放,以下律师的提醒可要牢记呀!①禁止擅自公开他人姓名、照片、住址、身份证等; ②禁止发表侮辱、诽谤、诋毁等丑化他人的言论; …… 达妮:是啊!微信上言行很自由,但要谨记法律,不然可能会违法!(1)禁止这些行为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结合律师的提醒内容,从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角度分析“达妮”的观点。材料二 班级微信群又有新闻:有同学在校外被敲诈勒索。小鸣同学在暗中观察、了解敲诈团伙的具体情况后,向老师作了反映。派出所接到学校报案,依法对敲诈团伙成员进行了处理。群里同学对小鸣的行为纷纷点赞,并且大家一致认为守护正义就应该要……(3)请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二的内容补充完整。17.(本题10分)【共同抗击疫情,做守法公民】2020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并在全球蔓延,对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思考,疫情防控中的一些人和事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材料一 面对疫情,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相关法律;人民政协为疫情防控积极建言献策;各民族、各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守严守牢安全防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材料二 李某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隐瞒武汉旅行史,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致55名密切接触者被隔离,引发严重传播风险,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损害生活公共利益。2020年3月6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某提起公诉。3月16日,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一审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1)材料一表明我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保证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材料一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什么职权?除此之外,全国人大还有哪些职权?(3)材料二中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分别是什么国家机关?(4)请运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启示。18.(本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小闽和同学都很关心这部法律,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新修订的保护法要严格规范未成年人手机进课堂?(至少两个角度)(2)请运用“自由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为小福答疑解惑。(3)请你为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2.D3.A4.A5.A6.C7.D8.A9.B10.A11.正确12.正确13.错误14.错误15.错误16.(1)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①达妮的观点体现了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正确的。②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如果做了律师提醒禁止的事情,违反了法律,可能会失去自由。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不做违法事情既是保障他人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也是维护自己的自由。(3)答案示例:敢于斗争,讲究策略。需要勇气和智慧。见义勇为,见义智为,斗智斗勇,智勇双全。17.(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是审批机关。(4)①法治与自由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④案例告诉我们,公民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18.(1)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未成年人身心不成熟,难以抵制手机的诱惑,通过法律规定,能够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②从网络的特点来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学生沉溺于手机,容易影响学习和生活;③从法治本身来看,法治能够规范我们的行为,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等。(2)①法治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规,能够更好地规范中学生使用手机的行为,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更好地保障我们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等。(3)思想上:①在使用手机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行动上:②学会“信息节食”,避免在无关信息上浪费大量时间;③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等。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