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共18张PPT+音频+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梅岭三章》(共18张PPT+音频+学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梅岭三章
1.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注释阅读小序和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读诗歌中的关键字句,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重难点)
学习目标
自学提示
1、阅读知识链接相关内容,并进行勾画。
2、认真完成夯实基础。
3、自由朗读诗歌。
旌旗 ( jīng ) 国门悬 ( xuán )
当纸钱( dàng ) 遍种( zhòng )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g )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腥风血雨”。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丛莽:长在一起的杂草。
自由朗读
梅岭三章
陈 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更多教学资源微信jxzy88866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结合示例完成表格。
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示:从修辞手法、字词、意象等方面品析)
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
结构
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勉励战友——现如今
第三章
回首征程——过去 展望未来——将来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
品味诗句
“招”,“招引”。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斩”,“斩杀”。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朗读指导: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意如何”“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2.“捷报飞来当纸钱”。
“飞”字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朗读指导:本首朗读重音“正”“悬”“多”“当”。前两句要读出豪迈之情;后两句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恳切之情,音调昂扬激越。
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朗读指导:本首朗读重音为“家”“应”“事”“遍种”“花”。前两句要读出坚定的语气;后两句要读出向往、豪迈之情。
赠陈毅同志
郭沫若
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
凯歌淮海中原定, 团结亚非正义伸。
赢得光荣归祖国, 敷扬文教为人民。
修篁最爱莫干好, 数曲新词猿鸟亲。
拓展积累
关于取义成仁的名人名言: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史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临难忘身,见危致命。 ——柳宗元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拓展积累
梅岭三章
课堂小结
一、过去
二、现在
三、未来
内容
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
精神
回首征程
勉励战友
展望未来
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时间
当堂检测
1.BD 
2.断头今日意如何 此头须向国门悬 取义成仁今日事风华实验中学20 21 --2022学年第 1 学期 九 年级《 语文 学科》
第 2课《水调歌头》第 1 节《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总第 个;授课老师 九年级语文老师 ;书写时间 2021.10.18。
主备老师 胡雪梅 ;副备/辅助老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读诗歌中的关键字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读诗歌中的关键字句。
教学难点 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但是阅读词品读词的能力还得加强。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去朗读体会、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情感的目的。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多种表达方式,体会表达效果”。以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梅岭三章》是描写战争时期的诗歌,学生在今和平年代体会不深。因此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景,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教学方法、策略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课本、PPT、视频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导学环节 欣赏图片
学生自学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县人,中国共产党 ( https: / / baike. / doc / 1475840-156061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员。无产阶级 ( https: / / baike. / doc / 2974265-313737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革命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7589701-786379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政治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1842387-194826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军事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6511872-672559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外交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291820-30891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诗人 ( https: / / baike. / doc / 6240092-645346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中国人民解放军 ( https: / / baike. / doc / 2198296-232601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 ( https: / / baike. / doc / 7064674-728758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https: / / baike. / doc / 6406226-661989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 ( https: / / baike. / doc / 656277-69466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 https: / / baike. / doc / 7532262-780635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出版。2.写作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1936年4月,陈毅到大余县城去接头。后由于叛徒出卖,回到梅山时住地被敌人包围,敌人以5个营的兵力在梅岭搜索,为避搜查,陈毅和特委人员果断地昼伏草丛,夜里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周旋。一连20多天,游击队丝毫不敢动烟火,也没有粮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一日,陈毅蛰伏在草莽中,旧伤隐隐作痛,胃病重新复发,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思虑中,陈毅把十几天得到的诗句联接成章,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夯实基础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旌旗 ( jīng ) 国门悬 ( xuán) 当纸钱( dàng ) 遍种( zhòng) 阎罗( yán ) 烽烟( fēng )2.解释下列词语。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也作“腥风血雨”。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来源:读一读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听示范朗读。3.阅读小序,分析小序的作用。四、合作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示例完成表格。 诗歌内容第一首 回想征程——过去第二首 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 展望未来——将来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示:从修辞手法、字词等方面品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招”,“招引”。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斩”,“斩杀”。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写出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力量的浩大,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 飞,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3.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五、拓展延伸
组内交流
师生互动互助释疑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八个基本要素,1.教学对象分析 分析要点:①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为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②分析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情感、动机、兴趣和意志等心理因 素,以及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③分析社会背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 负面效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补救措施。2.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要点:①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重点与难点,以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 力的开发。3.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具体包括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4.运用低起点、密台阶、多训练、勤反馈、早补救、常激励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设计具体包括:①新知导入起点要低; ②学习新知前要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复习的内容一定是和新知密切相联系的知识, 进而铺设学生学习的各种台阶,注重教学的反馈与激励。 ③体现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新知的反复训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 巩固。注重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特别应注意的是训练的广度、 梯度和深度。③体现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新知的反复训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 巩固。注重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特别应注意的是训练的广度、 梯度和深度。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 ②教学内容的容量、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③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④教学内容的难点也要明确,并要设计好解决、检查难点的方法;⑤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既要按知识的逻辑结构排列,又要按学生的 认知次序来排列。⑥精心设计练习的量和质,以及练习的方式方法。6.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练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 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等。 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7.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教学媒体指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 传统教学媒体有:书本、语言、黑板和图片; 现代教学媒体有:录音、录象、投影、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合理运用组合媒体,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求是:①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必须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②媒体的运用必须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有效。8.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1.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目的是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中的不足,使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一般有:提问、讨论、练习、小测 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2.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 学目标的到达度。总结性评价一般有:单元考试、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给出成绩或 等级) 。2.《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注释阅读小序和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读诗歌中的关键字句,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重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县人,中国共产党 ( https: / / baike. / doc / 1475840-156061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员。无产阶级 ( https: / / baike. / doc / 2974265-3137372.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革命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7589701-7863796.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政治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1842387-194826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军事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6511872-672559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外交家 ( https: / / baike. / doc / 291820-30891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诗人 ( https: / / baike. / doc / 6240092-645346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中国人民解放军 ( https: / / baike. / doc / 2198296-2326017.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 ( https: / / baike. / doc / 7064674-728758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https: / / baike. / doc / 6406226-661989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
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 ( https: / / baike. / doc / 656277-69466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 https: / / baike. / doc / 7532262-7806355.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出版。
2.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1936年4月,陈毅到大余县城去接头。后由于叛徒出卖,回到梅山时住地被敌人包围,敌人以5个营的兵力在梅岭搜索,为避搜查,陈毅和特委人员果断地昼伏草丛,夜里转移,在梅山范围内与敌人周旋。一连20多天,游击队丝毫不敢动烟火,也没有粮食可吃,只能嚼野果、野菜充饥。一日,陈毅蛰(zhé)伏在草莽中,旧伤隐隐作痛,胃病重新复发,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思虑中,陈毅把十几天得到的诗句联接成章,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二、自主学习
(一)夯实基础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旌旗 ( ) 国门悬 ( ) 当纸钱( )
遍种( ) 阎罗( ) 烽烟( )
解释下列词语。
丛莽: 旌旗: 泉台:
阎罗: 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听示范朗读。
3.阅读小序,分析小序的作用。
三、问题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结合示例完成表格。
诗歌内容
第一首
第二首 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
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提示:从修辞手法、字词、意象等方面品析)
四、拓展积累
关于取义成仁的名人名言: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史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临难忘身,见危致命。 ——柳宗元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当堂检测
1.下面诗句中所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南国烽烟正十年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陈毅在《梅岭三章》中每一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彷徨,也不惊慌,十分自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的收获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红梅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