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2·安徽·统考中考真题)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表1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1950 1168191 43611 3731951 1286856 49855 3871952 1619638 74995 463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022·安徽六安·统考模拟预测)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他们的工作(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D.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3.(2022·安徽芜湖·统考二模)英国记者艾伦·宁顿说:“1950年6月……毛泽东在前不久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提议大规模地削减解放军兵员,他认为只要留足部队打台湾和进西藏就行……但这一削减兵员的计划5天后就告吹了。”“削减兵员的计划”“告吹”的原因是( )A.美军干涉朝鲜内战 B.美国发动越南战争C.西藏解放受到阻碍 D.中国国内战争爆发4.(2022·安徽滁州·统考二模)“他们(农民)吃苦耐劳,外表朴素,既是私有者,又是小生产者,从依附于地主阶级转变为个体劳动者。”他们从依附于地主阶级转变为个体劳动者的原因是( )A.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 D.包干到户的实行5.(2022·安徽滁州·统考二模)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功秘密安排北上的民主人士共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当时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 )A.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D.积极筹备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6.(2022·安徽合肥·统考二模)有学者认为,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其中,“大合唱”指的是:A.各民主党派直接参政议政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7.(2022·安徽合肥·统考一模)“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 9%。”这说明土地改革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8.(2022·安徽滁州·统考二模)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 “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申国的国际地位C.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9.(2022·安徽合肥·统考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0.(2022·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来的。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材料描述的是( )A.南京解放 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11.(2022·安徽亳州·模拟预测)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涂涂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敌对的局面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2.(2022·安徽池州·统考一模)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13.(2022·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是A.新中国建立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辛亥革命14.(2022·安徽亳州·统考模拟预测)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是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开国大典 D.一五计划15.(2021·安徽安庆·统考三模)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16.(2021·安徽合肥·统考二模)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17.(2021·安徽淮南·统考二模)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胜利而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对本次政协会议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D.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8.(2021·安徽·统考模拟预测)如图为华君武绘于1950年的漫画《年关结账》。该漫画旨在A.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增强中国人民的信心C.呼吁国际社会反对美国 D.号召朝鲜独立抗争19.(2021·安徽合肥·统考一模)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大大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 B.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C.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D.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20.(2021·安徽六安·统考一模)“之前,中国曾经计划……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但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抗美援朝 B.和平解放西藏 C.完成土地改革 D.实施一五计划21.(2021·安徽芜湖·统考二模)“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表明( )A.抗美援朝是为了打破国际的封锁 B.抗美援朝是为了促进朝鲜的统一C.抗美援朝是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22.(2021·安徽滁州·统考一模)日本史学家和田春树评论到:“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牺牲了很多……完全确立了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这段话主要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A.发生背景 B.胜利原因 C.发展历程 D.历史意义二、辨析题23.(2022·安徽合肥·统考一模)有恩于己者,理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功于民者,理当大力表彰,永载史册。(1)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悠久历史,东汉名医华佗提出了“防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662年,戚继光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021·安徽合肥·统考一模)维护国家统一,是人类政治史的重要主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葡萄牙侵略者,使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改正(2)19世纪70年代,清廷任命张之洞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 )改正(3)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七年战争”。( )改正(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改正三、综合题25.(2022·安徽芜湖·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的活动有哪些?这些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二 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摘编自新华网《习近平这些话,带你感悟110年》(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并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1950、1168191、43611、373”、“1952、1619638、74995、463”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水稻单产都有持续增加,这主要是19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指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指的是1958年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1978年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共商建国大计”“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成立新中国的问题,A项正确;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和新中国的成立,排除B项;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良好开端的是中共八大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6月”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 年 10 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 年 10 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因此“削减兵员的计划”“告吹”的原因是美军干涉朝鲜内战,A项正确;1961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排除B项;西藏的解放受到阻碍与“削减兵员的计划”“告吹”无关,排除C项;中国国内战争爆发是在194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从依附于地主阶级转变为个体劳动者,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包干到户的实行是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根据材料“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可知,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C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召开,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提出,排除B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1953年开始实施,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该制度下,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党之间团结协作体现了“唱大合唱”的特点,B项正确;各民主党派在中共领导下参政议政,而不是直接参政议政,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C项;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不能体现“唱大合唱”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1950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全国粮食产量的增长,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B项;CD项材料信息都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8.A【详解】根据所学和 “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可知,这体现出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材料是说抗美援朝战争和新政权巩固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国际地位、霸权主义、社会主义的力量,排除BCD三项。选A项。9.B【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由此可知,新中国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故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0.B【详解】依据题干“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3时15分毛主席宣告政府成立,朗诵公告,阅兵。”,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北京人民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诞生,故B正确;1949年4月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但是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是与题干不符,故C错误;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霸权政策,捍卫了新中国和北朝鲜的安全,但是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故选B。1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是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①③正确,C项正确。抗美援朝前朝韩已经处于分裂敌对的局面,②错误。战争的结果将美国赶出了三八线后,④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本题需要结合所学排除错误选项,基础知识的识记是解题的关键。12.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建国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B符合题意;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属于政治方面,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土改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不是工业化建设,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土改对于新政权的巩固,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本质问题,土改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粮食产量的变化显然是生产力的效果。13.C【详解】从题干中的“1950年”“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可知,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4.B【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彻底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故B正确。抗美援朝是军事方面,题目考查的是经济和政治角度,故排除A项。开国大典是政治角度,故排除C项。一五计划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故排除D项。故选B。15.C【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反映了1950年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所学可知,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C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大生产运动,A排除;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排除;人民公社化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16.B【详解】依据材料英国革命后制定了法律文献《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中国建国后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来临时宪法的作用。由此可知国家的建设需要法律保障。B项符合题意。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错在“才”,政权建设时刻需要法制建设。A项不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三国建立后都颁布了法律文献,但不能反映法制建设十分完善。C项不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先是国家建立,才是法制建设。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无关,排除C;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不符,排除D。故选B。18.B【详解】根据漫画及所学可知,作者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创作这幅漫画,实际是鼓舞人民不要畏惧美国这只“纸老虎”,B项正确;漫画的创作时间是1950年,漫画中有“朝鲜败局”字样,1950年朝鲜战争刚刚爆发,排除A项;漫画中没有体现呼吁国际社会反对美国,排除C项;朝鲜战争始终是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排除D项。故选B项。19.D【详解】根据漫画“中朝”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ABC排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D符合题意。故选择D。20.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开展抗美援朝战争,故军费增加,故A符合题意;和平解放西藏、完成土地改革,均有利于降低军费,实施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1.D【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D项符合题意;AC项表述错误,排除AC;材料未体现抗美援朝是为了促进朝鲜的统一,排除B。故选D。22.D【详解】根据题干“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牺牲了很多……完全确立了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所以这段话主要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D正确;抗美援朝的背景是美国的侵略活动威胁中国的安全,排除A;材料体现的不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发展历程,排除BC。故选D。23.(1)错误,改“华佗”为“张仲景”(2)错误,改“戚继光”为“郑成功”(3)正确(4)错误,改“黄继光”为“邱少云;”【详解】(1)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华佗”该为“张仲景”。(2)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的是郑成功,戚继光抗击倭寇,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戚继光”改为“郑成功”。(3)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故题干表述正确。(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黄继光”改为“邱少云”。24.(1)错误“葡萄牙”改为“荷兰”(2)错误“张之洞”改为“左宗棠”(3)错误“七年战争”改为“南北战争”(4)正确【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葡萄牙殖民者曾攫取澳门,明末清初,从殖民者荷兰手中夺回台湾的是郑成功,故(1)错误,将“葡萄牙”改为“荷兰”。(2)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主张塞防与海防同等重要,率兵打败阿古柏叛军,收复新疆。故(2)错误,将“张之洞”改为“左宗棠”。(3)根据所学可知,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林肯政府被迫应战,美国内战爆发,1865年南方投降,美国内战结束。故(3)错误,将“七年战争”改为“南北战争”。(4)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故(4)为正确。25.(1)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影响: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探索。【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可得出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中体西用”指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自由平等博爱“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即辛亥革命;“民主和科学”是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因此“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的活动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第一小问,根据题干“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指的是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二小问,根据题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可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根据材料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得出,主题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