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总结(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三单元运算律知识总结(素材)

资源简介

运算律知识总结
一、基础知识
在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8+5-3=8-3+5;30÷5×6=30×6÷5
数字与它前面的运算符号是一起的,如果要移动数字,要把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移动,俗称“带符号搬家”。
运算律知识总结
(一)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理解:加法是把几样东西相加的运算,只要东西的数量不变,不管这些东西在什么地方,它们的总数量是不会改变的。
字母表示:a+b=b+a
实例:15+20=20+15
备注:不会单独出计算题,一般与加法结合律一起用。
加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在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理解:几个数相加,不管按什么顺序加,最后总数量是不会改变的,那么我们在加的时候,就把好加的数先加,再加不好加的数。什么样的数好加呢,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比较好加,主要是凑十,要想凑十,肯定要看加数的个位上的数,因此在做题时,我们先看加数个位上的数,看看个位上的数哪两个或三个可以凑十,就把它们所在的加数先结合。
字母表示:(a+b)+c=a+(b+c)
实例1: 实例2:
287+36+13 287-36+13
=(287+13)+36 =(287+13)-36
=300+36 =300-36
=36 =264
运用加法结合律必须带括号。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理解:你有10元钱,买个笔花了2元,买个本子花了1元,你还剩7元,就相当于你有10元,一共花了3元,这3元是买笔2元与买本子1元的和,最后都剩7元。
10-2-1=10-(2+1)
字母表示:a-b-c=a-(b+c),这时b与c相加可以凑整
反方向也是成立的:a-(b+c)=a-b-c(这时b与c相加不能凑能,反而a减b,或者a减c比较好减)
两种题型:
369-142-58=369-(142+58)=369-200=169(两个减数可以凑整)
728-(350+228)=728-350-228=728-228-350=150(被减数去减其中一个减数比较好减)这也叫作“同尾先减”
2、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加减数,然后去减被减数。
a-(b-c)=a-b+c
也可以理解为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里面要变号。
也有两种题型:
750-(356-250)=750-356+250=(750+250)-356=644
可见,a与c相加可以凑整。
546-(346-150)=546-346+150=200+150=350
可见,a与c虽然不能凑整,a与b比较好减。
加括号题目不太常见且有难度:
650-387+287=650-(387-287)=650-100=550
加括号与去括号口诀相同;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里面要变号。
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
理解:横着数:每行4个,有3行 4×3=12;竖着数,每列3个,有4列,3×4=12 所以4×3=3×4.
字母表示:a×b=b×a
和加法交换律一样,一般不会单独出计算题。
乘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或者把后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理解:几个数相乘,哪两个先相乘可以凑十,凑百、凑千,就把哪两个先相乘,因为要凑十、凑百、凑千、根据乘法口诀,我们要格外注意带5的因数,一般有3对,5与2、25与4、125与8。
字母表示:(a×b)×c=a×(b×c)
实例:125×7×8=(125×8)×7=1000×7=7000
125×32×25题目中有125/25,没有4和8怎么办?看看另外的因数可不可以拆成8×一个数的形式,如32=8×4
125×32×25=125×8×4×25=(125×8)×(4×25)=1000×100=100000
注意:运用乘法结合律只能把因数拆成乘法算式,不可以拆成两数相加减的形式。运用乘法结合律必须带括号。
乘法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理解:5个8是5×8;4个8是4×
8;5个8加上4个8就等于9个8。列式表达为:5×8+4×8=9×8,9是怎么来的呢,5+4=9,因此我们可以得到:5×8+4×8=(4+5)×8;反方向也是成立的;即
(4+5)×8=4×8+5×8,把括号外的×8分配给括号里的每一个数,再把得到乘法算式用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连接起来,括号里是加号,就用加号;是减号就用减号。这就是为什么叫分配律的原因。
字母表示:(a+b)×c=a×c+b×c 反向a×c+b×c=(a+b)×c
乘法分配律题型较多。
基础题
原题不带括号型 a×c+b×c=(a+b)×c 从左向后的顺序做题
56×67+56×33 找到两个乘式中相同部分(数字与乘号);
=56×(67+33 )先写相同的部分,再把剩余的数字和符号放在括号里;
=56×100 先算括号里的
=5600 中间是减号时,方法相同。
85×199+85 只有一个乘法算式,那么把85改成85×1
=85×199+85×1 ◆这一步不要跳过◆
=85×(199+1)
=85×200
=17000
77×101-77
=77×101-77×1
=77×(101-1)
=77×100
=7700
原题带括号型 (a+b)×c=a×c+b×c 反向应用
(40+8)×125 把括号外的×125分配给括号里的每一个数;
=40×125+8×125 得到两个乘法算式,用括号里的加号把算式连接;
=5000+1000 分别计算,把积相加;
=6000 中间是减号时,方法相同。
12×105 105个12不好乘,我们可以先分别算100个12与5个12的积,在它们的积相加。
=12×(100+5) 105写成(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
99×15 99个15不好乘,我们可以先分别算100个15与1个15的积,在它们的积相减。
=(100-1)×15 99写成(100-1)
=100×15-1×15
=1500-15
=1485
除法的性质
定义: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它们的积
字母表示:a÷b÷c=a÷(b×c) 反向 a÷(b×c)=a÷b÷c
两种题型:a÷b÷c=a÷(b×c) 两个先相乘的积比较好除。
540÷45÷2 两个除数先相乘的积比较好去除以。
=540÷(45×2)
=540÷90
=6
反向 a÷(b×c)=a÷b÷c 一个一个去除以好计算
800÷(20×8)
=800÷20÷8
=40÷8
=5
公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c÷b
a÷b÷c=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