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 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情分析 1.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来自农村,民间艺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 2.大部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停留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 3.虽然有部分学生,民间艺术知识已有了一些积累,但民间艺术与他们所处的科技时代,还有一定的历史隔离感,这给理解带来了难度。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难点:关注家乡民间艺术,体会家乡民间艺术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2. 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等方法,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
3. 关注家乡民间艺术,体会家乡民间艺术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知识结构图 民间艺术交流会: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查找民间艺人 感受民间艺人智慧:传承保护民间艺人,人人有责
导入: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播放唢呐视频,并介绍唢呐。 师: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 民间艺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 民间艺术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民间艺术自古至今祖祖辈辈历代传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间艺术遍及全国各地,代言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同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民俗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体现了劳动人们的思想、理想、性格、审美。 1.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民间艺术交流会”内容,欣赏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并在地图上找一找。 2.生交流汇报。 3.师补充,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 设计意图:引出课本上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并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来源;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方法。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进一步掌握民间艺术知识。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感受当地民间艺术魅力 1.生自主学习84-85页 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当地民间艺术,并进行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将小组合作讨论的这些民间艺术标注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师:看了民间艺术分布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到位,我国民间艺术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十分广泛.(板书:分布广泛) 2.小组交流汇报,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3.教师补充,课件播放当地民间艺术图片。 师:民间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这些民间艺术受到地域、环境、人文等多种因数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和影响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了解,让学生发现家乡的民间艺术,小组合作汇报,让学生一起分享家乡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作品在我国地图上标注出来,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分布十分广泛、各具特色。 活动三:感受民间艺人智慧 1.自主学习阅读角“天津‘泥人张’”,拓展“保定‘糖人张’” 2.总结汇报 民间艺术蕴含民间艺人的努力和智慧 设计意图:抓住身边的典型民间艺术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坚定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决心。 活动四:总结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民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生活结晶”是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要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间艺术。 课下作业 师: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诞生的民间艺术数不胜数,而各地区的一些民间艺术更是深得人们喜爱。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形式等待我们探索,课后请同学们向家人介绍一种你所了解的民间艺术并制作一幅关于民间艺术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 多姿多彩
资源拓展 保定“糖人张” 在保定清苑县草桥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糖人张”最受孩子们欢迎,一开集,众多孩子就围拢在了他的摊位前,而散集时有的孩子还不肯走。“老鼠偷油“、“喜庆金秋”……40余种形象各异的糖人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站在货架上,“只能看不能吃”让孩子们馋得“两眼冒光”。   “糖人张”原名张志生,是保定市安新县芦庄乡北边吴村人,今年62岁,吹糖人吹了40多年,赶了近千场庙会。据他介绍,“吹糖人”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传说“吹糖人”的祖师爷是功成身退躲避迫害的刘伯温。糖人有花鸟鱼虫、神仙怪兽等各种造型,深受小孩喜欢。
教学亮点和反思 本节课课前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引出课本上的民间艺术代表作,并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来源;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许多种分类方法。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 在课堂上,学生主动交流和讨论,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同时,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使得教学更具实效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这节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