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课件 (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课件 (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如何预防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
目录
CONTENTS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02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典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精神系统疾病。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
虽然与SARS病毒的同源性80%,但属于不同亚群的分值,在病死率和传染性等方面较温和,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进而呼吸窘迫综合征。部分轻症可无发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虽然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但疫情可防可控。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资料,降低病死率,防治疫情蔓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二、本次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热
乏力
干咳
呼吸
困难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要,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度,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三、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四、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不用恐惧
不要上班
不要随便出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五、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位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
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六、怎样戴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普小知识
七、怎么洗手?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要记得洗手。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如何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02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一、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
3
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二、避免基础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园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三、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四、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接触病人、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接触病人
动物接触史
旅行史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