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碳——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碳——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案

资源简介

碳和碳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CO2的实验室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CO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和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CO2的实验室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CO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从全球温度升高现象引出CO2
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几种实验室制CO2的方法: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碳酸钙高温煅烧
3.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
4.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
5.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你认为可操作性最强最合理的是___(理由)
(学生板演)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下列发生装置中的_______。
如果给你的器材中没有长颈漏斗,只有普通漏斗,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改进装置使之可行吗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可选下列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
CO2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ρco2>ρ空气
1。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CO2为何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它仅仅是简单的溶于水吗?
那你能否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投影活动课件)
紫色石蕊会一直呈现红色吗?为什么?(投影活动课件)
根据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能说明CO2是酸性氧化物吗?那么,怎样才能证明CO2是酸性氧化物呢?
1。 三支充满CO2的试管分别倒扣于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水槽A、B、C中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检验CO2用___________,除去混在其它气体中的CO2最好用_______
A 水 B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纳溶液
(学生归纳总结并板演化学方程式)
CO2的化学性质: ①、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CO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③、CO2与碱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
现有H2、CO2、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为一一证明上述三种气体的存在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设计了一组实验
请将最佳的装置编号填人方框内(可重复选用)
混合物
CO2 除了具有以上三条重要的化学性质以外,你还能补充一些CO2的化学性质吗?
如图为CO2和C的反应装置
1.从b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成分
2.怎样证明CO2和C 反应后有CO生成呢 要利用CO的什么性质 利用以下装置能证明CO还原CuO有CO2生成吗
3.应怎样处理装置才能确切证明CO还原CuO之后有CO2生成呢
4.从e处是否还有气体排出呢 若有,能否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为什么 应怎样处理
(学生归纳总结并板演化学方程式)
CO的化学性质
还原性__________.
可燃性__________.
毒性。
已知:1.B中试液变红 2.C处黑色固体变少 3.E处没现象 4.F处黑色粉末变红 5.H处产生蓝色火
则:1.A 中产生的气体肯定含有_____,C中导出的气体含有_____.
2.若有:a .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供选择,则D处应选什么____,作用是____;
E处应选____作用是_____.
3.H处这样处理的好处是___________.
请同学们踊跃提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但本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有关碳的氧化物的知识点。
略。
教学反思:这是中考复习中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课,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化学基本理论将成为无本之木,并且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描述性的化学知识,内容庞杂、材料琐碎、涉及的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反应较多,再加上不容易记忆,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知识杂乱,而思维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感到束手无策。本节课是复习碳的氧化物,对于新课时已重点演示过的实验及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内容,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是通过学习已经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掌握有关碳的氧化物的知识。
A
D
B
C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