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语文一轮 记叙文阅读题型六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3】中考语文一轮 记叙文阅读题型六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策略及训练
题型六 分析插叙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对这一知识点中考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
常见题型
1.选文xx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插叙xx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某些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4 有人说x段应该删去,你觉得呢 说说你的理由。
公式呈现
(1)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
(2)内容: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
(3)概括内容+为后文 铺垫(引出下文)
公式解读
总体解读:此公式的几点是兼容的,并且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要逐点答出,不能遗漏。插叙作为一种技巧,都是为中心和主题服务的。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牺牲事件的连贯性而插人一段文字,那就证明这段文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深思熟虑,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文字。
具体解读:(1)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插叙是中断叙事的线索,插人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必然破坏了原有叙事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情节更有波澜,从这个角度讲自然就有“使情节更曲折”这个作用。特别提示:有一些试题.本身这段插叙的内容就是为了“承上启下”“对比”“衬托”等,往往这样的文字在文段中比较明显,那么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还是要把这些“对比”“衬托”等相关的内容答上,这样势必会使情节更加紧凑。
(2)内容: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在实际的中考阅读中,无论是什么技巧,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就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一定是和主题(或中心)相关的。需要提醒的是,除了要答出“突出主题”这个“套话”外,还应该答出“主题”的具体内容。而在一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或是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中,这样的插叙文字就会有“刻画人物”的作用。在一些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特别是中考常考的记叙文范畴(或小说范畴),插叙就会对情节产生影响,就有了“更好地展开情节”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概括内容+为后文 铺垫(引出下文)。在中考试题中,无论插叙的作用有几个采分点,一定有一个采分点是概括这段插叙的内容。因为只有把这段内容答清楚,才可能清晰地回答其他问题,这是插叙答题点的核心。“为后文 铺垫”则更好理解,插叙的内容一般都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后文的相关内容做铺垫。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从本质上是对内容的分析,因此这两点不必过分区分。
例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20分)
春天的春
王秋珍
①我的叶老师,大名叶春,春天的春。
2.春天到了,各种花抢着开放,好像和叶老师比美。叶老师穿着蓝蓝的毛线衣,蓝得像大海。爷爷说海很大很蓝很美。我没见过大海,但一定和叶老师一样美。
3.叶老师的课好听又好玩,同学们总是争着举手发言。小胖每次都把手举得像竹子一样,有一次,他急得站到了凳子上。但叶老师没叫他,叫了我。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说,,听同学说。可那次,不知怎么的,我的手不知不觉贴着耳朵举了起来。叶老师夸我勇敢,她让全班给我鼓掌。我的脸热乎乎的,比早上吃的番薯还要热。
4.那天,叶老师让我放学后等一下她,她要到我家去,向我的家长夸夸我。放学铃声一响,我就从后门蹿了出去,兔子一样逃回了家。
5.晚饭还是番薯,爷爷说番薯营养好,还有我炒的青菜心。这时节,青菜都开花了,菜心变粗变长,削去外皮可以做菜。爷爷牙口不好,我把菜心炒得软软的。我一声不响地吃完,写起作业来。
6.叶老师找上门的时候,爷爷正拿着他的放大镜在检查我的作业.边上是吃剩的番薯。爷爷的样子很滑稽,他把放大镜放在本子上缓缓移动,像警察在分析案情。叶老师看着看着,就悄悄别过身去。
7.叶老师蹲下身子,对爷爷说:“爷爷,您辛苦了。”
8.我瞅了个空,溜出了家。起风了,我的眼睛有点疼。
9.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爸爸说:“丫头片子赔钱货,读书读书,越读越输。”妈妈说:“过年一定回来。”这样的话,我听了很多年。
10.阳光亮起来,小溪、山林,以及家门口的草垛,全部暖起来了。
11.可爷爷的腰越来越弯了。他背起锄头去田野的时候,锄头好像要敲上他的脚跟。爷爷却说他好着呢。
12.站在草垛边,我把头昂得高高的,像一尊迫击炮。每一朵黑黑的云,都有沉沉的故事。我真想把它们一一打成碎片。
13.叶老师是城里人,她一定被吓坏了。
14.后来,我看见叶老师就想躲。叶老师却追上我,说:“你是个有爱的孩子。老师为你骄傲。”叶老师还在班上这样说。
15.小胖觉得叶老师偏心。那天,我俩在学校后面的小溪边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小胖突然推了我一把,我上身贴上了溪水,外衣的胸口湿了一片,还挂上了绿色的马藻。我没有哭,叶老师却哭了,她一定是吓坏了。其实,溪水那么浅,就是整个人滑下去也淹不死。不过,会冷。
16.叶老师把我带到她的房间,拿出那件漂亮的毛衣,说:“老师个子小,你个子大,刚好能穿。这件毛衣送给你。”我一动不动。以前,我经常盯着叶老师的毛衣看。现在,我不敢看它一眼。叶老师三下五除二脱掉我的外衣,把毛衣给我套上。我的眼泪,一颗一颗地跑了出来。
17.后来,叶老师的桌上,经常会插着野花,狗娃花、婆婆纳、黄狗头、紫金草等,它们帮我把春天的漂亮留在叶老师面前。阳光从窗外爬进办公室,坐在花尖上跳舞,也亲着叶老师好看的脸。叶老师的眼角眉梢都刷上了一层糖,甜甜的。
18.只是,我的心有一点苦。小胖说,叶老师的毛衣是她男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我开始在家里翻来翻去,角角落落箱箱柜柜,一处都不放过。我要把最美的东西送给叶老师。我终于找到了一件艺术品,上面雕刻着花和鸟,凹凹凸凸,有着立体的美。我把它放在叶老师的桌上。下面压了一张纸,写着:“希望老师能喜欢。”
19.使人成熟的,不是时光,而是在经历中拾起的一些东西。 (有删改)
问题:
1.请细读全文,概括叶老师带给“我”如春天般温暖的事件。(4分)
2.联系上下文,请体会文中第13段和15段中“吓坏了”体现的人物不同的
心理。(4分)
(1)叶老师是城里人,她一定被吓坏了。
(2)叶老师却哭了,她一定是吓坏了。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9段的作用。(4分)
4.文章最后一句说“使人成熟的,不是时光,而是在经历中拾起的一些东西”。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我”拾起了哪些东西 (4分)
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第6段写了爷爷给“我”检查作业的情景体现了爷爷的认真仔细。
B.文中多次写到“我"躲着叶老师,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对叶老师的畏惧。
C.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此时内心的喜悦。
D.文中的“春”不仅指叶老师心灵的美好,也指“我”送给叶老师的礼物。
例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鹅
叶子
小城沸腾了。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将来小城的消息,一下子将安静的小城点燃了,更让小城人倍感兴奋的是,他们还带来了芭蕾舞《天鹅湖》。
“都是因为天鹅啊。”小城人迅速涌向湿地公园,拍下天鹅们的各种倩影,秒发朋友圈。
小城被誉为“天鹅之乡”。在天鹅之乡上演《天鹅湖》,绝配。茶余饭后,小城人把这句话咂成了口头禅。
女儿放学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她脸上掠过一丝波澜,像飞云掠过天心。波澜凝固半晌,她才双手扳动轮椅,背对女儿,两行清泪无声流淌。
天鹅之乡以前有个芭蕾舞剧团,芭蕾舞剧团的保留节目是《天鹅湖》,而她就是那只天鹅。小城人只要见到她,就踮起脚尖,扇动双臂,叫她白天鹅。
而现在呢?她摇摇头,叹了口气,声音像深夜明灭着的一绺火苗。
“妈,我陪你去看《天鹅湖》。”
她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又摇摇头。
她永远也无法忘记剧团的最后一次演出。演出前,团长告诉她们,由于缺少经费,这将是一场告别演出。“天鹅们”含泪跳着《天鹅湖》,她在“一字飞”时跌落下来,昏厥过去。
然后是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她唯一的要求是要女儿。
女儿学校有芭蕾舞兴趣班。女儿兴冲冲跑回家告诉她。穿上舞鞋的女儿多像一只天鹅啊。她闭了眼,眼角挂了如豆的泪。半夜,她用剪刀铰了女儿的舞鞋。
离《天鹅湖》开演还有二十多天,女儿每天回来得很晚。女儿的解释是学校开始上晚自习。其实她知道女儿撒谎,女儿身上的异味告诉她,女儿在掏垃圾桶。她看见女儿的台历上写着:为挣两张门票而奋斗。后面打了一排的感叹号。
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俄罗斯人开始出现在小城。他们每天都来到湿地公园,学着天鹅的样子,练舞。女儿蹲在垃圾桶旁看着那些美丽的身影,一时竟忘了捡废品。
开演前一天,女儿对她说:“妈妈,买一张票吧,你去看,我有好多作业要做。”
她打开漆黑的床柜,一层一层拿掉衣服,露出锈迹斑斑的铁盒子,她笑着对女儿说:“这是咱家的保险柜,”然后抽出几张纸币,说,“拿去买两张,咱们一起看。”
女儿脸上漾开了一圈圈波纹,轻轻拍着她的心坎。
临近中午,女儿回来,手里却提着几服中药。
她咬着手巾,泪如雨下。
“妈,我推你去湿地公园,看外国人学天鹅跳舞,一样的。”
下午的湿地公园异常空寂,演员们回去排练,小城人也早早回家,准备看第二天的演出,只剩下上千只天鹅,在水边嬉戏、觅食、飞翔。
女儿有些失落,望着她,试探着问:“要不,我跳,你看?”
“你?”
女儿从包里摸出一双舞鞋。她惊叫了一声,那是她的舞鞋,压箱底十几年了。
她没有责怪女儿,也没有多问。女儿多像一只天鹅啊。
女儿学着天鹅的样子,旋转,展翅,跳跃,把她看得目瞪口呆。
鼓掌声打断了她的欣赏,女儿也停止舞蹈。一个胸前挂着相机的俄罗斯男人竖着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问:“明天,你们能来看演出吗?”
女儿没有接话,望着轮椅上的她。她摇摇头。
俄罗斯男人打开随身的包,抽出两张门票,递给她,说:“尊贵的女士们,希望赏光。”
她慌忙推开,说:“这太贵……”
没等她说完,男人摆摆手,耸耸肩,眨眨蓝眼睛,走了。
第二天她们如约来到剧院。演出完毕,演员谢幕,俄羅斯男人出现了。他在掌声中向天鹅之乡的人们鞠躬致谢。他说:“这次来中国演出,还有一个任务,寻找一名中国舞者,加盟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
全场安静下来。
她睁大了眼睛,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照片,女儿的照片。女儿旋转着,跳跃着,背后是上千只舞动着的天鹅。
下面是一行中文字幕:一只真正的天鹅。 (有删改)
问题: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得知芭蕾舞团将来小城 女儿提议陪母亲去看《天鹅湖》
《天鹅湖》开演前二十多天 ①
② ③
女儿拿出十几年前的舞鞋,自己跳舞。
芭蕾舞团演出结束谢幕时 ④
2.有人认为第9段删去会使情节更紧凑,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不能删的理由。(4分)
3.请结合上下文语境,按下列要求品析语言。(6分)
(1)女儿脸上漾开了一圈圈波纹,轻轻拍着她的心坎。(句中加点字有何表达效果 )(3分)
(2)“你 ”(请具体分析母亲的心理)(3分)
4.小说主人公是女儿,作者却以母亲的视角大篇幅写母亲的经历,这样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好处 (4分)
5. 有人曾说“梦想,是一场负重前行的披荆斩棘”。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记叙文阅读 参考答案
题型六《春天的春》
1.(1)课堂上,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并夸“我’勇敢;(2)放学后,叶老师到“我”家家访;(3)后来,叶老师在班上夸“我”是有爱的孩子,并为“我”感到骄傲;(4)一天,叶老师因“我”落水湿了衣服送“我”毛衣。(每点1分)
2.(1)叶老师看到“我”站在草垛边头昂得高高的一动不动、呆着的样子(1分)感到惊讶/不理解/疑惑(1分)。
(2)叶老师因看到“我”的衣服湿了一片,害怕“我"冻着/受凉(1分),所以感到心疼/担心(1分)。
3.(1)插叙,写了“我”的家庭情况/“我”的父母带着弟弟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很多年没有回家的内容(1分)(2)交代了“我"是留守儿童的身份/解释了“我"与爷爷相依为命过着孤苦生活的原因。(1分)(3)为下文“我”站在草垛边想打碎黑黑的云发泄内心的郁闷/不平衡/愤恨做铺垫。(2分)
4.(1)爷爷和“我”相依为命的生活让“我”学会了懂事和孝顺。(2)父母对“我”的不关注让“我”学会了独立和坚强。(3)叶老师的关爱让“我”学会了勇敢、自信、有爱和感恩。(答出第三点得2分,前两点答到任何一点得2分)
5.B《天鹅》
1、①女儿撒谎,掏垃圾桶挣门票钱。②《天鹅湖》开演前一天③女儿用门票钱给母亲买了中药。④女儿被选中加盟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每点1分)
2、插叙写母亲年轻时在告别演出上发生意外(1分),呼应前文母亲坐在轮椅上(1分),使情节更合理更连贯;为后文女儿用买门票的钱为母亲买中药埋伏笔(1分),更体现女儿孝顺的人物形象(1分)。
3.(1)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母亲拿出钱买《天鹅湖》门票,看到女儿因此脸上露出笑意(1分)时内心的触动,表现母亲内心的满足/欣慰(1分)。
(2)写出没有看到俄罗斯演员跳舞,女儿提出自己跳给母亲看(1分)时,母亲对女儿的质疑(1分),以及内心的惊讶(1分)。
4.文章写母亲年轻时在告别演出中出现意外、剪了女儿舞鞋、看到女儿掏垃圾桶等(1分),衬托/侧面烘托(1分)女儿对母亲的理解、体谅,以及女儿对梦想的坚持/执着(1分),使女儿的人物形象更饱满更客观(1分)。
5.文中的女儿心中怀有跳芭蕾舞的梦想(1分),但面对被母亲剪了舞鞋、被阻止学跳舞(1分)家境并不宽裕(1分),她却克服困难依然坚持,偷偷学跳舞,为了攒门票钱掏垃圾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梦想(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