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复习学案【课标要求】2.1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自主学习】1.概念的含义、基本特征是什么?2.请你说说对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3.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方法是什么?由哪三部分构成?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需要具备什么条件?5.什么是划分?由哪些部分构成?作出正确的划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6.如何从“静态”“动态”两个角度,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议学情境】一天,某市机关的马科长给顺风饭店赵经理写了一个通知:“今天上午十一点半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到你店参观并用午餐。望做好准备,热情接待。”赵经理为了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到饭店就餐,就打电话问马科长,马科长不耐烦地在电话里说:“通知上写得很明白了,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随后“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请问:马科长写的通知到底有没有错误 如有,错在何处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必备知识】一、概念的概述㈠概念的含义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①属性的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a.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b.非本质属性:并非某类事物特有的属性。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的性质: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概念的表达: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②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语词与概念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易混易错】比较概念与语词(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2)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3)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㈡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种类 含义 图示法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特别提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二、明确概念的方法㈠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①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②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1)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㈡明确外延的方法——运用划分的方法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划分的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3.划分的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4.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知识拓展】正确把握概念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5.比较定义和划分比较 定义 划分内容 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 属性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 小类构成 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母项和子项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 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 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定义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逻 辑 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规则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典例精练】判断1.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单选1.“句子(A)是由短语(B)和词(C)组成,按结构句子可分为单句(D)和复句(E)”,这个说法中,加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组图形表示A. D. 2.“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知识结构】答案:【议题探究】【答案】马科长的通知有错误。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显然,马科长的通知并不明确。“六个兄弟单位的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可能是一个兄弟单位的六个人,也可能是六个兄弟单位的所有人;既可能是六个人,也可能不止六个人。究竟有几个人并不明确。启示:在日常生活中,为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准确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混淆概念”。【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首先应指出马科长的通知存在错误;然后结合理论依据具体分析错误的表现;最后,从马科长的错误做法中总结教训,得出启示。【典例精练】一、判断1.【答案】错【解析】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二、单选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及不相容关系。句子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句子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或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由此得知,句子(A)与单句(D)、复句(E)是属种关系,单句(D)、复句(E)是不相容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句子(A)与短语(B)、词(C)之间是全异的关系,根据上述信息,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答案】B【解析】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刑法”外延包含于“法律”外延之中,所以二者是种属关系,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