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 共价键)(教案)(Word版)-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 共价键)(教案)(Word版)-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5.2.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会识别判断共价化合物,熟知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示方法。
3.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难点: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分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导入:
小明买了一个烧烤味薯片,他既想吃烧烤味的薯片,也想吃原味的薯片;
小兰买了一个原味薯片,她既喜欢原味薯片,又喜欢吃烧烤味的薯片;
思考: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办?
【生】把两种薯片放一起,一起吃。
【展示】氢原子、氯原子的图片
【讲解】H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Cl需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H原子和Cl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组成一对共用电子,使两原子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并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HCl分子。
【讲解】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2)成键三要素
①成键微粒:原子。
②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条件:成键原子成键前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问】稀有气体分子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生】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该电子层的稳定结构,难得到或失去电子,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分子内无化学键。
【讲解】共价化合物
(1)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2)四类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①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③酸:如H2SO4、HNO3等。
④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生】不一定,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等)中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讲解】共价分子
(1)概念:原子之间全部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叫作共价分子。
(2)共价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生】H2:H∶H,N2:,NH3:。
【讲解】写法:
1.相同原子不能合并在一起
2.没有形成离子,不标括号[ ]和电荷
3.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讲解】②结构式:化学上,常用“—”表示1对共用电子对,如氯分子可表示为“Cl—Cl”,这种图示叫作结构式。填写下表:
分子 HCl Cl2 H2O NH3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H—Cl Cl—Cl H—O—H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问】为什么碳原子易形成共价键?
【生】因为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所以易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分别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碳链或碳环。
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讲解】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比较
共价键 离子键
成键微粒 原子 阴、阳离子
成键原因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发生电子得失达到稳定结构,形成离子键
成键实质 形成共用电子对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成键元素 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非金属元素原子与不活泼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如ⅠA族、ⅡA族元素与Ⅵ族、Ⅶ族元素之间
形成过程
实例 HCl、CO2、H2SO4等 Na2O、NaCl、MgS、CaF2等
【展示】干冰图片
【讲解】干冰升华、硫晶体熔化、液氯汽化都要吸收能量。
【问】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或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为什么要吸收能量?
【生】分子之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展示】加热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微观模拟过程
【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过程,分子间的距离不断被拉开,这个过程是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一种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作分子间作用力。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沸点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例如,在常温下,氯、溴、碘单质分别呈气态、液态和固态,这与它们的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展示】卤族元素单质熔沸点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熔、沸点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即范德华力变大)而升高。
Cl2、Br2 、I2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
【展示】液态水喝冰图片
【讲解】研究表明,在有些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称为氢键。
它比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展示】液态水和冰的微观图片
【讲解】水的沸点较高,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水的这些特殊物理性质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关。
水蒸气中水分子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液态水中多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H2O)n。
冰中所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都参与形成氢键,使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由此形成一个有很多“孔洞”的结构,使冰的密度小于水,所以冰浮于水上。
氢键的存在:
氢键是一种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部的作用力。
氢键通常是物质在液态时形成的,但有时也存在于某些晶体或气态物质中,如氟化氢在三种状态下均存在氢键。
氢键的表示:
氢键通常用X—H…Y 表示。
其中X和Y代表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原子,如氟、氧、氮等。
【讲解】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的微粒
【生】NH:,OH-:。
N2:,H2O:,CO2:,HClO:,
CCl4:,H2O2:,NH3:。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共价键
二、共价化合物
三、分子间作用力
【课堂练习】
1、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B.氮气的电子式:∶N∶∶∶N∶
C.CO2分子的电子式:O==C==O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