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学案(含答案)-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复习导学案
【走进课标 解读考向】
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易错剖析 盲点清零】
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
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
3.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4.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
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
7.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8.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9.定义能用否定形式。( )
10.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
【热点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目标
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逻辑与思维》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概念的有关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情境呈现
材料一 有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军营里有位副将在战场上中了流箭,箭头深深地扎进膜内,他立即请那位医生来施行手术。医生掏出一把大剪刀,剪去了露在外面的半截箭杆,就要告辞。副将说:“箭头还扎在肉里头,怎么不取出来?”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与外科无关。”
材料二 某校高二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写下下面六句话,供同学们分析:①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②木材就是木料;③逻辑学不是心理学;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黑白、进口三种;⑤工人——中国工人——四川工人;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材料三 很多年前,通信工具的外延只限于电话、电报等,而今通信工具的外延已经扩展为电话、电报、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等。思维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概念,如现在流行的“网购”“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
自主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明确概念的方法”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那位医生的说法有哪些错误?给我们哪些启示?
(2)请分析材料二中六句话作为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吗?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一、概念的含义
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 和 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 。
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 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 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拓展:概念和语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总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脱离语词的赤裸裸的思想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是概念的物质承担者或者物质外壳。
2.概念与语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语词是声音和词义的结合体,概念只是语词的基本的词义。概念是事物范围和本质的反映。概念构成了语词的基本内容,但语词除了包含概念以外,还包含主体对事物的各种主观感受,即主体对事物的褒贬等含义。因此在把握概念与语词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词和概念的区别。概念是人类的认识成果,语词却具有民族特点。同一个概念,往往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表达的概念虽然相同,语词却因民族而异。概念与语词的区别,就是在同一民族语言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同一概念往往有不同的语词表达形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同义词或多词一义的情况。例如,红薯、白薯、地瓜是不同的语词,却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语词,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概念。另一方面,同一个语词也往往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的情况。例如,“先生”这个词,可以指称师长、医生、知识界人士,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等。“是”这个词可以指两个事物的同一关系,如鲁迅是《阿Q正传》的作者;也可指两个事物的属种包含关系,如“人是高等动物”。
3.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具体地说,各种实词,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表达概念。在虚词中连接词:“和”“或者”“如果……那么……”等表达概念,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 ,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 。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多少”。
(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法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 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 ,外延小的概念为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 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 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 该属概念的外延
三、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 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 、 和 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指同一 下的 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 ,用定义联项将 和
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必要的规则
(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 ,正确地认识 ,把握其 。
(2)应该遵循必要的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 ”或“ ”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 ”或“ ”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 ”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 ”的逻辑错误。
四、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 。小类是大类的 ,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 和 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 。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 ”或“ ”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 ”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 ”的逻辑错误。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复习导学案 参考答案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
【易错剖析 盲点清零】
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
分析: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
分析:概念和语词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3.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分析: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4.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
分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分析: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
分析: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7.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分析: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8.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分析: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9.定义能用否定形式。( )
分析: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10.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
分析: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热点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提示 (1)
①那位医生错在没有准确把握“内科”和“外科”的内涵,从而混淆了二者的外延。
②这启示我们,把握概念,要运用种差加属的方法下定义,要正确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
①中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中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③中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必须全同”和“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和“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中划分不正确。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⑤中划分正确。“中国工人”是对“工人”的限制,“四川工人”是对“中国工人”的限制。
⑥中划分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3)
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必备知识 复习整合】
一、概念的含义
1.属性的含义及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的定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3.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拓展:概念和语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1.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总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脱离语词的赤裸裸的思想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是概念的物质承担者或者物质外壳。
2.概念与语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语词是声音和词义的结合体,概念只是语词的基本的词义。概念是事物范围和本质的反映。概念构成了语词的基本内容,但语词除了包含概念以外,还包含主体对事物的各种主观感受,即主体对事物的褒贬等含义。因此在把握概念与语词的联系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词和概念的区别。概念是人类的认识成果,语词却具有民族特点。同一个概念,往往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表达的概念虽然相同,语词却因民族而异。概念与语词的区别,就是在同一民族语言中也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同一概念往往有不同的语词表达形式。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同义词或多词一义的情况。例如,红薯、白薯、地瓜是不同的语词,却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水泥、洋灰是不同的语词,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概念。另一方面,同一个语词也往往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是平常所说的存在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的情况。例如,“先生”这个词,可以指称师长、医生、知识界人士,也是对人的一种尊称等。“是”这个词可以指两个事物的同一关系,如鲁迅是《阿Q正传》的作者;也可指两个事物的属种包含关系,如“人是高等动物”。
3.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具体地说,各种实词,如名词、代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表达概念。在虚词中连接词:“和”“或者”“如果……那么……”等表达概念,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1)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多少”。
(2)类型: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种类 含义 图示法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易错提醒:不相容关系
三、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必要的规则
(1)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2)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想一想]正确地进行定义,应该遵守哪些逻辑规则?
提示:定义的四个逻辑规则包括: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比喻。
四、明确外延的方法
1.划分的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2.划分的规则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