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一.学习目标1.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二.查缺补漏1.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2.分析的含义、方法,综合的含义、方法,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3.质量互变规律及其要求4.适度原则——为什么,怎么样三.研究探讨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后债主来讨债。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衙门。判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判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评析材料中债主和欠债人的观点。四.训练提升1.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选拔除了考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要求,航天员的飞行经验、年龄、与任务的匹配性,还有彼此之间的心理相容性,和乘组之间的搭配等。从辩证思维角度看,本次飞行乘组的选拔①尊重了质量互变规律,加强日常训练以适应飞行要求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对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分别进行考察③借助了选言推理,考虑航天员是否具有完成航天任务的能力④运用了综合方法,全面考虑航天员各方面素质对执行任务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落后,国家因此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要考虑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从思维方法上说明了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态性思维C.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3.植物学家潘富俊将《红楼梦》这部120回的小说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等分为3个部分来研究,对各部分出现的植物数量和每回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断定《红楼梦》后40回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他还发现引用植物种类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养,比较得出后40回作者的植物知识远逊于前80回的作者。潘富俊认为《红楼梦》后40回肯定不是曹雪芹所作。以下对植物学家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①采用了分析方法,对小说所提及的200多种植物等分为3个部分来研究②根据类比推理原则,对植物数量进行统计,得出后40回不是曹雪芹所作③运用综合方法,用各部分出现的植物数量与作者的植物素养对作者综合推定④借助了选言推理,发现引用植物种类的多寡,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植物素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政府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各地政府的政绩观可以看出①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多层次、多方面的属性③认识事物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④认识事物要运用全面的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医诊治的依据来源于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的病情资料,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肌体上的反应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中医诊治体现的思维方式是A.线性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辩证思维6.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水稻,试种后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推断其为天然杂交水稻。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培育成功杂交水稻。2021年5月,由袁隆平任首席科学家的“超级稻”项目再获佳绩。袁隆平在科学研究中用到的辩证思维有①归纳推理,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②发散思维,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创新突破口③辩证否定,没有对旧事物统一体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④质量互变,把握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恩格斯说过:思维,如果它不做蠢事的话,只能把这样一种意识的要素综合为一个统一体,在这种意识的要素或它们的现实原型中,这个统一体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我把鞋刷子综合在哺乳动物的统一体中,那它绝不会因此长出乳腺来。这段话说明的主要观点是A.认识过程中的每一步,既是分析的结果,又是综合的结果B.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C.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D.辩证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整体的基础8.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从落后挨打到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这一科学论断的哲学依据有①量变是质变的开始,必然引起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发展中的质变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替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D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③质变是量变的前提,量变是质变的结果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运用综合方法来认识事物B.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起点C.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事物的变化D.思维的整体性可以脱离其独立性11.年过七旬的西藏林芝老党员达龙说自己经历过新旧西藏两种社会制度,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历过磨难,尝过艰辛,也享受过幸福。他感慨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达龙老人的人生感悟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A.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B.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 D.类比推理的方法12.苏东坡读书采用“八面受敌”法。一本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八面受敌”法启发人们读书要( )A.运用一般性原理推导出新认识B.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C.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D.运用综合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13.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1990年时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稳定须达到的生育水平),随后开始逐渐下降。2000年至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属于严重少子化。生育水平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快,一部分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增加等。材料中对我国生育水平下降问题的看法( )①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②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③是单纯的分析,没有综合 ④运用共变法寻求事物的因果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②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 ④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5.医疗用药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由此可见①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②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致死量”之间③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最小有效量”和“极量”④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中毒量”和“致死量”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洞察先机。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箴言体现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认识事物的渐进性更重要③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④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有人把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是(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事物的量持续积累的过程③打破旧质代之以新质的过程 ④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并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2019年9月,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10月习近平在山东省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要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深刻影响,从安全角度积极应对。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增强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结合材料,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科学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9分)五.学后总结(由学生自主画出课时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选必三 第八课第九课 参考答案三.研究探讨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辩证思维是在动态性和静止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②材料中债主和欠债人都肯定了自己的变化,而否认了自己的相对静止,没有从动态性和静止性的统一中去认识自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客观地讲,与其说他们犯了错误,倒不如说他们运用了智慧在为自己诡辩。四.训练提升1-5 CCABD 6-10 DCCDA 11-17 ABAAA BD18. ①辩证思维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在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增强一盘棋意识,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不断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3分)②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在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重大问题上以全局利益为重,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③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在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重大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