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口第3节 人口容量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环境承载力: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叫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区域持续供养的的最多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负相关)3、课本17页思考题木桶短板效应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途径:提高经济和科技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4、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5、把人口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① 倡导国际合作,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②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③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6、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措施国家 问 题 影 响 措 施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素质低 1.加大资源、环境、就业、卫生和教育的压力 2.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3.影响经济发展 4.人民生活贫困 计划生育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老龄化问题严重 1、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 不足 2、青壮年及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 延迟退休;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机械化水平7、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 ;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8、农民工迁移的原因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9、“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 ;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 大城市消费水平高;10、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②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11、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1)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3)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12.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1)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2)做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工作。(3(4)健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机制(5)重点发展中小城镇,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6)1.读“木桶效应”图。以某地四要素测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是10000,8600,12000,74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A.12000 B.10000 C.8600 D.74002.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认为正确的是( )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00亿或略多一些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3.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4.下列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乐观派的观点的是( )A.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人与环境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C.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D.当今世界的人口已经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5.从我国土地生产力的角度看,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宁夏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6.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但环境承载力差别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下表为我国人口状况的部分分析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6亿人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9亿人7.表中资料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容量是( )A.约15~16亿 B.15.1或16.6亿C.约8~9亿 D.约14~15亿8.下列选项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自然资源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 D.消费水平参考答案1.一个国家或地区养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自然资源人均消费水平4.资源短缺、环境问题、社会问题12.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1.D【详解】资源是决定一地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且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本地区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选D项。2.C【详解】现今世界人口没有超过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A错误;未来世界人口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B错误;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0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C正确;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存在,但全球人口仍然再增长,D错误;故选C。3.A【详解】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发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4.C【详解】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C正确;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如果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B、D错误;中间学派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A错误。故答案选C。5.D【详解】珠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力高,与其他三地相比,环境承载力最大,D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土地产出少,土地生产力低,A错误;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有贺兰山山地降水和黄河提供水源,土地生产力较高,但低于珠江三角洲,B错误;内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土地产出不如珠江三角洲,C错误。故选D。6.B【详解】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承载力成正相关,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A、C错误;东北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远大于内蒙古自治区,B正确;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承载力成负相关,东北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更高,承载力应该更低,与题干不符,D错误7.A 8.D【分析】7.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容量,应是表格中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约15~16亿人,A正确。故选A。8.自然资源越丰富,人口容量越大,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A错误。地区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B错误。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C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