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实验初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实验初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八上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 cm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C.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0 ℃ D.成年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10s
2.如图所示,这些热学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冰的熔化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冰受热均匀
B.加盖子的目的是减少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C.金属盘中装热水,水蒸气的液化效果更好
D.在碘锤的上方凹槽中加冷水的目的是使碘蒸气快速凝华
3.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倒立像 D.蜡烛的正立像
4.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 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5.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
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追上乙
B. 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C. 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追上乙
D. 甲比乙先出发,第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6. 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 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 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7. 如图所示,平面镜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若在桌面右端用力向上提桌面,使桌面绕点转动到与水平面成夹角,则此时
A. 入射角增大了,反射角增大了
B. 标尺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
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减小
8.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深秋,树上的白霜;初春,冰雪消融。
A. B. C. D.
9.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船和地面 B. 风和水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10.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2.如图所示,汽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某警车的像,观察到该警车车头上有“POLICE”的字样.则该警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到点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水位上升的速度为,则水槽底部光斑移动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 如图甲,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空气柱____▲__发出声音,
试管中的水量越多,声音的音调__▲__,
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如图乙是
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当车身与
障碍物之间距离较近时,主机会模拟某
明星的声音发出语音报警,能听出某明
星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进
行判断的。
15.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同学间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表明了反射时光路是 ▲ 的;有时阳光射进来,部分同学看到镜子里很“刺眼”,这是因为镜子发生了镜面反射,镜面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16.小明发现水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时,透过水滴会看到放大正立的图文像,则小明看到的是 ▲ 像(实/虚),该水滴相当于一个 ▲ 透镜;小明还发现,当水滴足够小时,看到白屏上会显示出彩色色块,这是因为白光是由红、 ▲ 、蓝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17.取一支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帽套紧针头处.再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 ▲ 出现,表明用 ▲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8.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 cm,秒表乙的表示为 s,温度计丙的示数为
℃.
19.如图,一束激光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射到空水槽底部O 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水槽底部光斑将移到O点的 ▲ (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折射角将 ▲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与未注水时相比光斑亮度 ▲ (填“变亮”“不变”或“暗”)。
2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行驶10s后,最快的车与最慢的车相距 ▲ m.
(
S
/m
O
16
8
24

t
/s
2
4
6
8

) (
V
/m·s
-1
) (
O
2
1
3
2
4
6
8
)
(

)
(
t
/s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2分)
21.(6分)(1)如图所示,OB 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 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的像。
(3)请在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2.(9分)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 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 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 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对应的时间为制动时间.若 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 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3)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制动时间为4.46秒,求司 机从发现异常情况到车停止这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速度v/km h-1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0.49 13
60 0.50 20
80 0.51 34
100 0.52 54
120 0.54 85
23.(6分)小明同学所在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为完成本实验,由表格可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 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是小明同学所在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图乙中的 ▲ ,(填“①”或“②”)图是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
(3)小聪和小明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 ℃ ;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 ▲ (填“升高”、“不变”或“先不变后升高”),并 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 (填物态变化 名称)而产生的;两个小组得到I、II 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 不同。
24.(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 ▲ .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 与物的大小 ▲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 连线与玻璃板 ▲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5.(7分)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
F
)
甲 乙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他调节烛焰与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透镜的 ▲ 上.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光具座上“50cm”刻度处).那么在探究u>2f成像规律时,应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 cm刻度线的 ▲ (左/右)侧范围内,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再移动光屏找像.
(3)实验中可以发现,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 ▲ (变大/变小/不变).为了保证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同时将光屏向 ▲ (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4)实验中小组同学看到如图乙所示的成像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实/虚)像.观察这种像时,眼睛应从图中凸透镜的 ▲ (左/右)侧透过透镜观察.
26.(8分)小红利用如图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她让小车从木板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木板中点B和终点C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红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 ▲ (增大/减小)木板的坡度,或者换用更 ▲ (长/短)的木板;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红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S2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3s、4.5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2的长度为90.0cm,那么小红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 ▲ ,她所测量的AB段的平均速度为 ▲ m/s,AC段的平均速度为
▲ m/s,小车做的 ▲ (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 ▲ (正确/不正确),这样测出的速度 ▲ (大于/等于/小于)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27.(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所不能的智能化无人机
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智能化、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和轻型光学相机既能可见光成像,又能红外线成像,携带的激光扫描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度、三维扫描等特点,被称为“百变小能手”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参数名称 最大飞行半径 拍摄速度帧秒 最大飞行速度
数据
无人机上载有高清摄像机,下列哪幅图能反应摄像机的工作原理___▲____.
A. .
C. .
装在无人机上的红外线热像仪的原理是 ( ▲ )
A.地面物体的温度较高,能辐射较强的红外线
B.红外线穿透能力强,夜间有雾也能穿过去
C.红外线人眼看不见,不易被他人发现
D.无人机发出红外线照在地面物体上
人们是利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的,遥控器的有效操控距离至少要为______km
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如图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 通行情况实 时监测.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 帧数为帧,该轿车的行 驶速度是_______,据此判断轿车 _____填“超速”或“不超速”.
八年级物理期末模拟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属,共24分)
1-5BCCBB,6-10CCCAD 11-12A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晶体 BC 液态
14.振动 越高 音色
15.不变 可逆 遵循
16.虚 凸 绿
17.汽化 液态乙醚 压缩体职
18. 3.80(3.79--3.81) 337.5 -22
19. 左 不皮 暗
20. 向后运动 静止 60
三、解答愿(本大题共7小题,共52分)
21.略(6分)
22.(9分)(l)18m (2)103m (3)20.6m/s
注意:没有公式不给分
23.(6分)
(1) 水银 (2)①
(3)98 不变 液化 多少(或质量)
24.(6分)
(1)较黑暗 蜡烛B
(2) 相等 垂直_ 相等 (3) B
25,(7分)
(1)主光轴
(2)30 左
(3)变小 靠近
(4)虚 右
26.(8分)
(1)减小 长
(2)1cm 0.15 ,0.2 不是
(3)_不正确 小于
27.(10分) (1)C (2)_A
(3)5 (4) 30 不超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