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课时 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第一课时 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45张PPT。第 三 课
地域差异明显3.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要点1.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3.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新学期!听到你这样说,我真想去滑雪、看冰灯。现在,我们三亚市与哈尔滨完全不同,我们这里阳光明媚,气温最高达30oC。到处是高大的椰子树,浓密的芭蕉林,海滩上挤满了度假的人们,北方来的人特别多……新学期!这些天,我们哈尔滨的气温降到零下20oC左右。昨天下的雪特别大,我们冒着严寒去看了冰灯。冰灯会可大啦……教学难点重点教学重点:秦岭一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他们的对话指出了北方、南方在哪些方面的差异?气温
景观
节日生活地分四野: 为了便于记忆和分析,左图可以变形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秦淮一线昆-阿-祁太-阴-贺横断山 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北方和南方的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南方秦淮分南北 以上这些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气候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从气温、降水、植被、河流等方面比较一下秦淮南北的差别: 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利用等温线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特点。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16°C8°C0°C24°C秦岭淮河2080-12-24-16 读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冬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0°C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河流冬季结冰,越往北冰期越长河流冬季不结冰。水量充足,利于航运。 观察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
1.哪条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
0o等温线
2.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南北温差最大达多少?为什么?
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台湾省南部,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省漠河地区。南北温差最大达到40o以上。受纬度高低的影响。
3.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什么?
青藏高原海拔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
4.你能归纳1月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吗?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2028盆地读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夏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最北的漠河一带,气温也在8°C以上除了青藏高原以外,全国大多数地区气温均在20°C以上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温。14710月气温oC(1)一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____ oC,七月两地相差约____ oC;由此说明两地气温相差最显著是在__月。(2)甲乙两地中位于南方的是____,(3)哈尔滨是__曲线,广州是__曲线(4)如果想在春节期间看冰灯的最好去处是____,如果想在春节期间欣赏花市的最好去处是_____。练习: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地是哈尔滨和广州的年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完后完成下列各题。4051乙甲乙甲乙秦岭淮河40020016001600
1600
800400
8001600
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极端降水量8409毫 米。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量不足十天火烧寮托克逊 图中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800mm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淮一线旱地 (小麦)水田 (水稻) 阅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
1、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中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降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北方地区由于山岭的阻隔,使夏季风变弱,降水减少。1月份0oC等温线,确定了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800mm等降水量线,确定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秦淮一线北方山区的梯地独龙河谷地带的梯田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热量向南递增水分向西递减年亩产250kg鲜草年亩产150kg鲜草年亩产50kg鲜草热量向南递增水分向西递减年亩产250kg鲜草年亩产150kg鲜草年亩产50kg鲜草南与北的主要差异是:气温水分东西部之间的主要差异是:南 北 方 对 比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月份0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江南小镇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京的四合院秦岭 淮河气候、景观不同生产不同饮食习惯不同课后作业
省编练习册 16-1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