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专题十四 考点40:文化大革命(3份打包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专题十四 考点40:文化大革命(3份打包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十四 考点40:文化大革命C卷
1.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
①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②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③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④为了打倒两个反革命集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3.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煽动下,一大批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出身不好的一般群众被当成“牛鬼蛇神”扫地出门,甚至惨遭批斗,其中不少人被残酷折磨至死。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一定要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要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C.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要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对下图中中国现代史各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跃进”发生在①阶段,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B.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②阶段,经济快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发生在③阶段,国家建设遇到挫折
D.中共八大发生在④阶段,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5.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联也反映了时代的信息,以下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
D.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6.如表所示信息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
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
项目 钢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粮食
增长率 33.5% 91.7% 499% 146% 20.9% 33.8%
A.物价失衡,经济混乱 B.国际形势动荡不安
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国民经济取得进展
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江青的倒行逆施,反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遭到“四人帮”镇压
C.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D.“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
8.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跃居世界第二位
9.把握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阶段特征突出表现为( )
A.遇到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并存
10.下列选项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成就篇】
材料一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毛泽东八大开幕词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科技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 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实现自给
铁路 修建兰新、包兰等铁路
科技成就 首先完成了 ,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1967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强优势的
先进人物 焦裕禄、“铁人” 、雷锋
【失误篇】
材料三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实现公社化。1956年至1976年的20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前进的时期。
(1)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2)请补充横线部分的内容,完成表格。
(3)材料三中的总路线的提出和哪一次会议密切相关 根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至 1976年我国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年的探索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带来哪些借鉴。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于何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反革命集团”具体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你如何认识“文化大革命”“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
(4)以史为鉴,简要概括“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依据题干“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文化大革命”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题干材料所述现象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现象,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开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工业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B,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均排除。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可知,C是在对“文化大革命”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A、B、D都是对史实的陈述。故选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意义: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大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氢弹;籼型杂交水稻;王进喜。
(3)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4)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加强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解析:本题结合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考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相关史实。(1)(2)略。(3)由材料三中“大办人民公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956-1976年我国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2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给我们的教训和可借鉴之处很多,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制定政策与国情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等角度出发。
12.答案:(1)图1: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通过,标志着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图2: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3)性质: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认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4)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解析: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从图1中的大字标题和时间可以看出,这是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图2是群众在天安门前欢庆粉碎“四人帮”,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第(2)题与第(3)题的第一小问同样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3)题的第二小问,应立足于“文化大革命”后果说明“乱了自己”。在此基础上,再从正面概括出第(4)题。
2专题十四 考点40:文化大革命 A卷
1.“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反映了(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2.下列哪一事件是建国后经历的最严重的挫折(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三年自然灾害
3.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文革”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党籍,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他的名誉,使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
A.刘少奇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彭德怀
5.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带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牛鬼蛇神”……“那个疯狂的年代”是(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集团被粉碎 B.毛泽东逝世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无偿没收
7.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D到E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8.下列是几个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语汇,其中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组是( )
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 B.美帝、志愿军、土改完成
C.解放军、和平解放、合作社 D.打倒一切、造反有理
9.“文化大革命”后期,国民经济出现了明显好转的原因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城市经济改革取得效果
C.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四五运动”的爆发
10.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B.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建成
C.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保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后来,他含冤去世。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1)材料一中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 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2)图中两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选取其中的一人并写上人物简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根据“正反一样”“是非不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联反映了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故选D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大跃进”时期,我国的社会秩序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与材料中描述内容不符,排除A,B,C项。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产物,故D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钢为纲”“以粮为纲”分别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后的十年应是1956—1966年期间。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属于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的成就,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取得重要成就有: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建成,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A、B、C均是该时期的成就,但不符合题意。
11.答案:(1)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说明: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2)简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
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专题十四 考点40:文化大革命 B卷
1.如图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2.下列口号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3.“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4.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四五运动 B.二月抗争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5.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词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时代特征。下面一组词汇“中共八大”“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记载:1967年、1968年、1976年三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分别是﹣5.7%、﹣4.1%、﹣1.6%。这些数据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我国经济建设止步不前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 D.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8.以下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影响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C.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D.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9.1967-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
工业 国家财政
总产值 比上年 总收入 比上年
1967 年 2 104.5亿元 -17% 419.4亿元 -25%
1968 年 2 015.3亿元 -4% 361.3亿元 -14%
A.一五计划侧重发展重工业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我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D.“文化大革命”
10.“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是( )
A.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D.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1.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了应对“天灾人祸”,中共中央决定( )
A.掀起“大跃进”高潮 B.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最终导致“文革”悲剧。1969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省开封市病逝,终年71岁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材料一中的《共同纲领》)对国家性质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它在当时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文革”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说明了什么
(3)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二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邓小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最大的冤假错案是哪一件事?
(2)材料二为什么说要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的混乱,故C项符合题意;而“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均开始于1958年,“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是在“文革”结束之后,A,B,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C项。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文化大革命中,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说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A项符合史实;文化大革命中,学生罢课闹革命,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遭到迫害,因此,文化大革命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B项符合史实;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C说法不符合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D项符合史实;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C。
9.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67—1968年”。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在1953-1957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1)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作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说明:民主发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3)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等。
13.答案:(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党中央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刘少奇冤案;
(2)“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文革”期间,一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等受到批斗和迫害,出现了社会动乱局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影响了社会秩序。
(3)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