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拿来主义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文体知识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背景: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注意标注字音2、思考以下重点的句子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②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叫作"发扬国光"。③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进步了。④要不然,……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⑤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孱头自诩蹩进剔除脑髓犀利给予国萃辩别残羹冷灸冠免堂皇礼上往来瞌头cànxǔbiétīsuǐxījǐ粹辨炙冕尚磕注 音改 错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①开头两句以形象、精练的语言,概述统治阶级由奉行盲目排外的“闭关主义”到奉行媚外卖国的“送去主义”的演变过程。“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形象地揭露了“闭关主义”造成的后果,也揭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原因。“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本质。重点语句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②“捧”字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只有几张画,却一路“挂”过去,讽刺了“送去主义”者招摇过市、自吹自擂的可怜相;“发扬国光”加引号表示否定,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这一反语揭露了国民党政府自欺欺人、可笑至极的丑态。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反语,实指“倒退”,“活人替代了古董”说明“送 去主义”愈演愈烈, “进步”这一反语充满了对 国民党政府文化政 策的辛辣讽刺。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残羹冷炙”“奖赏”等活画出乞讨者的可怜相,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送去主义”带来的后果--亡国灭种,危及子孙。⑤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扔掉,或者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抛给”指有目的地、带有恶意地输出。“抛来”和“抛给”有什么区别 思考:1.文中除了“拿来主义”,还提到了几个“主义”?——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阅读1-6段,填写以下表格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论证手法 原文 概括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写作手法 原文 本质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卖国主义,一味讨好,会使国力衰微。施舍性的 (只能被动接受) ,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毒害、欺骗、侵略、掠夺被打败之后的自卑例证法类比法送古董、画、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这种奖赏……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们被“送来”的吓怕了。接受“施舍”的恐惧。例证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我封闭, 拒绝外来的一切盲目自大下定义法类比手法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死——自诩地大物博——自诩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亡国灭种2.“送去主义”为何写到尼采?尼采和中国有何联系?送来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小东西糟粕渣滓靡靡之音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送来的实质3.“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5.“三种主义”的失败,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勾画文中观点的语句 第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6. 原文中说什么是“拿来主义”?如何理解?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7.文章的中心观点是“拿来主义”,但1—6段为何一直在说别的“主义”?1—2段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3段 揭示“送去主义”的实质和严重后果—投降卖国,媚外求宠4—6段 听凭“送来”,嗟来之食,强加侵略——应吸取现实教训正确的做法—自己来拿(7段)为什么要“拿来”先破后立 8. 如何执行“拿来主义”?阅读8-10段,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占有,挑选。” 9.作者写到几种错误的态度?结合第8段,填写表格。人物 孱头 昏蛋 废物心理行为本质特点主义怕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拒绝接受懦弱无能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坚决排斥盲目偏激羡慕旧主人欣欣然接受一切全盘接受愚蠢无知逃避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复古投降主义作者认为正确的“挑选”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结合第9段,填写表格。名称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特点本质正确做法有养料精华毒品和药品精华与糟粕并存形式好看只有形式价值的糟粕内容恶劣、堕落糟粕吃掉批判吸收存放一点,其余毁掉彻底抛弃拿来主义为什么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什么怎么样错误态度孱头:不敢进门全盘否定昏蛋:放火烧光逃避害怕废物:接受一切全盘肯定正确态度(占有、挑选、创新)鱼翅吃掉鸦片辩证对待烟枪烟灯存放,毁掉姨太太彻底抛弃破立破立比喻论证常言说:“会讲理的讲个理,不会讲理的打个比方。”这里的“打个比方”就是比喻论证,简称“喻证法”,是论说文一种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1、喻证法和作为修辞手法的比喻的区别。阅读以下3则材料,说说它们表达的效果一样吗?(1)我刚生下来的时候,我妈说即使我瞪大眼睛,也不过像是裁纸刀在板上划出的两道划痕。(2)我的生命,就像是一辆缓缓前行的重型货车,每节车厢里装满悲喜,不幸的是,喜装在行李箱里,悲却是装在集装箱里的。(3)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作锁,是先有锁,后配钥匙。对落后的人,得先点一点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比喻论证前两个是比喻修辞,第三个诗比喻论证。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比喻修辞重在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比喻修辞的本体、喻体之间重在形似,即外在特点的相似,比喻论证的本体、喻体之间重在神似,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如何用喻证法写一个议论段?①摆②联③析④结摆出观点,确定本体找一个或多个与之有联系的喻体由此及彼,分析相似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①学习是一个不断改变、提升自我的过程。// ②正如那原生之木,形态各异,本难成材,是“受绳” 才曲直为轮,进而畅达远行的;那土中的金属,其泽无华,本难成器,是“就砺”磋磨才变为锋利,继而大放光彩的。// ③一个人自然降生,天性浑然,难辨其质,也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己,进而抵达“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④可见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摆】【联】【析】【结】课堂演练以“遵守规则,才有自由”为论点,运用喻证法写一个议论段。遵守规则,才有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摆)。风筝只能在长线的制约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行星必须遵循自己的轨道,才能在太空运行,否则就将变成一颗流星而毁灭(联)。人类也是如此,如果不遵守 “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人们将无法自由出行;没有法律法规等各种规则,整个社会将混乱不堪(议)。由此可见,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