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 学 设 计课题 5.2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单元 二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下教材分析 本课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的第二节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发掘美好的生命体验,通过人际交往、与外部环境互动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将负面感受转化为成长的助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影响身边环境、学会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情感的产生;分析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 道德修养: 理解生活中不断创造、传递美好情感体验 法治观念: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情感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培养、传递正面情感体验,把握好负面情感体验对生活的影响 责任意识:保持身心愉悦,逐步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重点 了解情感的产生及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在生活中传递正面情感难点 负面情感体验对我们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都会送祝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万事如意,一帆风顺! 探讨:这些真的都能如愿以偿吗? 师: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结合教材幻灯片,完成问题回答。 倾听并思考回答 组织教学 复习上节课重点知识,温故而知新 设问引入,激发思考热情。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味美好情感 情景再现: 情景:在学校的退休教师欢送会上,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捧着一个小盒子走上讲台,他打开盒子,里面有许多用细绳扎好的小包儿,上面写着日期,王老师找了一阵后,打开一个小包儿,翻看里面的一沓纸片,最后抽出一张发黄的纸。啊,那竟然是我父亲30年前的一份作业!王老师指着那些小包儿说:“这就是我的回忆,每年我都要留出每个学生的一份作业,然后整理好,编上号。我经常翻阅,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多少学生啊!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张又一张的小脸儿,一个又一个的班级……许多人我都记得很清楚……那些令我非常满意和让我伤心过的学生……不管怎样,我爱他们所有人。” 思考:美好情感的意义? 小结:(1)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2)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他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担任奥林匹克会旗护旗兵。在升旗行注目礼时,闫振情不自禁地流泪了(照片见幻灯片) 回忆起那一刻,他依然很激动。“我站在奥运会的升旗台,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想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是一种说不出的骄傲与热爱,泪水就夺眶而出了……” (1)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在升旗行注目礼时产生的是什么情感? (2)网友的评论说明了什么? 小结: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 3.探究: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美好情感的呢? 材料一:李明喜欢看侦探小说,常常一看就是一夜。有时,他根据故事情节就能够准确的“破案”。他觉得在读侦探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的体验。 材料二:七年级(4)班的小李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以“成长”为主题的青春仪式。在“向青春献礼”环节,小李邀请父母一起分享他成长中难忘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小李情不自禁地与父母相拥而泣。 材料三:性格活泼开朗的梅梅特别喜欢交朋友,还喜欢体育运动,在学校有很多朋友,他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很快乐,同学们也非常的喜欢和他玩耍。 小结: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4.你来判断: 有时候,情感体验并不总是正面的,我们还会有一些负面的情感体验。 它们会给我们带来不愉快、不舒服的负面感受,但它们一定是坏事吗? 材料:浩浩代表班级参加年级辩论会,发挥失常,心里很不舒服。他决心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加强辩论技能的学习,希望在下一次辩论会中为班级取得好成绩。 浩浩为什么心里感觉不舒服?这是一种什么感受? (2)浩浩这样的感受有什么意义? 小结: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不断成长。 目标导学二:传递情感正能量 1.名词解释: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正能量可以引导人们有积极向上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小组讨论:(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 小结: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影响周围的世界。 (2)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方法(途径) 归纳:主动影响环境。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积极与人交往。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正能量。 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3.分析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传递情感正能量有何意义? 小结: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让世界多一份美好 4.方法技巧:学会关心的做法 (1)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 (2)适时运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关心 (3)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4)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如果没有被接受,则调整方式,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5.拓展空间:创造传递美好情感 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 (1)阅读一本好书:推荐《呼兰河传》《张晓风散文集》 (2)和家人、朋友去踏青 学生阅读情景,结合教材,回答问题,例如: 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 学生分析材料,结合自身感受,交流看法,例如: 那一刻,眼泪滑过脸颊 自豪感、神圣感油然而生…… 学生积极探究,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例如 材料一运用的是阅读方式, 材料二运用的是参加社会活动方式 材料三运用的是与人交往方式…… 学生结合材料,谈感受,例如: 因为浩浩参加年级辩论会发挥失常,没有为班级争得荣誉,所以心里感觉不舒服,这是一种挫败感。 学生阅读名词解释,理解正能量的含义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如:传递情感正能量,让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多一份美好。 学生识记学会关心的做法,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根据要求,构思准备。 由情景再现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温情景,体现美好情感的意义,即: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借助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伏大队战士闫振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那激动人心的时望,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的道理。 在探究美好情感获得方式时,分别选取三则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结合教材,理解阅读、参加社会活动、与人交往等获得美好情感的方式,使这些方式与材料紧密结合,容易被学生记住。 探究负面情感的意义时,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浩浩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并明确: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不断成长。 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传递生命的正能量的做法,一方面,集思广益,拓展学生传递美好情感的思维,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方法技巧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培养学生爱的情感。 拓展空间,旨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检测目标 1.“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C) A.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B.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 C.要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 D.善良要见行动 2.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不少学校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场馆、少年宫等阵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五一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C) ①丰富学生情感,促进精神发展 ②体味美好情感,愉悦身心健康 ③杜绝不良诱惑,提高学习成绩 ④开阔学生眼界,培养爱国情感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D) ①不能完全避免 ②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 ③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④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期,一部分人怨天尤人、情绪失控,产生负面的情感体验,你认为这样的情感体验( C ) ①是难以避免的 ②尽管不那么美好,我们也可以任由情感发挥 ③未必是件坏事,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④如果善于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对传递情感正能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B ) A.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B.我们的情感不需要表达、回应、共鸣 C.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D.我们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要学会利用正面的情感体验,通过改变环境传递正能量,传递美好的情感,掌握关心他人的技巧。学会与他人交流,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也使他人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