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异常与应对方法 课件 (7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异常与应对方法 课件 (71张PPT)

资源简介

(共71张PPT)
常见心理异常与危机应对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
认为自己心理健康?
不健康?
健康的定义
WHO新概念: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道德健康
健康的10条标准
生理层面:
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精神饱满,善意休息,睡眠良好。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健康的10条标准
心理层面:
情绪稳定、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社会适应方面:
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亚健康
心理健康的定义
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
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从智力水平、自我认知、情绪状态、意志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强烈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浓厚。
正确的自我意识。
健康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和谐统一的人格品质。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地带”
纯白
健康人格
自信心强
适应力强的人
浅灰
各种因生活、人际关系压力产生心理冲突的人
深灰
各种变态人格、人格异常与障碍的人
纯黑
精神障碍患者
各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总和
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总和
健康
不适
压力
冲突
障碍
精神疾病
生活事件与应激、发展性问题等
心理健康灰色区
处在不同心理健康地带的人所需心理服务不同
纯白 浅灰 深灰 纯黑
心理表现 健康人格、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的人 各种因生活、人际关系压力产生心理冲突的人 各种变态人格、人格异常与障碍的人
精神障碍患者
所需服务 无须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精神科治疗
心理治疗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境障碍
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悲伤或情绪高涨显得十分强烈,并且持久,超过了对生活事件应激反应的程度。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抑郁症
崔永元:
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医书上描绘的大部分病症我都具备了,还有即兴发挥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时间,我抑郁并活着。
抑郁症
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
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
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
可能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抑郁症
“我感觉抑郁就像一条黑狗,它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眼前一片黯然。”
A Slow Moving Storm
好像慢慢到来的风暴
Thoughts Do Not Stick!
想法转眼即逝,意念不能留下来!
Idea 4
想法 4
Idea 3
想法 3
Idea 2
想法 2
Idea 1
想法 1
Energy Drain 精疲力尽
Repetitive Negative Emotions
反复而来的负面情绪
Insight and Emotional Richness Disappears
洞见消失,细腻的情感消失
ISOLATION! 孤单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至少持续两周
三低表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回避社交
五无症状:无趣、无用、无望、无助、无价值
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
以心境低落为主,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抑郁症
躁狂
躁狂发作:心境持续地异常高涨、夸大、易激惹
(1)不切实际的高自尊或夸大
(2)睡眠需求减少
(3)目标指向的活动增多
(4)思维奔逸
(5)注意力容易转移
(6)过度地、迫使自己不停地说话
(7)沉溺于令人愉快、有风险的活动中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
神经症≠精神病
神经症是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几种神经症性障碍
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
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
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
是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明知道没有必要恐惧,但仍不能防止恐惧感发作,恐惧发作时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幽闭恐惧症、考试恐怖症、物体恐惧症
焦虑症
是一种以持久性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呈急性发作或慢性持续状态。
正常的焦虑会在任何人身上出现,是预期到某种危险或痛苦境遇即将发生时的一种适应反应或为生物学的防御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绪。
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控制不住,没有明确对象或内容的恐惧,其威胁与焦虑的程度不想符。
惊恐发作:突然出现无原因的极度惊恐,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冲动行为等。(急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持续的、经常的焦虑 (慢性焦虑)
焦虑
焦虑其实无时不在!
要去表白的男孩
等待初吻的感觉
头一次驾车上路的新手
准备到新的城市旅游
剪了新发型却发现可能被人嘲笑很傻
……
老师们也不淡定@#¥%……%&
死亡焦虑
存在焦虑
竞争焦虑
本我与超我的焦虑
几种原始的焦虑
焦虑四连拍
放假
开学
期中
期末
诱发焦虑的十大情景
无能为力感 变化感
不安全感 角色冲突感
脆弱感 考试追求完美感
威胁感 未完成感
濒临崩溃感 无路可逃感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焦虑
焦虑背后是对资源不足的恐惧
焦虑来自未知的恐惧
焦虑来自对拒绝/否定恐惧
考试
焦虑是推动进化的动力
焦虑本质是提示你的存在
敲黑板!
焦虑是一种感受,是正常的情绪
引发焦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的看法
强迫自己不焦虑就是一种焦虑
拥抱并与焦虑共舞!
强迫症
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或行为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自知力完好,知道强迫行为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强迫与反强迫观念并存。
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回忆、联想、穷思竭虑、意向等。
强迫动作:洗涤、检查、仪式动作、计数等。
精神分裂
一种复杂的、持续、慢性的严重精神疾病;
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思维、情感、行动等多方面有障碍,思维松弛、思维破裂。
幻觉、妄想、语言混乱,情感倒错,行为异常
多发病于青年阶段,发病缓慢。
一年内,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遭受某种类型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医生中至少经历一次重大的心理障碍,减少对精神疾患的歧视,就会增加他们寻求帮助的机会。
心理异常的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精神刺激:精神刺激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出现精神障碍。
心理因素:心理素质差、性格内向、心胸狭窄、过分自尊的人,不与人交往、孤僻懒散的人受挫后易出现精神异常。
躯体因素:感染、中毒、颅脑外伤、肿瘤等也可致病。
危机
“危” “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连续性
复杂性
破坏性
大学生中易产生心理危机的人群
学业压力
失恋
人际冲突
家庭关系
意外打击和刺激
经济上出现严重问题
严重的躯体疾病
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
应激反应
三个阶段
事件解决
自我成长
心身疾病
心理危机
积极应对
适当、暂时逃离应激源
接受无可奈何的事情、接受自己消沉
主动去“做”,而不是“等”
做好时间的规划
体育锻炼
饮食调整
放松练习
利用社会支持
消极应对:危机——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自杀率为14.5/10万左右,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
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的人数约为200万,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岁到34岁
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一个人自杀会使平均六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
响,据此推算,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承受着因家人
和亲友自杀死亡所带来的严重心理创伤。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机制
失恋
学习压力
慢性身体疾病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就业压力
人际关系紧张
家庭问题
自我问题
人格特质
认知方式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系统
其他
行为后果
应激源因素(外在事件)
个人易感性因素(个人反应)
心理危机的一些线索
抑郁,没办法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自我惩罚的想法或者行动,自我厌恶、绝望
恼怒和攻击性更多,越来越冒险
性格变化,死亡这个主题会在交谈中、微信短信中、画画中、诗或者作品中反复出现
长期旷课、回避
近期体验过丧失(比如丧亲、失恋)
严重的情绪压力,强烈地感觉到羞耻、愧疚、
孤独或者被羞辱
饮食和睡眠行为改变,健康出现问题
将自己的东西赠与他人,向家人或者朋友告别
心理危机其他值得关注的部分和压力信号
与亲友互动的行为发生改变
近期的失望或有被拒绝经历
学业成绩突然下降或提高
越来越冷漠孤僻
躯体症状: 饮食障碍, 睡眠规律改变,
慢性头痛,肠胃问题, 月经不规律
这些可能不是自杀危险信号,但确实需要一些探询和关心
心理危机:直接/间接的言语危险信号
“我决定要自杀.”
“我希望自己死了.” “
“我想去死.”
“我打算结束一切.”
“如果……,那我就自杀.”
“我厌倦了生活,我不能继续这样.”
“没有我的话,我的家人会更愉快一些.”
“不管怎样没,没人会在意我的死.”
“我只是想要解脱.”
“我再也不会露面了.”
“你很快就不用为我担心了.”
严重危机的评估
严重的抑郁、焦虑表现
情绪低落、孤独、兴趣丧失,饮食睡眠行为的改变;
言语中流露出自我厌恶、绝望无助、死亡话题出现
将自己的物品捐赠
向亲人朋友各种方式的告别
自助与求助
当遭遇心理危机时:
寻求专业帮助
寻求社会支持
求助是强者的行为特征
在危机和压力中救人
三分之一自杀完成的人,在此之前有过至少一次的自杀尝试
自杀失败之后一年内的自杀行为,完成率要比第一次自杀行为的完成率整整高100倍
15%被诊断为临床抑郁的人自杀完成
80%自杀完成的人,在自杀之前给过身边人清晰的警告。
危机进行时:心理危机的应对
当发现他人处于危机时
(1)保证安全
(2)表达支持
(3)寻求外界帮助
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同学
真诚表达关心
给予陪伴和支持
避免同情心泛滥、劝说、责备
助人与转介
作为同伴的我们 如何做?
陪伴、倾听、寻求支持与评估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干预等
要这样做
直接询问TA的自杀念头:你是在考虑自杀吗?
询问TA有没有自杀计划:越详细越危险
认真倾听
不要答应TA保密
及时寻求帮助(老师或专业机构)
心理服务资源
办公地点:良乡校区学生活动中心324
咨询室:良乡校区学生活动中心326、327、329、330(团体)、和平街校区学七楼132、134,远志楼一层
本科生预约方式
办公电话
办公/咨询地点
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预约面对面咨询
用户名:bzy学号, 如bzy20220931123
密码:Bucm@2021 (首都字母大写)
(首次登录后,可以完善信息,如更新手机号信息后,第二次登录即可用手机号登录。)
心理咨询中心办公电话:010-53911270
心理咨询预约方式
考核作业
内容:题目自拟,请撰写一个你的成长故事,并用你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分析
要求:1.不少于1500字,有真情实感
2.纸质版(打印)2022年5月30日前与记录卡一起交至本班心理委员处,电子版自存。
3.请一定备注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