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知识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知识梳理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
1.1 国家是什么
一、国家的本质
1.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国家性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4.民主与专政
(1)区别:①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专政即统治阶级的暴力统治。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2)联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认识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
(2)联系:相互作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代议制:
(1)含义: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原因: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三、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
1.3 政党和利益集团
一、政党
1.作用: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
2.主要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执政。
3.主要手段: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二、利益集团
1.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2.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的矛盾。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一、国家主权
1.重要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事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3.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
4、主权与人权
①人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
②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人权是主权的表现。
二、中央与地方
1.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
(1)权力划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2.2 单一制和复合制
一、单一制和联邦制
当今国家的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和联邦)。
二、邦联:
是国家联盟。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3.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3.2 国际关系
一、认识国际关系
1.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
4.1 时代的主题
一、时代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4.2 挑战与应对
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二、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内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补、中国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也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③宇宙只有一个,人类共有一个家园。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地位:跨国公司强有力的载体。
2、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②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2)消极影响:
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3、跨国公司的经营:
(1)目的:实现最大利益
(2)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
6.2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挑战:(1)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2)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
3.对策: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①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是: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②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是:我国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③全面开放新格局: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①我国既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③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7.2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1.今天的中国,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3.我国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
第八课 主要的国际组织
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作用
(1)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消极作用:
①有些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②国际组织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③国际组织对主权国家的矛盾和纠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备强制力。
8.2 联合国
联合国地位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三、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多边主义、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8.3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欧洲联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1.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宗旨: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3.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亚太经合组织
1.地位: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2.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3.组织方式: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
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
4.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1.地位:是亚洲最令人瞩目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3.中国与东盟: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四、非洲联盟
1.地位:是非洲最重要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2.作用:成为引领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共谋发展的一面旗帜。
3.中国与非盟:中国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中国与非盟在气候变化,
第九课 中国与国际组织
9.1 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于联合国被某些大国操纵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为,不仅不支持,而且坚决反对。
9.2 中国与新兴国际组织
一、二十国集团
1.讨论议题:主要讨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热点问题。
3.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中国是创始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二、金砖国家
1.地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2.中国与金砖国家:中国的经济体量最大,作用相对突出。
三、上海合作组织
1.成立:2001年,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作用:上合组织自成立之初就将“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合作领域。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地位:是中国倡议成立的多边金融合作机构。
2.成立:亚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总部设在北京,工作语言为英语。
3.宗旨:亚投行致力于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精华之精华: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于联合国被某些大国操纵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为,不仅不支持,而且坚决反对。
5、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6、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
7、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8、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10、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据
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