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三课时 交流与互补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第三课时 交流与互补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1张PPT。第 三 课
地域差异明显3.3交流和互补教学要点:
不同地区在物资、信息、人力等方面的联系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合作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交流与互补的目的(作用):交流互补的主要内容:资金 技术 人才 信息资源能源
南水北调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想了解更多内容见 “‘中国南水北调’网站”“南水北调”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富有价值的成果。
通天河丹江口扬州山东北京、天津青、甘、宁、内、陕、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长江流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为加速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1988 年 6月,国务院决定实施"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解决我国电力资源分布和负荷中心不均衡矛盾的最佳途径,对实现全国联网,促进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电东送”工程是通过开发西南、西北丰富的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建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向东部沿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北通道是“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北和山东送电;中通道是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向华中和华东送电;南通道是西南水电、坑口电站和三峡水电向广东送电。
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轮台县南起,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9省区到达上海,全长4000余公里, 全线实现供气后,每年将供气120亿立方米.工程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新疆因此每年获得十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同进也方便了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 青藏铁路全长1963千米,估计投资219亿元。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进藏难”的 问题。“西部之光”人才招聘会现场  2002年全国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中有15%的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发展自己的事业。当堂练习
1.下列因素,不是造成东西部差异的原因是
A社会文化 B交通和信息 C自然环境 D 人才资源
2. 东西部相比东部较为丰富的资源
A石油 B 水能 C天然气 D 水利资源
3不属于东部和西部的交流合作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B 西气东输 B沿海省市支援西藏建设 B南水北调
下列的省全部属于我国西部的是
A青海江西B 内蒙古山西 C 四川云南 D新疆河南
表一:表二: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5.根据图表回答问题:⑴结合图表,说说东西部分别有哪些优势?⑵东西部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东部: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教育水平
较高,人才较多;
西部:土地面积大,资源丰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西部资源,
满足东部需要。
▲ 东部支援西部资金,并在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交流。⑶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启动,
请你谈谈国家实施这一战略的原因?⑷你认为实施这一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才能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言之有理即可)课后作业
省编练习册19-2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