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0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0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主题三
2
0
2
3
2022历史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目录
01
思维构建
02
核心考点
03
知识拓展
04
核心素养
05
中考实战
思维构建
北洋军阀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推动思想解放
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北洋军阀——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孙中山——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成 果
领 导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核心考点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教师指导
兴中会 时间 地点 性质 广州起义 同盟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政治纲领 总理 机关报
地位 三民主义 内容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意义 1894年
美国檀香山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5年起义失败,流亡海外
1905年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民报》
孙中山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鞑虏-满清贵族统治
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已实现: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未实现: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知识拓展-人物对比
项目 华盛顿 拿破仑 孙中山
不同点
相同点 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1)都在本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孙中山
张炳麟
陈天华和《猛回头》《警示钟》
邹容和《革命军》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创办革命报刊,建立革命组织,提出革命思想,举行武装起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根据材料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反对武装起义到同情武装起义
清朝统治更加不得人心,推翻清朝反动统治是大势所趋;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中考实战
1.(2022·广西北部湾·8)“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对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高度评价。他评价的是( )
A.洪秀全 B.孙中山 C.叶挺 D.聂耳
2.(2022·湖北宜昌·3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下列属于他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成立兴中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创办黄埔军校
3.(2022·浙江绍兴·10)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陶成章 D.何赤华
B
B
B
5.(2022·四川攀枝花·9)“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白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 )
A.领导了公车上书 B.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C.参与了北伐战争 D.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B
4.(2022·四川广安·5)《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C
B
核心考点2-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辛 亥 革 命 时间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探索层面
开始 武昌起义 时间 关键词 结果 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孙中山亲自领导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秋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制度
三民主义
1911年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军械库、武昌城、武汉三镇、黎元洪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
清政府仍然存在,直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核心考点2-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
辛亥革命 性质
影响
局限性
启示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核心考点3-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师指导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概况 地位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 性质 意义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并将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知识拓展-近代化探索
运动名称 领导阶级 学习层面 思想主张 目的 性质 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李鸿章)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陈独秀)
器物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自强
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维护清朝统治
建立君主立宪制
追求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追求民主和科学
改造国民性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技术到制度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背景 目的 方法 影响 艰难原因 启示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救亡图存,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
学习西方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对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起到一定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或革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行不通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复兴
清政府的腐败、封建制度的落后
列强的侵略
知识拓展-近代化探索
知识拓展-不同派别的近代化探索
项目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不同点 主张不同
目的不同
相同点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日-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美-民主共和制)
维护清朝统治
建立君主立宪制,救亡图存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都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徐锡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黄兴绝命书
秋瑾
湖北军政府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淸帝退位诏书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为之一“新”……谁敢帝制自为者,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革命派以振兴实业为己任,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和条例。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所设工厂1502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宣传;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新”的体现。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古人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也不能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由它而揭开的新的斗争的序幕。……它将中国旧社会经营了千百年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完全打乱了。……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不可阻挡了。——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概括材料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观点:辛亥革命功大于过;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孙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不泥古、不守旧,不崇洋、不媚外,强调“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他从坎坷人生经历和长期斗争实践中得出一个道理,就是改造中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讲话)
你认为材料中的哪种精神最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孙中山?
精神:热爱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百姓等;
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中考实战
1.(2022·北京市·10)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自强”“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资产阶级进行了两条路径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D.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2.(2022·贵州黔东南州·4)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3.(2022·贵州贵阳·17)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 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 年
D
C
B
5.(2022·湖南常德·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4.(2022·江苏扬州·4)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 )
A.宋教仁 B.黎元洪 C.袁世凯 D.孙中山
6.(2022·河北省·2)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
B
A
核心考点4-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师指导
独裁 复辟帝制 准备 对内 对外 概况 结果 认识 军阀混战 直系 皖系 奉系
制造“宋案”
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登基
张作霖
冯国璋和曹锟
段祺瑞
宋教仁-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底,蔡锷等掀起护国战争
孙中山反袁发动“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宋教仁遇刺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二次革命形势图
蔡锷
护国战争形势图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孙中山和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的地点分别位于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处。在C地爆发的,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_____。
“宋案”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