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一、选择题:1.(2013·菏泽中考·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2.(2013·常德中考·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经济文化繁荣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2013·江苏徐州·15)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中西方人种差异 C.中国文人的偏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2013·山西中考·3)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仰商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5.(2013·宜昌中考·6)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6..(2013·湖北宜昌卷·6)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 B.倭寇入侵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7.(2013·湖南湘潭卷·6)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郑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8.(2013·辽宁营口卷·3)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重商抑农 B. 开放五口通商 C.君主专制 D.闭关锁国9.(2013·四川成都·2)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可见,当时清朝实行的是( ) A.“海禁”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发展贸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10.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境,固守疆域1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12.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政府( )A.禁止对外贸易 B.限制对外贸易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13.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发展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14.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15.“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这句话反映出(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国来很高兴 B.清政府对外采取的是开放政策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门 D.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心存恐惧和担忧16.乾隆盛世下的中国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产生这些危机的内部原因有( )①强化专制统治 ②坚持重农主义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视科学技术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⑤西方列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④⑤17.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下列不是这个帝国被打垮的原因的是( )A.对外关闭国门,对内“重农抑商”B.鄙视科学技术,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C.思想领域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D.中国处在外国殖民地的包围圈中18.士农工商,变成“商贾大于农工”,商人的地位提升。下列对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发生变化B.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C.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想成为商人D.士人重视商人,“重农抑商”完全改变19.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有(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技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A.专制统治加强 B.对外闭关锁国 C.频遭列强入侵 D.政治腐败二、非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国家,到唐朝时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他们的税收。大批外商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洛阳、广州等城市。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因此,请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1)唐朝政府采取的是什么对外政策?(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闭关政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据此,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思体恤。(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23.(2013·襄阳中考·32)【中国,崛起之路】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分)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根据材料三,想一想清朝采用了什么哪种对外贸易政策?(1分) 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至少回答两个方面)(2分)(3)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1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淡你的看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BDAAACDAB11121314151617181920ABCBDCDDBB二、非选择题:21.(1)对外开放,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开展贸易。(2)原因: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②统治者还害怕外国商人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3)前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后者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其他各国。启示示例: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23.(1)国家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平崛起、对外影响深远等。(2)闭关政策(1分) 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强国;等等。课件41张PPT。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课时近代:近代前夜: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明清(鸦片战争前)。思考: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重农抑商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雍正祭祀先农坛图(局部)清道光二十一年商人纳税收据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商人汪岫云的运销执照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浮夸、攀比之风,败坏社会风气;跨州县招募矿冶工人,容易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评 价重农抑商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闭关锁国 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海禁政策:闭关政策: 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23—24页,思考: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自主学习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②防范外国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因此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表现:①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清统一台湾以后,开放了泉州、厦门、宁波和广州四处通商口岸,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③后来,英国商船企图在宁波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3.影响: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知识梳理资料1: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资料2: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合作探究(3)图5—35透露了怎样的信息?康乾时期中国实力强盛,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经济总量世界领先,对外贸易长期出超。统治者的狂妄自大心理清王朝周边形势险恶,西方殖民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中国。(1)资料1说明了什么?(2)资料2说明了什么?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②防范外国人的侵略和沿海居民集中力量抗清。 综合课文和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说说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③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⑴ 清初40年——⑵ 统一台湾后——⑶ 英商宁波贸易后——严厉的海禁政策四口通商 但有严格限制广州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广州一口通商广州通商口岸十三行商人和外商洽谈贸易只能住指定会馆,不能在广东过冬,不能向中国商人借款,不能打听商业行情。 ——《防夷五事》闭关锁国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影响: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6页。)资料2: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0页。)奇异的悲歌贫穷落后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影 响1840年,英国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今天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改革开放社会危机的表现1.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清代人口数变化清代人均田地变化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2.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挥霍,官场腐化奢靡。贪污之风也渗透到军队,武装力量大大削弱。3.清朝中期发生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但是,社会危机并未得到解决,动乱还在继续。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传统观念专制统治海禁政策重农抑商自然经济 资本主义 萌芽缓慢发展 依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同时期东西方国家的差异。探究历史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经济画面二: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揽大权,雍正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政治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外交★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思想文化归纳工业革命机器生产自然经济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工业文明蒸蒸日上农耕文明日薄西山自由民主平等文化专制、思想禁锢殖民扩张闭关锁国西方强工业民主开放创新中西易位每况愈下蒸蒸日上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衰落;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冲击; 科技文化:以总结性著作为主,基本上停滞不前; 对外:闭关自守,边疆地区不断遭受外来侵略,对外活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近代前夜的危机:1.可惜!与世界近代化发展潮流失之交臂。2.可恨!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用枪 炮打开中国国门。3.面对这样强烈的历史反差,你是否还会产生别样的历史情感?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将如何呢?历史的哀叹! 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谦虚进取开放创新感悟历史历史小口诀大中国,历史长,文明源远又流长;有秦汉,有隋唐,四方来朝荣无尚;大元朝,势力强,纵横欧亚广无疆;华夏族,智慧广,四大发明创辉煌;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传四方;康雍乾,盛世生,白银入库哗哗响;近代化,在滋长,文明进程赛西方;统治者,守古制,繁荣背后危机藏;锁国门,闭耳目,天朝迷梦做夜郎;重农业,抑工商,兴文字狱害忠良;鸦片入,民遭殃,神州华夏遍地伤;遭侵略,主权丧,任人宰割成羔羊;恨闭关,悲专制,扼杀文明的成长;历史恨,记在心,坚持改革与开放;重交流,搞创新,国家才能够富强。社会危机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落后近代前夜的危机重农抑商课堂小结学有所思 思有所得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方向。 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doc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课件).ppt 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由来.flv 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