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老子四章》重点字词【第11章】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轂:车轮的中心位置,与辐相接。埏埴:和泥。户牖:门窗。翻译: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企:踮起脚跟。不行:不能走远,古今异义。见:显露。是:正确,认为……正确,意动。自伐/自矜:自我夸耀。长:长久。行:通“形”,形体。物:人,人们。处:做。翻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我夸耀的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不会长久。上面的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一样,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修道的人不要做这样的事情。【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明:圣明。强:刚强。强行:勤勉而行,强劲奋进。志:意志。翻译: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自知自胜达到满足的人才是富有,自知自胜并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自知自胜的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持:持守。谋:谋划。泮:通“判”,分离。毫末:细小的枝桠。累:通“蔂”,土筐。从事:做事,行事。古今异义。几:接近。慎:谨慎。欲:动词,想要。不欲:名词,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贵:adj-v,珍视,看重。学:动词,学习。不学:名词,常人不学的东西。复:弥补,补救。翻译: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事情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所以做事情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做,治理国政在祸乱产生以前就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人们做事的时候,总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这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财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二、字词(一)通假字1.曰余食赘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通“判”,分离)3.起于累土(通“蔂”,土筐)(二)一词多义1.用(1)当其无,有车之用(用途,作用)(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因为)2.立(1)企者不立(站立)(2)三十而立(成就)3. 伐(1)自伐者无功(夸耀)(2)齐师伐我(攻打)(3)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绩,战功)4. 处(1)故有道者不处(为,做)(2)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享有,具有)(3)严加查处(处理,制裁)(4)藏身之处(处所)(5)只因未到伤心处(时候)(6)设身处地(处在,处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