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字词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字词梳理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点字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不忍:不狠心,即怜悯体恤。
运:运转。
运之掌上:省略介词“于”,即“运之于掌上” 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一样容易。
翻译:孟子说:“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古代帝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所以:……的原因。
乍:突然。
孺子:小孩。
于:介词,到。
怵惕:惊骇。
恻隐:怜悯。
内:通“纳”,接纳。
交:结交。
要:求取。
乡党:同乡,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乡党”。
恶:厌恶。
然:这样。
翻译: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人们如果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都会产生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跟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向同乡朋友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是:这,此。
之:音节助词。
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端:萌芽。
翻译: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憎恶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之:取独。
是:这。
四体:四肢。
而:却。
不能:不行。
贼:伤害。
自贼:伤害自己,宾前。
翻译: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说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然:通“燃”,燃烧。
达:流通,泉水涌出。
以:来,表目的。
保:安定,使……安定,使动。
翻译:所有跟我一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刚燃烧(最终燎原),泉水刚刚流淌(最终汇入江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
字词句式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结交)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1.自贼者多 古义:伤害
(三)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原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原因)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这,这些)
(2)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形容词,正确)
(3)唯命是听(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3.事
(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
(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
(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动词,实践,从事)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状语后置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