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一、明朝晚期“异端”思想家李贽《藏书》《焚书》一、进步思潮的出现 言论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言论二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李贽的思想:(参考课本P14资料1、资料2)你觉得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言论会产生什么影响? (1)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的权威。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影响: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影响广泛的个性解放思潮
杜丽娘是明代后期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受父母和私塾老师的严厉管教,连在衣裙上绣点鲜艳的花鸟都要干涉。杜丽娘感到自己犹如生活在铁笼里一般。一日,她梦见自己与心爱的人一起游园,压抑的人性开始复苏。杜丽娘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追求爱情和幸福。 (1)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一观点?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问题:1.李贽、黄宗羲等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他们的议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问题:2.明清时期,为什么会产生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的早期启蒙的进步思潮?(1)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2)阶级基础: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经济因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②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资料1 明代学者李维桢记陕西商人王来聘诫子孙之语曰:“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商贾。”
资料2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
资料3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资料4 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说一说,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并分析导致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的原因: 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②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③明清人口增长迅速,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二、世俗文化的发展 资料1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明.朱载堉《山坡羊 · 钱是好汉》
资料2 课本P15陆楫和顾公爕的资料1、社会风尚的变化以上资料说明明清时期社会风尚、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清小说2、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高 鹗吴敬梓蒲松龄元末明初元末明初明朝清朝清朝清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清小说一览表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2、明清小说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印刷术的空前发达,创造条件。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戏曲的发展请阅读课本,思考:
1.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为什么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2.京剧是如何产生的?
3.你对京剧作如何评价?昆剧和京剧3、欣赏戏剧成为主要的娱乐形式19世纪中期,一种以徽、汉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新剧种初步形成——京剧。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起????源 徽剧、昆曲及汉剧
起源时间 距今200多年
行????当 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
发源地 安徽省安庆市
发展兴盛地 北京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文名 昆曲
外文名 Kunqu Opera
起源时间 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
发源地 苏州昆山
代表作品 牡丹亭
文化价值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昆曲 明朝中后期后的小说、戏曲等文艺与之前相比有什么特征?1.明中后期的文艺,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商人、手工匠等市井人物,堂堂正正地登上艺术殿堂。
2.作品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城市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昆剧和京剧4、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四大名著
昆剧和京剧
课堂总结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一、进步思潮二、世俗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