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清晰中国历史更替复习回顾纵向比较: 传统道路上继续发展横向比较: 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第一课:明清帝国的兴替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明朝衰亡清朝的建立与清军入关这里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历史。一、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原因::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2、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 ( 元亡 )建立者:朱元璋(1328-1398 )定都:应天(南京)1、在地图上圈划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说一说与今日中国版图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找出地图上与明朝政权并列的政权,思考朱棣di迁都北京的因素;3、结合课文第五页内容,观察图例中的长城位置,想一想,明朝统治者为什么继续大修长城?根据图说,阅读地图,思考下列问题:3、明朝迁都和疆域:东北抵:西北到:西南包括:东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 兀的河流域,新疆哈密今天的西藏、云南今东海、南海并及于海外诸岛应天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朝南京偏于江南一隅,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势;朱棣在发动政变之前就是燕王,驻地在北京,势力范围也在北京;当时北方边患比较严重,受鞑靼和瓦剌的威胁,所以朱棣实行所谓“天子戍边”的政策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应天(南京)迁至北京。阅读课文P3-1,思考: 怎样才能让大明王朝历经万代,长治久安呢?政治上:废除丞相、创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和迁都北京等措施经济上:明初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等政策;明中后期改革赋役制度。对外关系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朱棣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强盛时期(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推动了市镇经济高度繁荣)(表明了明朝对国外强大的影响和世界范围的先进地位)(强化了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胡惟庸案: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再加上他和当时被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使朱元璋有所警觉.而胡惟庸由于权势日盛,骄横跋扈,不知节制,这正好给朱元璋以把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了中书省,并立下法度,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朱元璋还利用胡案,将凡是心怀积怨,行为跋扈,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陆续列为胡党,处死抄家.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处死已经退休多年,77岁高龄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其家七十余人.因胡案被诛死或已死被追夺封爵的功臣共计有21侯,株连而死者共达3万余人.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内阁制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 公元1402年,明成祖永乐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成立内阁制,这样,一个国事咨询机构正式建立了。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制就应运而生。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经济社会兴盛的表现?明朝兴衰1、实施奖励垦荒2、轻徭薄赋3、提高手工匠身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恢复经济社会政策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明朝中后期改革措施明朝兴衰改革赋役制度,刺激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镇经济的高度繁荣《皇都积胜图卷》局部 这幅长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胜景况的再现。画面看重描绘市区商业街道面貌,街道上车马行人熙来攘往,茶楼酒肆店铺林立,招幌牌匾随处可见,马戏,小唱处处聚集有人群看客,金店银铺人潮如涌。南都繁会图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和西洋——“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明朝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明朝兴衰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对外交往的密切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政府宣布将郑和下西洋的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以示纪念,同时也作为世界的航海日,为什么600年后的今天仍值得纪念?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中 国亚非各国丝绸、瓷器等珠宝、香料、药材中 国亚非各国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有助于中国了解世界。但贡赐贸易花费巨大、得不偿失,无益于国计民生。郑和、船员国王、使臣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当时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远航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明朝兴衰结合明末的自然与社会条件,说明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时的境况,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结合活动,了解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的宣传口号和做法,回答活动中的问题。阅读课文P 4-3,说说农民起义军的进展如何?结局又是如何的?对明末农民起义,你将作出怎样的评价?(应结合农民的生活状况,赋役压力等方面,围绕起义军的口号和具体做法展开。)明朝衰亡原因1、赋税负担的增加;2、土地兼并的恶化;3、长年用兵。①明朝后期,政府日趋衰败,官府多次增加赋税和各种杂税,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②后金用兵和连年天灾的重压。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高迎详、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席卷陕西、河南等地,几百万民众参与,持续了近二十年。原 因概 况为什么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并得到农民的支持?明末农民生活困苦,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起义军“平买平卖”的宣传,“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把富豪的财物粮食分给农民的做法满足了农民的诉求。农民起义军的进展如何?结局如何?怎样评价?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并没有建立起更先进的政权。农民军队进城后,纪律松散,高层将领腐败。军队所有人都带着家属吃喝玩乐,高级将领陶醉于胜利中,成天烧杀抢掠,棒打明朝官员,并没有真正想过如何治理国家。李自成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最高理想———平均主义,但这种平均是指老百姓平均,自己享有特权,并不是真正的平均主义。再加上身边文人谋士少,吴三桂的事情又处理不妥,后来一仗落败也是必然的。 后金崛起与清初政策女真是哪一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17世纪初谁统一了女真各部,脱明独立,建立后金。1636年,谁改国号为清,清朝建立。此时为明朝崇祯九年,皇太极称帝建号是依附什么传统?有史学家认为其意是与明朝对峙,进而取代明朝。1644年明朝被谁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谁降清,迎清军人关,联合清军打败农民起义军?清军始人京,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南明政权的存在。清军南下的剃发令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清朝的建立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后金的崛起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崛起。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2.清朝的建立女真族的祖先阿骨打在12世纪初所建立的政权叫作金,所以人们把努尔哈赤在17世纪建立的政权叫作后金。1、女真族建立政权黑水靺鞨——女真——满洲(隋唐——北宋——明清)女真溯源:东北地区女真人草原猎狼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姓爱新觉罗。他早年生活贫困,靠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上出售为生。他经常接触汉人,一度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他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教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了40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在统一过程中,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他建立金国,定都赫图阿拉,建元天命,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同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此后,后金逐步夺取辽河以东大片土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到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城时被明军炮火击中,不久死去。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努尔哈赤建元即位图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有哪些主要功绩?①统一女真各部②建立后金政权(1616年)③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④迁都沈阳,改称盛京努尔哈赤和宋元时期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何共同之处?1、统一本民族各部。2、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3、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阿保机、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努尔哈尔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女真壮丁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共八旗,即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等八旗,各旗以上述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八旗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满族一个屈居东北边陲的弱小民族,能凭借区区数万的人众迅速崛起,与实力远比自己强大的蒙古联合,使蒙古成为满洲的羽翼,建立牢靠的满蒙联盟,最终入主中原,掌握了中国的最高统治权,实现了对中国长达268年的统治,有效统治时间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七分之一,这些成果多是通过八旗制度实现的。八旗制度八 旗 旗 帜八 旗 铠 甲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 (1592~1643)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天命十一年(1626)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对明朝频频用兵,步步进逼,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2、清朝的建立皇太极(清太宗)——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②改女真族名为满洲①发展生产,改革内政③改国号为清(1636年)④加强对明朝的攻势皇太极的有哪些主要贡献 ?⑤清军入关,迁都北京(1644年)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清朝统一全国1.背景: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农民起义军入京、明朝灭亡以及清兵入关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清初的反抗3.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1.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2.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1.原因:2.结果: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启示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盛世的背后,隐藏着危机,这是最后的盛世。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崇德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后金崛起与清朝的建立探讨一个王朝的灭亡和农民起义的发生有着怎样的共性?明清帝国的兴替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替明朝清朝兴1.皇权的加强。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对外交往的密切。4.市镇经济的繁荣。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 )A、朱温 1368年 B、朱元璋 1368年C、朱棣 1421年 D、朱熹 1421年2、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C、契丹和辽 D、蒙古和元朝3、明代以前,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是(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朱棣4、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顺治5、清入关前的都城盛京就是现在的( )A、沈阳 B、长春 C、锦州 D、哈尔滨课堂练习:BDABA6、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7、我国古代帝王迁都的原因有多种,下列各次迁都,目的在于加强军事防御力量的是:( )A、商王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D8、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BB9、后金的建立者(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A10._____年,______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定都在______.1421年_______将都城迁都到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为加强君权,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________,明成祖设立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1368朱元璋南京朱棣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锦衣卫东厂厂卫特务机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201101.swf 明清帝国的兴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