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 公民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课标要求】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力。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结合案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明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增进热爱宪法的情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教材分析】本课作为第三课的第二框,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已经学习了有关公民权利的基本常识内容,树立起了权利意识。本节课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具有非常具体的实践操作性和现实价值。【核心素养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合法权利。能力目标:学会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注重他人合法权益,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懂得按程序维护法定权利,增强程序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激发学生依法行使、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行使权利有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利也不能损害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难点:依法定程序维护权利讲方法(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按程序维权的合法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法律概念专业性很强,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都有一定距离,所以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校园霸凌——让我们勇敢说不!校园、年少、青春应该是女孩的双马尾,男孩的白衬衫,是郎朗的诵读声,是纯净无忧的年纪,但是总有些事却在黑暗中滋生,成为很多孩子一生的阴影,无法原谅的伤痕。校园霸凌的案件屡禁不止、触目惊心:安徽阜阳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12个人对一个女生进行了诸如扇耳光、抓头发、掐脖子的施暴行为,而被施暴的女生始终并未反抗,只是痛的啜泣而后无措的擦拭鼻血。警方经过调查起因就是上体育课时的同学矛盾。2020年南通15岁少年被两人殴打致死,听话懂事的孩子在面对强势威胁时总是无法保护自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校园暴力不仅仅会威胁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要会给大家造成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同学们,当你们遭遇校园霸凌时要勇敢说不!积极向学校、家长、警方求助。我国《民法典》《刑法修正案》都有相关法律条文将施暴者绳之以法,同学们当我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站出来用有效的方式保护自己,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利。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和切身遭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讨论热情,引发学生更感同身受般的理解:我们的公民权利有哪些,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维权的方式怎样才能不影响到公众。既复习了上一框公民权利的内容,又引出本课要点“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行使权利有界限学生活动:畅谈生活中让你觉得不舒服的被冒犯的人或事(学生可能会说上课时别人讲话影响到正常听课、楼下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正常作息上课精神状态不好、疫情隔离期间有人故意外出且不戴口罩为我们早日解封增添麻烦、公共场合有人手机声音外放聒噪的声响影响大家休息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从当事人角度来说他有各种自由的权利,但从旁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自由已经损害了他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无节制的自由其实就是犯罪。结合热点时政再次感受3·21东航飞机空难事件是最近牵动全体国民心情的悲伤事件,可偏偏就有人以此为噱头,空口无凭信口拈来无中生有的造谣,幸运者认领、东航高层黑幕、副驾驶有意为之等等谣言四起,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民众情绪的波动和网络舆论的热议,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东航形象和国家舆论稳定,不利于搜救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形象的积极向上,所以官方一再辟谣。网络造谣要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网络造谣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3、师生总结公民行使权利有什么限制?①界限一: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界限二: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维护权利守程序视频:播放女硕士坐奔驰车顶哭诉维权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消费者的她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哭诉取闹的方式可取吗?女硕士代表着高学历人才为什么只能靠这种方式维权?如果是你,你会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女硕士维权的方式有哪些?请同学们谈谈学生可能会回答在视频中,女硕士一开始用的协商的方式,但是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最后用的坐车顶哭闹的方式维权,结果引来全网关注,加速了问题的解决。老师引导:同学们非常棒,很仔细的提取了正确信息。一开始女车主采取了正确合法的维权途径——协商,但未果。后又采取了非正常的维权方式,并没有解决问题,但引来的社会舆论加速了全网关注,同时事件又回到了正常途径。接下来继续给大家看本次事件的后续发展后续发展视频:西安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介入组织调解,并立案调查,最终奔驰女车主和4S店达成换车补偿和解协议。教师引导:这场事件最终是以政府介入用调解的方式达成和解。那请同学小组合作讨论在书中找找看维护权利还有哪些程序?协商: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责任,达成协议。(特点:快速、简便)调解:第三方疏导、劝说、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特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仲裁机构裁判,公民与他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财产纠纷,可以申请仲裁。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特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教师再次以实际案例来讲述后两个法律概念比较专业的方式。交通罚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张“100元的违章停车罚款单”引起的官司,到底谁赢了?山东青岛的夏先生在一正建设的小路下车问路后没想到收到了一张行政处罚决定书说其在某道路违停影响了交通,但事实是夏先生觉得自己并没有到某道路也没有违停更没有影响交通,因此便提起了行政诉讼,请求上级机关撤销该处罚,为了100元,奔走了15个月维权,在这场与官方的对决中,最终赢得了“平民”的胜利。同学们,当你们的家人在接受交通违章处罚时,应该看一下处罚是否符合相关程序,如果停车时间较短,没有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甚至是诉讼的方式要求撤销原违停处罚。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人人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任性的权力才会被关进笼子。师生总结: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课堂小结:1、用权利口诀简单高效的识记知识权力行使有界限,忌讳超越和滥用;维权程序要记牢,方式步骤和过程;协商快速又简便,调解纠纷有效果,合同财产有仲裁,三种诉讼来维权。2、实践活动——现实维权广场舞扰民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叔叔阿姨来说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自由而舞的权利,但是对于我们上班族和上学族来说却是噩梦,尤其位置不太好的住户深受其扰,无法正常开展学习工作和休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除了找领舞协商外,还可以求助政府调解,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市长信箱——是政府与民沟通,为民服务的统一窗口。三个工作日必须会有相关部门的答复。大家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埋怨政府不作为,要像夏先生一样积极主动,只有当每个人都站出来,每个人民都能做到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态,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和矛盾才会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中国才会越来越和谐、健康、繁盛。那么现在我们就当堂给市长信箱反应我们日常生活的困扰求助政府有关部门调解,学以致用是本堂课最好的结束。课后作业:实践:大家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合法权利需要维护,请大胆正确的去依法行使自己维权的权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