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2.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同我国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科学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原则。
3.公共参与:结合贸易摩擦以及我国“经济战略”的实例,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以及提高对外贸易水平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
1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国对外开放历程》
议题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议学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文章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文章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
议学任务:谈一谈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在世界市场学会“游泳”的成功案例。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
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泛领域。
议学情境:播放视频《“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弱点》
议学任务:结合视频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面临哪些挑战?
学生回答:
议学材料:
在制造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拥有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高端产业占比、产品质量和著名品牌等方面发展质量不够高;
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优势逐步减弱;
高品质、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高端品牌培育不够;等等。
议学任务:思考:基于“中国制造”的优势和挑战,探讨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新时代对外开放——总要求
①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加,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③适应新形势,我们要 P71二段
(简括:进+出,培养合作竞争优势)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相关链接:负面清单管理
1、含义: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城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即“非禁即入”。
2、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
知识拓展:
议题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议学材料: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道出了亿万国人的心声。“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这是新时代中国的创新宣言,也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铿锵誓言。
这段时间,从业界到社会大众,围绕一些企业的“缺芯少魂”之痛深入思考。现实警示我们,无论一家企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信息技术是目前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上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瓶颈制约。面对现实,我们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说到底要靠我们自己奋发有为,加速打造“中国芯”,以自主创新重塑技术格局。
议学任务:结合材料,谈谈增强我国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1、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