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 把新中国的名称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 )
A.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2. 194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在信中所说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并成为政府的施政方针的重要文献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看出( )
A. 打破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 中共组织领导政协会议
C. 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 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4. 下图呈现的是某一重要会议的现场,这说明此次会议( )

A. 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B.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6.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7.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8. 如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10.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该公告(  )
A. 强调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有利于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标志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表明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11. 观察下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符合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A.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 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 196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12. 国家统一梦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是在()
A. 三大战役结束之后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 D.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
13. 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1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 促进朝鲜统一 B. 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为了保家卫国 D. 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15. 1950年11月,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在与一支中国军队交手后,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援,他们手里拿的是日本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这支中国军队的名称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国民革命军
16.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大型专题纪念馆。抗美援朝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A. 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B. 新中国国力强大,军事力量雄厚
C. 国内人民大力支援朝鲜前线 D.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17. 邱少云、黄继光等“最可爱的人”创造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包括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
A. 邱少云 B. 雷锋 C. 罗盛教 D. 黄继光
19. “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材料中的黄继光牺牲在哪次战争的战场上?(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20.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D. 鼓舞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21.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农业合作化 D. “一五”计划
22. 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 参加了开国大典
C. 坐上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 D. 创办了农村乡镇企业
23.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到:“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主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内容得益于下列哪个事件(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
C.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5. 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提高国际地位 B. 巩固新生政权 C. 变革土地制度 D. 解放祖国全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会议上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材料二:建国伊始,我党在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外部环境下,在国内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奋发努力,勤俭建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巩国了新政权。
(4)依据材料回答1949—1952年,中共在巩固新政权方面进行了哪些努力?
27.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人名,回答问题。
(1) 甲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哪一次战争?请列举此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
(2) 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是指什么?“那历史性的一刻”有什么历史意义?
(3) 丙的梦想实现得益于哪一历史性事件?法律依据是什么?
(4) 丁所说的“西藏人民的喜事”是指什么?
(5) 请你按照甲乙丙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来进行排序。
(6) 把上面提到的四件大事综合起来,请你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 年 9 月 21 日,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由此可以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9.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
(1) 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两个典型代表。
(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
(4)“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30.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 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5)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B
25.【答案】B
26.【答案】(1)文件:《共同纲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3)含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27.【答案】【小题1】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小题3】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小题4】西藏和平解放。
【小题5】乙、丙、甲、丁。
【小题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8.【答案】(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标志: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 含义: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废除了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29.【答案】(1)抗美援朝。
(2)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代表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司令员:彭德怀。
(4)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0.【答案】【小题1】开国大典。毛泽东。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小题3】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小题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小题5】主题名称: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