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 身边的方形物体教学类别: 绘画课时建议:约1—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方形物体不同视角的立方体的变化现象,学习表现方形物体的组合,画出身边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交流与表现过程中,学习对方形物体观察、讨论、归纳和表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方形物体立体感的美、培养观察细致的品质与能力,感受表现生活的乐趣。教学重点:画出方形物体立体感教学难点:不同视角的立方体的变化表现教学准备:学具: 油画棒、勾线笔等教具: 课件、油画棒、勾线笔、课件等作业要求:基础层面: 了解不同视角的立方体的变化现象,画身边的方形物体,表现出立体感。拓展层面: 能正确画出方形物体,并能经过添加组合成有主题性的方形物体。教学过程:一、 游戏与回忆1、出示方形物体模型,请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是什么。2、了解方形物体的特点。寻找教室中的方形物体。(讲台、电视机、饮水机的底座、粉底盒、黑板擦等)3、回忆生活中的方形物体(微波炉、电冰箱、橱柜、大楼等)预期学习效果:认识方形物体,能发现生活中的方形物体。一、 尝试与发现1、观察方形物体模型,讨论其立体感的变化:看到的面的数量及形状有变化,不同视角的立方体的变化现象。2、播放课件(方形物体变变变):为方形物体添加细节、变成微波炉、大楼等事物。3、学生尝试将方形物体添画成自己喜欢的物体,表现事物特征。4、请学生尝试画一个方形物体。预期学习效果:了解方形物体立体感的表现方法。二、 指导与绘画1、教师出示两幅描绘方形物体的作业,提问:为什么同一个方形物体画出来的效果不一样?请学生辨别对错。2、学生观察图片,讨论表现方形物体时会遇到的问题:形体高低大小的变化以及角度的变化,使方形物体的立体感表现难度增加。4、学生练习,创意表现。预期学习效果:能正确画出有立体感的事物。三、 展示与评价1、展示作品。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4、教师评讲。评价内容: 是否表现持出方形物体正确的立体感。 是否能添画出方形物体实物的特征。 多个方形物体的组合是否错落有致,有立体感。预期学习效果:能积极参与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