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考点14-15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复习 考点14-15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21张PPT。(二)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专题二 我们传承的文明 展 览 厅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请你进入:A 区四 大 发 明造纸术火 药印刷术指南针东汉 蔡伦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又称:“蔡侯纸”)一、造纸术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普及成为可
能,对文化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事业上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普及成为可能,对文化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隋唐北宋元朝平民毕升文化事业上印刷术----从印章到活字战国[牢阳司寇]铜印汉[齐宫司函]封泥 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古代印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北宋毕昇(升) )(元代王祯)优点:捡字省时、省力,
更加方便。北宋 毕升二、印刷术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书籍的成本,
大大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人
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元朝王桢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北宋时平民毕升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了四百年。手抄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向东: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
向西: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前后,德国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
毕升泥活字(北宋)王桢木活字(元代)雕版印刷术(隋唐)牛刀小试:北宋初年,刻印一部《大藏经》居然花了12年,共用雕版13万之多。⑴《大藏经》是用什么印刷技术印制的?这种印刷技术是受什么启示而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刻印章等。⑵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金刚经》。⑶ 为了改变印刷慢、耗费大的现象,北宋的毕升发明了什么技术?后来有何发展?泥活字印刷术;发展为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技术。⑷ 现在的印刷技术一般采用哪一种排版方法?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南宋—罗盘针 指南针的发明,极大提高了人类____
的能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航海指 南 针(开始用于航海)(普遍用于航海)意义:航海上指南针的传播 中国的商船频繁往来于印度、阿拉伯各国之间,于是他们也先后学会了使用罗盘针测定方向,从而大大推动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战国 司南 北宋 指南针南宋 罗盘针牛刀小试:假如哥伦布遇见郑和······郑大哥:你真牛!小弟甘拜下风,并且对你们表示万分感激!别客气,你也不赖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⑴哥伦布航海成功为何要向中国人表示万分感激?⑵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人通过哪条路线传播到欧洲的?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古代阿拉伯人;古代丝绸之路。火药----炼丹术和火药的发明北宋 震天雷火药---军事应用军事上火药----军事应用元 火 铳
明︱ 火箭、火龙出水明 神火飞鸦
意义: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
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
巨大的转折点,开创了人
类作战史上的新阶段。四、火药13、14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的传播 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透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透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
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
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
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
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法兰西斯·培根 黄道婆 元代棉纺织革新家。
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她将在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
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
纺、织工具,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
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
带棉纺织业的发展。
使松江成了“衣被天下”的棉纺
织业中心。5.其它重要成就改造棉纺车手工业上三 锭 脚 踏 棉 纺 车14世纪改造成功,18世纪的欧洲才有珍妮纺纱机,领先欧洲大约400年。可别忘了看看我们哦!中学生展演脚踏
棉纺车纺纱技艺 农业技术唐朝时的灌溉工具: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节省人力唐朝耕作工具:曲辕犁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两宋:秧马 不仅节省体力,而且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北宋(大量使用)纵观科技发展,宋元时期发展达到顶峰请你设计:发明名称:造 纸 术
发明朝代: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
成果名称:_________
发明意义:改变了过去笨重的_____、_____和昂贵的_____等书写材料,推动了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
汉 朝蔡 伦植物纤维纸 竹 简木 简丝 帛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请你设计:发明名称:火 药
发明朝代: 不 详
发明人物:___________
发明运用:_______时期,
_________被广泛运用于战争。
发明意义: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
大的_________。
古代炼丹家宋 元火药武器转 折 点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两次世界大战) 把科技运用于造福人类,
推动社会发展上,而不能用
于战争。一、列举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大发明二、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反映了我国 科技的 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大发明影响和造福于全世界.。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材料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在材料中,鲁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D 展 览 厅两次工业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请你进入:B 区古代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比起古代中国,其他国家发明相对较少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处于领先地位 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徘徊并趋于落后。而在西方,进入18世纪中期以后,一场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人类生活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古代中国与他国重大科技发明情况来源:《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工业革命的兴起:
1.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2.过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一般将工业革命的发展分为早期工业革命(兴起阶段)和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两个阶段,其中早期工业革命为蒸汽时代,这一时期动力机器不断更新。
到了第二阶段,电力代替了蒸汽动力,使工业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改进。发电机的问世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更强大、持久和稳定,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变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先出现于英国)①市场条件: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业的生产②前提条件(政治条件):英国较早的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③生产资本(经济条件):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开始,并逐步扩展到其他行业。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新兴工业部门,受到的束缚较小,同时迫切要求革新技术。由于当时棉织品受到各层人士的欢迎,市场需求量增加,而英国政府又禁止从印度、波斯和中国输入印花布,所以当时许多英国人努力从事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在该领域出现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机器生产英

工 业

命纺织改良
蒸汽机采矿
冶金运输业十九世纪上半期基


成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工 厂手工工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蒸汽机车蒸汽机开始标志主要标志纺织业(瓦特)发明者的国籍:都是英国蒸汽机蒸汽船蒸汽提煤蒸汽车蒸汽时代蒸汽火车交 通 运 输 业 的 改 革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马车时代铁路时代4、代表性成就5、影响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力的巨大进步,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②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年 代 内 容 国 别 发 明 人1765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哈格里夫斯1779 骡 机 英国 克隆普顿1785 水力织布机 英国 卡特莱特1785 改良蒸汽机 英国 瓦特1807 轮 船 美国 富尔顿1814 蒸汽机车 英国 史蒂芬孙1769 水力纺纱机 英国 阿克莱特工业革命兴起时的重大发明我们来归纳工业革命的结果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
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
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
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590
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
139640吨。煤产量179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
至3000万吨。”?以上数字反映了: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是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这些发明以什么作为动力?蒸汽损耗大、 应用范围小、 污染大、使用不方便此动力有何不足之处?电讯事业的发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时间:19世纪后半期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19世纪80年代巴黎出现了电力铁路,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卡尔
本茨设计的三轮机动车福特制造的四轮汽车莱 特 兄 弟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应用马 车蒸汽火车铁轨火车汽 车飞 机 新的信息传递工具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技术的发明 贝 尔 试 通 电 话电讯事业的发明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电动机(格拉姆)
电灯(爱迪生)
飞机(莱特兄弟)
电话、电报、汽车英 国美国、德国纺织业、机械制造业、
冶金业、采矿业、
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开始 重大发明标志 交通工具革新 涉及范围 影响 18世纪60年代 发明和使用机器(棉纺织部门“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良新型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 英国、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1)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转移(2)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变化 (3)工业化及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4)引起社会结构变化,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5)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表现 影响 19世纪70年代 (1)新的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力——发电机——电气时代(爱迪生发明电灯)
(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
(3)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电报、电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工业革命空间科技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三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20世纪中叶空间科技、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开拓了人类智力创造的新天地,极大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新时代 (蒸汽时代)1831年英国法拉第1866年德国西门子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1879年美国爱迪生19世纪80年代巴黎20世纪初美国亨利·福特电 动 机电磁感应现象发 电 机电 灯电 力 铁 路流水线生产方法发 明 连 连 看:思考一下,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行为和下列相关的著名人物联系起来。
( )①临睡前在台灯下看心爱的小说       
A、贝尔
( )②在家里打电话问候生病的同学       
B、莱特兄弟
( )③假期里全家自己驾车到桂林旅游       
C、西门子
( )④爸爸坐飞机到北京出差          
D、爱迪生
( )⑤三峡大坝多台发电机组投入使用      
E、本茨DAEBC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距,近代中国落伍了。思考上述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清廷积弱,强敌环伺……
达官显贵,玩物丧志。王侯将相,文恬武嬉…
男耕女织,循规蹈矩……
闭关锁国,坐失机宜;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夜郎自大,不自量力……
八股取士 思想禁锢 摧残人才……
落后挨打,卑躬屈膝。西方列强,船坚炮利,蚕食鲸吞,变本加厉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议一议 1.中国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能够产生近代科学?以史为鉴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外交上: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科举制度、文字狱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沉浸在古代辉煌中,不思进取。感悟历史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
文化科技落后制约经济发展落后
挨打启示落后挨打。必须重视科技,加快发展科技。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2.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引进近代科学作出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⑴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⑵ 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⑶ 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⑷启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除了向西方引进先进
技术外,最根本的是要获得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
家富强的前提。 展 览 厅请你进入:C 区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1973年,袁隆平用九年时间选育了第一个
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负责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
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并传回月
球拍摄照片和有关探测数据。新中国六十年:科技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
成功发射。27日,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
航天服,进行了19分35秒的太空行走。科技数据播报:一 我国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从1949年不足5万人,壮大到2008年4200多万,居世界第一位;
二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2008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9万件,居世界第三位;
三 中国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从1981年到2007年累计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842项,国家技术
发明奖29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099项。 1.看了以上数据后,小明同学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而感到自豪,
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小明的观点对吗?并说明理由。 不对。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
适应的地方。 2.为改变我国的科技现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正在
实施哪些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
必须加强哪两大创新?
科技创新、教育创新。4.从综合国力竞争角度说说我国为什么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5.结合材料和以上问答谈谈对你有何启示?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峰在 (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2.“卖不尽的松江布,纺不完的魏塘纱”,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古
代妇女是 ( )
A. 武则天 B. 黄道婆 C. 李清照 D. 文成公主
3.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有胶泥制成活字,
经过火烧使其变硬。将松香、蜡及纸灰等混合在一起放在铁板
上……。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 )
A. 毕升 B. 王祯 C. 徐光启 D. 诸葛亮
4.(09·湖州)在世界开始从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发挥了
积极作用的中国重大发明是 ( )
A. 火药 B. 蒸汽机 C. 造船技术 D. 指南针5.“沸水顶壶盖”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引发并促成了
科学家的思考和发明。这位科学家和他的科学发明是( )
A. 毕升——活字印刷术 B. 爱迪生——电灯泡
C. 瓦特——蒸汽机 D. 牛顿——万有引力
6.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
际情况的是 ( )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
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 人们坐在电脑前上网
7.19世纪中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
国是 (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8.沪杭高铁已正式开通。英国人史蒂芬孙早在1814年就发明了
火车机车,当时它使用的动力是 ( )
A. 电力 B. 内燃机C. 水力 D. 蒸汽机9. 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促进唐朝农业
发展的措施有 ( )
①唐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减免赋税和徭役 ②创制了新的灌
溉工具筒车 ③秧马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曲辕犁的
使用解放了人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在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中,爱迪生的重大发明是 ( )
A. 电灯 B. 飞机 C. 发电机 D. 蒸汽机车选一选:
1、某纺织工业大学门前耸立着一座妇女的雕像,这个人最可能是( )
A、武则天 B花木兰 C陈硕真 D黄道婆
2、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在两宋时期完成的是( )
①火药 ②活字印刷术 ③造纸术 ④指南针
A、 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工业革命新阶段前,人们不可能选择的交通工具可以( )
A、火车 B、轮船 C、汽车 D 马车
4、早在一百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新航路的开辟 B、原子能的利用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信息技术的出现 (1)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在什么时期(朝代)?在此之前
的哪项重大发明与“嫦娥二号”奔月有关
宋元时期;火药。
材料二:进入18世纪中后期以后,一场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人类生活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2)请分别指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
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
重要启示?
要重视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考模拟演练1.(08.湖州)在世界开始从相对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中国重大发明是( )A.火药 B.蒸汽机 C.造船技术 D.指南针D2.(09.义乌)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解析:铁路设备:参看八下P51,1825年试车成功后,大规模建设;柴油内燃机:参看八下P53,19世纪中期完善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话机1876年贝尔发明;蒸汽机 、蒸汽织布机 、水力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早期发明。C3、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史上,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15 分)
材料一

图1 1851年伦敦世博会英国馆 图2 1900年举行的巴黎博览会大量 使用了人类发明不久的电灯来照明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一一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问答:
(1)据材料一,请你设想图1中英国馆会展出哪些先进科技产品?(至少写出三个)( 3 分)并写出图2 中为电灯照明做出贡献的发明家。(2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作用。(4 分)(1)蒸汽机、汽船、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纺纱机)、火车机车等。(答出三个即可得3 分)爱迪生。(2 分)
(2)①进入“电气时代”;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③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促进物流发展;④交通业迅猛发展;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⑥世界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施;⑦改变了人们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扩大了人们活动范围,加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答出两点即可得4 分》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一生共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他的名言是:“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汽船 蒸汽机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发明大王”是谁?(1分)请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通讯工具两例(2分)
(3)材料三中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哪个行业的飞速发展?(1分)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1分)
(4)材料一所指革命的最基本(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1分)(1)工业革命(1分);
(2)爱迪生(1分);电话(1分);(无线)电报(1分);
(3)交通运输业(或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1分);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货物的运输更快捷(1分,答对一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4)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大机器代替手工业生产(1分,答对一点即可。答到机器生产即可)。5.材料一: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技术革命,它创造了 巨大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 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处于 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空前发展。⑴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它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了蒸汽时代。⑵材料中的“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
生活,请举出至少2例至今仍在发
挥重要作用的成果。⑶试比较分析这两段材料中的“革命”
的不同之处。电灯、汽车材料一:以蒸汽机为动力。
材料二:以电动机为动力。▲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的影响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6.比较两次工业革命1、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启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二、非选择题(10分) 7.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分)(1)图一、二,分别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哪些技术进步? (4分)
答案:图一反映的是曲辕犁的发明、牛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生产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图二是筒车的发明使农业生产的灌溉技术有了进步。
(2)图三和图四是现代农具,请说出它们的动力来源。(2分)
答案:图三是拖拉机,其动力来源是内燃机;图四是抽水机,其动力来源是电力。
(3)这些现代农具最早出现于美国还是英国?为什么?(3分)
答案:美国,因为这些农具都是工业革命新阶段的产物,而美国比英国先进入了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4)从两个材料中得到了一个共同启示是什么?(1分)
答案: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工具的改进。解题指导 讲练互动【例1】 (2011·天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
A. 火药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分析:此题把指南针相关知识考查与新航路开辟结合,意即
指南针的发明具有世界意义,它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
走向整体作出了贡献。
答案:D【例2】 (2011·浙江绍兴)飞机是工业革命新阶段的重要成果。为早期飞机提供动力的机器是(  )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内燃机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新阶段相关的发明,其巧妙之处是把内燃机与飞机这两个结合在一起来考查,因为蒸汽机过于笨重不可能在飞机上使用,一直到现在飞机的动力也没有以电为动力,所以只能以内燃机为动力。
答案:D【例3】 (2011·安徽)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图一:1853年佩里舰队到达日本港口图二:日军轰炸重庆 图三:广岛原子弹爆炸 (1)图一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__;
图二中飞机是________的产物。[论从史出]
(2)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狂与罪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痛与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3)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答案:(1)蒸汽机(蒸汽) 工业革命新阶段 
(2) “耻辱与振兴”是指日本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强国。“疯狂与罪恶”是指日本成为强国后,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痛苦灾难。“伤痛与崛起”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奋发图强,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示例一:同意继续发展。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示例二:同意停止发展。因为这种产业危险性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核灾难;发展其它新能源进行替代;很难规避自然灾害对核电的破坏。即学即练1.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交通运输的革新
C. 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D. 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
2. 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活字印刷术发明于(  )
A. 秦汉时朝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朝 D. 明清时期DC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右图漫画反映了发达国家是经济
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可悲地扮
演着输家的角色。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中做出贡献的一位人物及事迹。
答案:如哥伦布发现美洲。
(2)火车的发明者是谁?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案:史蒂芬孙。工业革命的两个阶段(交通和通讯事业的
发展)促进了(加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或者世界各地的经
济联系)。(3)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输家,应当如何应对?(任答两点即可)
答案: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②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③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冲击和经济竞争。
④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跟踪训练 素能提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D 2.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机械运动转为热能
B.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 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3. 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
A. 瓦特 B. 史蒂芬孙
C. 爱迪生 D. 卡尔·本茨CD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C. 工业革命新阶段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C5. 下列科技发明,出现于工业革命新阶段的是(  ) C6. 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B. 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 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D. 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A7.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达高峰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8.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印刷术 D. 火药
CB二、非选择题(共24分)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工业革命新阶段)中独占鳌头。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1分)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2分)
答案:完成工业革命(2分);蒸汽机(1分);大机器生产(2分)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2分)在工业革命新阶段,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2分)
答案: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2分)。电力应用:电灯(1分);交通工具:飞机(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两个不同阶段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任答两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
答案: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
图三:火药。(各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
大影响。(6分)
答案: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功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是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2分)
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
力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