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中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2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灰色带理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报告的常见的学生问题疫情影响的焦虑与恐惧心理厌学、旷课、迟到谈恋爱沉迷于手机、玩游戏自控能力较差,担心有暴力、抑郁、自伤、自杀的行为等一、在青春期会面临什么问题?发展道路 继续发展自我认同危机自我认同危机是什么?要面临什么问题?▲面临生物性、认知、心理、社会和伦理道德的挑战▲面临儿童时期经历对自身成长的影响▲面临环境的压力▲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因子(一)挑战与压力1.生物性的挑战:生理变化性征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中职学生更容易在自卑与自恋中摆荡)2.认知的挑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使年轻人的认知产生了质的飞跃。形式运算后,思维活动内化,思维超越时空界限,使认知具有预见性和洞察力;形成稳定的同一性;促进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但正是这样,使得中职学生会经历更多挫折。3.心理的挑战(自我意识发展)发展过程:从对自我探究与发现→自我认识产生矛盾和混乱阶段→自我认识趋于成熟自我观念的形成。自我意识体验上:具有敏感性;封闭性;倾诉倾向和矛盾性的特征。4.社会的挑战社会的期望 父母的期望 年轻人自己的期望↓ ↓ ↓一般社会期望往往与年轻人自己期望相背离达到父母目标的同时又要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最主要的挑战:如何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和在社会、学校中的成就问题5.伦理道德的挑战由前习俗水平进入习俗水平到达后习俗水平。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追求恶魔崇拜是他们用非主流方式寻求精神性的一个例子。常见的挑战性行为有:吸烟、喝酒、纹身、性行为二、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1、中职学生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2、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3、部分中职学生中存在着家庭环境大不好的情况(留守或类留守、教养缺失、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儿童时期经历的影响1.早期的依恋问题会影响年轻人的应对能力。2.父母的无益行为对年轻人的社交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从反社会行为发展到攻击行为,通常起始于儿童早期,并有一个发展顺序。3.儿童期受虐待,进入年轻人期会受影响(虐待包括:忽视、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4.习得的缺失5.创伤的影响。6.遗传的效应。三、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容易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未来似乎比较渺茫。对学校、对社会充满冷漠、恐惧和仇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怪异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对策:深度的,长时间的接纳与关爱,坚持不评价原则共情但不同情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2、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并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没有动力,有的学生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并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形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对策:寻找自我目标,形成动力,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败的原因归类为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4个因素。又将4个因素加以分类: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任务的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因素。机遇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并影响个人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积极归因训练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关系障碍。一方面期盼得到人们的理解,另一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因为行为习得缺失,甚至产生固执、多疑与对抗,有时会因为看别人不顺眼而发生打架事件。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但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事能力较差,存在着社交障碍。对策:班级体的团队建设为个人展示搭建平台语言习得与行为习得学会在他人立场看问题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4、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追求自我。开始把自己看做是“成年人”,渴望与成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但能力上却不足。由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会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让他们处于焦虑之中,如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使他们难以自觉控制。对策:认知转变学习放松技巧与情绪控制成年人做出某项禁令以前,必须认真疏导,充分说理,晓以利害5、“早恋”是心理问题吗?青春期的性躁动是正常现象准确定义早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当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向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之间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青春期性冲动的合理释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而且对成年之后的婚恋生活也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过分压制,会对今后的成长和性别体验设下障碍,而且可能会使他们的交往转入地下,使家长老师防不胜防。暴露技术--掀起你的盖头来主题班会(“爱情”、“友谊”);角色扮演;与异性接触的集体活动等价值澄清法--价值判断案例、各种观点、针对各种观点发表个人看法倾听法--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与学生建立个人式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自助--理解爱情可开设系列的心理课程很多学生不懂爱,早恋不如早练爱情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完美爱情(亲密+激情+承诺)亲密(喜欢)伙伴的爱(亲密+承诺)浪漫的爱(亲密+激情)激情(迷恋)承诺(空洞爱)愚蠢的爱(激情+承诺)定义:网络依赖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其症状为过度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课业、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6. 玩手机VS网络依赖◇互动交流满足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青少年缓解自我压力的需要。“为什么玩网络游戏”,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 “为了放松一下”(57.2%), “为了新鲜和刺激”(17.4%)、“为了和别人较量”(12.9%)和“为了打发时间”(9.0%)。1.互联网满足了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心理需求。◇获得未知人生体验。◇网络游戏给予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成就感。2.青少年人格特点导致他们依赖网络。◇好奇,敏感,易接受新事物,缺乏人际沟通。◇网络依赖常常与某一方面的心理缺陷有关。如孤独、自卑、人际敏感、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等。社会心理功能损伤弃学、犯罪生理紊乱网络特点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改善网络环境人际支持优化人格结构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专业帮助网络依赖每个网瘾孩子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抵触父母。7、疫情后学生的心理会有什么变化存在的问题:1、网课2、超长假期3、人际关系4、口罩不适感等可能引起的心理问题:1、焦虑2、烦燥3、敏感4、易激惹等四、老师能做什么:1、当学生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特别注意:持续悲伤与自我评价低、过度内疚易激惹、攻击、嘲讽、尖叫物质滥用、游戏成瘾或是网瘾变得孤僻、不合群对于批评、拒绝高度敏感行为退缩,回避上学出现躯体问题、进食障碍或体重明显变化过度睡眠或睡眠障碍仪容上的变化有自杀企图与自杀计划的学生2、老师常规谈话注意事项重点了解学生最近的心理动态掌握相关信息,告知事实,澄清真相掌握相关的规定,引导学生向相关部门求助事先掌握学生相关的信息,便于开展谈话工作与学生建立信任、稳定的关系,在引导之前先理解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向他人求助3、可以开展的相关活动主题班会:托起太阳(自信主题)团体拓展(小组建议,人际合作)心理剧:由老师带领到学生自主自排自演相关的技能大赛:注意赛前目标的引导,人际的合作;赛后的总结、反思与升华开设心理社团或心理活动小组等:比如读书会(书由学生定)4、我们做不了的事情严重的心理问题非精神病性的神经性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伴躯体化的神经性心理障碍精神性病症非精神性的边缘障碍各种人格障碍有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心理咨询可以一次解决问题保证几次能解决问题知道不能做什么比知道能做什么更重要!案例:某学生已被发现有自杀/伤倾向,班主任建议家长带他回家治疗,家长愿意配合。但学生不愿回家,并保证不会再有自杀/伤行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报告上级领导安排与其亲近的同学关注他班主任整理学生相关情况,与家长联系的纸质记录,让家长签字(一式三份)保留与家长通话、qq记录转介治疗案例:某学生已被发现有自杀/伤倾向,有抑郁症病史。家长在外地打工(离异),无法到学校配合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报告上级领导安排与其亲近的同学关注他联系学生在当地的亲属保留与学生亲属通话、qq记录班主任整理学生相关情况,与家长联系的纸质记录,寄给家长转介治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