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 学 设 计课题 9.1 生活需要法律 单元 四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下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为法律版块的起始单元,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背景,带领学生了解社会的法治进程,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自身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责任感,学会依法办事,同时青少年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树立法律信仰,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就需要青少年不断学习、内化法律知识,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修养: 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法治观念: 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健全人格: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时,仅依靠道德、亲情、友情能解决吗 介绍本单元知识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分析案例并思考回答 学生结合教材,初步了解本单元教材的内容。 组织教学 案例引入,激发思考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材,对整单元教材有所了解。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分析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你知道以上漫画,分别反映了哪部法律吗?还有哪些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法律? 小结: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情景探究: 情景一: (1)上述情景,体现了生活与法律怎样的关系? 小结: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情景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背景下,催生立法。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第18条第2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法律什么关系? 小结: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个人、社会、国家角度进行思考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幸福美好,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 情景三: 上述材料说明生活与法律什么关系? 小结: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探究与分享: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上述材料说明法律与生活什么关系? 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 法律规定的 权利和义务 为我们每个人 提供 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 。 (时间长) 目标导学二:法治的脚步 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并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制时代,也是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时代。当社会财富逐渐增多之后,部落酋长和权贵们利用权势占有更多财富。氏族中私有财产的拥有者,要求对土地、财物,包括男女奴隶进行“定分立制”以明确其所有权,并对侵犯其财产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由于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均,上位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社会的平衡,于是法就产生了。 思考:(1)原始社会有法律吗 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讲解: 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什么是法律? 小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小组讨论: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讲解: 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权力是君权,而不是民权,大权集于君王,把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上,其本质是人治。 赏析名言,回答问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法治有什么作用? 小结: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漫画分析,回答问题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法治有什么作用? 小结: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小组讨论:法治的脚步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政府: 法院: 社会成员: 提示: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以法规范自身行为。 探究与分享: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 讲解: 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和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链接生活: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列举提示:(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民法典、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2周岁;制定疫苗管理法,对疫苗犯罪行为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2)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3)促进司法公正: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 (4)增强法治意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设立国家宪法宣传周;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开展法制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 8.拓展延伸: 促进司法公正: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 学生阅读漫画,结合教材列举,如:民法典,义务教育法…… 学生分析情景,交流如: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并交流,如: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学生分析情景,交流如: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学生参与探究,交流看法,如:法律与我们每个人 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 法律规定的 权利和义务 为我们每个人 提供 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如: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学生归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人治与法治的关系。 学生阅读名言,交流看法,如: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汇报,如:要依法行政,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结合教材讲解,交流列举,如:促进司法公正: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 学生结合历史等所学所知,列举如:断狱平冤、惩恶扬善的海瑞、包拯…… 由日常生活中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法律引出,引导学生列举所知法律,并由此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借助几则情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等相关知识 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内容与相关法律权利连接,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 法律规定的 权利和义务 为我们每个人 提供 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 在讲解法律的产生过程时,借助幻灯片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由此引出问题:什么是法律。 人治与法治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问题之一,教师通过对比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借助名言和漫画分析,引导学生对法治作用的探究,从而明确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探究法律的脚步时,设置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政府、法院、社会成员等角度,探究各自应有的做法,从而使学生明确,法治之路需要每个人努力。 链接生活环节,通过出示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拓展学生的法律知识视野,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检测目标 1.“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对于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②我们要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法治 ④加强法治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 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 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 3.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下列方式来协调(A) ①道德 ②亲情 ③友情 ④法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D)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生活中违法放生现象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