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循环题型 分值重点 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4-6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难点 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核心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层中的运动过程)。类型 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陆地内循环 D降水,I蒸发,F植物蒸腾核心知识点二:水循环的类型及作用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循环过程示意图特点、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易错点拨:外流区域既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核心知识点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1.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以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2.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3.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了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4. 城市地面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5.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不利影响1.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的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核心知识点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2.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3. 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4. 塑造地表形态。例题1 如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 该区域降水增加B. 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C. 蒸发量不变D. 地下径流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难度中等。读图可知,人类某种活动就是破坏植被,植被减少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同时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也会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故选B。例题2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表起伏大,则坡面水流慢 B. 植被覆盖密,则截留雨水多C. 岩体破碎多,则地下径流小 D. 降水强度大,则坡面下渗多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示意图,难度中等。读图判断图中e为海洋上的水通过蒸发在海洋上空形成小水滴,为蒸发环节;a环节将海洋的小水滴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环节;b环节表示河流水流入海洋,为地表径流环节;c环节表示河流水变为地下水,表示下渗环节;d为地下水注入海洋,表示地下径流环节,据此判断C正确。(2)本题考查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难度较大。当降水量相同时,地表起伏越大,坡面径流汇聚的时间越短,流速越快,植被覆盖率越高,截留的能力越强,截留的雨水越多;岩体越破碎,越有利于下渗;降水的强度越大,下渗越少,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例题3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 流量下降 B. 丰水期水位上升C. 流量会更加稳定 D. 流速减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及其环节,难度中等。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对河流的流量有调节作用,流量会更加稳定,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因植被浅沟的调节作用,丰水期时水位不至过高,枯水期时水位不至过低,因此河流丰水期时水位变小,枯水期时水位上升,故B项错误;因河流流速主要跟地形有关,故D项错误。故选C。例题4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度较大。伏尔加河,其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属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里海水热平衡;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其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②③⑤正确,故选D项。(答题时间:30分钟)下图为某区域人工干扰条件下的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人为干扰的水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 甲、乙、丙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C. 蒸发、地表径流、降水D. 下渗、地下径流、蒸腾2. 为减少乙环节水量,社会水循环可采取的措施是A. 挖深水井B. 节约用水C. 植树造林D. 海水淡化3. 水的社会循环可A. 使地表形态的塑造趋向简单B. 使陆地淡水资源更新速度变缓C. 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D. 大幅度改变地球水循环的总量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 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①蒸发量增多 ②下渗量减少 ③径流量减少④气候更加湿润A. 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 ①④5.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自然灾害减少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改变雨水直排的传统方式,通过植被、土壤、透水铺装等一系列措施,让城市地表像海绵一样吸水,增强地表对雨水的消纳能力,进而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避免强降雨后出现大量积水的情况。为完善城市建设,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率先打造“海绵城市”。据此完成下面问题。6. 建设海绵城市可行的措施是A. 大量修建人工湖 B. 大量植树造林C. 大量修建下凹地面 D. 大量铺设透水砖7. 相比而言,海绵城市主要能够A. 提高降水量 B. 增加下渗量C. 提高径流量 D. 提高用水量上海市打造“雨水银行”,让“天落水”循环使用。读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8.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 水汽输送 B. 降水C. 植物蒸腾 D. 下渗9. 建设“雨水银行”,可以①减少城市内涝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提高江河水位 ③加剧热岛效应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10.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1. 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 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 对地表形态影响小C. 加速了冰川的融化D. 使海平面上升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 上图所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下降B. 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降水一定增加C. 库区上游河流径流量减小D. 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3. 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 陆上小循环 B. 海陆间大循环C. 水库 D. 跨流域调水14.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图中A→B→C→D所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它可以促进陆地水不断地补充和更新。(3)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能够施加影响最多的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人们可以通过修建________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从而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1. B 2. C 3.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以及地理意义,难度中等。1. 甲箭头朝下,应是降水;降水到地表形成地表径流,乙代表地表径流;丙箭头朝上,代表的是天然水体的蒸发,故选B。2. 为减少乙环节(地表径流)水量,社会水循环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即增加下渗,减少对地表的侵蚀,C对;其余选项都不能减少地表径流,可排除。3. 水的社会循环可使地表形态的塑造趋向复杂,A错;使陆地淡水资源更新速度加快,B错;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C对;地球水循环的总量是保持平衡的,D错。4. A 5.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4. 读图可知,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该地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径流总量应减少,气候变得干旱。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选A。5. 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②正确;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正确;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①④错误,故选C。6. D 7. B解析:本题组本题考查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难度较小。6. 根据材料,“海绵城市”改变雨水直排的传统方式,通过植被、土壤、透水铺装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地表对雨水的消纳能力,故建设海绵城市可行的措施是大量铺设透水砖,便于雨水下渗。故D正确。7. 根据材料信息,“海绵城市”强调让城市地表像海绵一样吸水,增强地表对雨水的消纳能力,故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故B正确。8. D 9. A解析:本题组本题考查水循环,难度中等。8. 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D对。不影响水汽输送、降水、植物蒸腾环节,A、B、C错。故选D。9.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将雨水存储起来,可以减少内涝发生,①对。绿地的灌溉用水充足,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对。可能降低江河水位,③错。绿地得到发展,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④错。A对,B、C、D错。故选A。10. D 11. A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名称及水循环的意义,难度中等。10. 图中水循环环节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如修水库、南水北调工程。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11. 水循环中海陆间循环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A正确;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大,会形成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速了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水循环不会加速冰川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CD错误。故选A。总结提升:水循环主要有五个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12. D 13. B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难度中等。1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地表径流,使下游地区径流量变化幅度变小,D对;库区地表水增多,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水位,A错;水比热容较大,冬季水面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容易产生降水,但降水不是一定就增加,过于绝对,B错;修建水库对库区上游河流径流量没有影响,C错。故本题选择D。13. 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在F处建立海水淡化厂,增加了水汽的蒸发,使输送到陆地的水汽增多,水汽输送至陆地,参与了海陆间的大循环,B正确。海水淡化厂排除了陆上小循环;水库、跨流域调水不符合水循环的过程。排除A、C和D。14.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D;水库;B。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难度中等。(1)根据水循环和图示箭头可以看出,A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B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C表示陆地上的降水;D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2)根据上题的分析,在海洋受到蒸发形成的海洋水汽最后通过D环节地表径流回到的海洋,因此它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海陆间循环,它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的更新和补充。(3)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也就是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修建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所以本题可以通过选择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我国的夏季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就是海洋水汽通过B环节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