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

资源简介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总结
教学计划
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二年级美术共 19 课,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
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
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
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
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
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
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将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
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由偏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
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鉴赏能力。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
内部的融合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由单纯的学校美术
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
由以教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
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
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
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
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
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特别是本组所要
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
才能共同完成。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 2次)
创造性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 《添画》
第二周 《绘画游戏》
第三周 《纸盒变家具》
第四周 《和妈妈在一起》
第五周 《茂密的花》
第六周 《吊饰》
第七周 《节节虫》《出壳了》
第八周 《头饰设计》
第九周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第十周 《我的收藏卡》
第十一周 《假如我是巨人》
第十二周 《拓印树叶真有趣》
第十三周 《做笔筒》
第十四周 《画夜景》《画影子》
第十五周 《认识身边的树》
第十六周 《绘画中的节日》
第十七周 《我喜欢的鸟》
第十八周 测评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教学设计
第 1 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
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
学生的想像力和
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
知识。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
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
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1、看教材第 2页、第 3页,分析书中作品:
(1)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 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课后反思:
第 2 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
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
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
像什么。
(5)看书第 4页、第 5页,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
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 3 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
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
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
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
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
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
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
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
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
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
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
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
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
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
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
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
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第 4 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
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
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
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
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
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
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
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课后反思:
第 5 课 茂密的花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
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
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
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
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 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 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课后反思:
第 6 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
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
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
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
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
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 12、13 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
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课后反思:
第 7 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
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
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
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
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课后反思:
第 8 课 出壳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
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
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
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
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
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
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
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
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
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启发的良好品质。
六、材料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
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
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地
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
(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驼鸟,
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 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 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地睡在里边。
29 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
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
3、表演
(1)如果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
(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
空音。)
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
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了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地走来走去;自豪地伸长脖子;害羞地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3)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①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②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③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
(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外呼应。
5、画面具体指导
6、布置作业
7、评价
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课后反思:
第 9 课 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
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
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
们的校园生活。
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
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
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
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
定大小;
过程与方法: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
六、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等)
③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8、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课后反思:
第 10 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
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
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
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
自然的情感。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
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
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
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
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
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
述。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
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教育。
六、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
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
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
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
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
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反思:
第 11 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
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
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
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
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
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
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
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
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
过程与方法: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
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
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
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
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
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
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
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
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课后反思:
第 12 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
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
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
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
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
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
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
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
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
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 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
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
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
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
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
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
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
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第 13 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
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
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
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
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
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
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
过程与方法: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
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
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探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帮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那
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学生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如果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
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或身边学生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学生丧失兴趣。只
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保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及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己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课后反思:
第 14 课 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
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
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
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
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过程与方法: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
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
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
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
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
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
笔筒?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第 15 课 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
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
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
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
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
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
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
好与幸福。
过程与方法法:让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
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
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
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6)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课后反思:
第 16 课 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
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
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
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
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
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影
子;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
习多种影子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
影子。
过程与方法: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
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
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
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
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
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 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课后反思:
第 17 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
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
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
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
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
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
“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
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
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
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
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课后反思:
第 18 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
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
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
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
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
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
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
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
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
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
(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
受。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
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
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
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
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
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
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
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
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
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
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课后反思:
第 19 课 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
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
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
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
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
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
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5、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课后反思:
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总的来说本学期是忙碌的一个学期,无论是校本
还是社团各个方面,不过完成的自认为很圆满。本学期应领导要求我教 1、3、4 年级
的校本课程和美术课,我还继续带我新蕾社团的活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
一些经验、做法,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现将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反思如下,
以便以后的教学工作能扬长避短。我想从四个方面总结本学期的工作:
(一)教学工作方面:
一、抓紧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实效。
以往我的美术课尤其是造型.表现领域的绘画创作课,学生通常都要花费两节课甚
至三节课的时间,可是本学期从时间安排上美术课的时间这样安排完全不够用,我想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才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我在三、四年级做
了实验,尤其是三年级,我把以往的构图时间缩短,能够用勾线笔直接描绘的坚决不
用铅笔起稿,而且本学期我要求三、四年级的涂色工具是油画棒,能够用油画棒直接
画的就让学生直接渲染。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不能够更好的适应,画出来的东西
歪七扭八,有的同学甚至不敢画。这时我鼓励学生你可以,只要做到想好后再画就可
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不但画出了优秀的作品,自信心也比以前增强了。有一
次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为什么以前我们画画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呢 而且画的还不好
看!”我很欣慰,我告诉他:“因为你自信了、用心了。其实画画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你把画画作为一件愉悦的事情你就会得到快乐,可是你如果每次完成作业都是对付的
态度,那么你就会很痛苦!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喜欢美术课,享受画画的过程。”
二、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
方法。
我给自己的美术课堂定了一个标准,就是让学生学有所得。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
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都会适当的渗透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现在的美术课堂很多美
术老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创作出作品就可以了,我倒认为不尽然,低年级有可能还可以,
可是到了高年级如果不加入适当的指导,学生的作品就会空洞,没有内涵,时间长了
学生会厌倦美术课。为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渗透,采取了
好学生带动差生的办法。鼓励差生享受美术学习。
三、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
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上要求在构图时饱满、画满、画大、画得有个性,创作独具特色的作品。无论
是哪个年级的学生,构图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学生画的东西都很小,即使你
在课堂上一再的强调要画得大些,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为此我告
诉学生如果你画的大,即使画得很满,老师也会表扬你,反之如果你画小了就要互相
监督,接受批评。除此以外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创作独具个性的作品,你可以打破自
然的界限,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这几年的鼓励我发现学生创作作品的思路比以前要宽
很多,顾虑也少很多。这是我乐见的。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
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
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提高技能表现。
讲评作业时美术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讲评作业学生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不
足,而且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别人的有点。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本学期我更是将
这一点进行到底,学生创作过程中一旦发现好的想法和构思就展示给学生,加大了学
生的创作热情
五、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生活方
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有的美术创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创作起来非常的困难。针对这样的内
容,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学习内容和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生活的
同时,使学生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 六、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
性和多级性。
在课上要体现分层评价,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
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新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二)社团工作方面:
一、《奇趣城》创意书籍的使用给学生的社团学习增加了情趣,锻炼了学生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上学期末我让学生订了《奇趣城》一书,本学期我社团的活动内容也主要是围绕
此书开展,此书的内容不但非常的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每页作品还有具体的举例,
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大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为了增加学生绘
画形式的多样性我让学生每个纹样设计不同的内容。例如:《天使的设计》一课,书
上本身有已经设计好,涂好色的天使,其中有几处空白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涂色,我让
学生将每个天使要设计不同的穿着、不同翅膀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法、不同的绘画
工具来设计。启发学生设计思路的同时,让学生讨论设计方法,然后给学生有限的时
间来设计,设计完成后进行展示讲评作业,将学生设计的比较典型的作品介绍出来,
我没有想到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就是看你怎样挖掘出来。
二、《我发明我创造》卡的使用提高了社团学生的科幻意识。
本学期我大概两周的时间就让学生完成一幅《我发明我创造》卡。每次我都给学
生一个很小的主题,让学生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用文字详细的写出自己的
创作意图,然后再下面的创作区创作出草图。积累构思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科幻
意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绘画水平不高,但科技意识却很高,
他们的想象力千奇百怪,很新颖,高年级同学就不同了,绘画水平很高,但科技意识、
想象力、创造力却少的可怜。
三、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思维方向和主题,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有的放矢”。
因为科幻画不同于一般的儿童画,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更科学,更细
致、更严谨。如果说学生画一般的儿童画时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发挥想象,画
科幻画时就必须考虑它的可行性,合理性。因此我们说它对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的
培养更科学,更严密。比如我在平时的时候会给学生出示一个特别小的问题,让学生
创作作品,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导。
四、增加了社团讨论时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尊重学生独特个性,思维碰撞,讨
论交流,拓展创新思维。
我认为尤其在科幻画创作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使学生在“你
听我说、你说我听”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互相启发、相互碰撞,在不经意中挖掘科幻画
的创作素材,好的创意的产生。相互交流能使学生思维变得开阔,也能激发和促进创
造性思维的开拓。在讨论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激励,使沉睡的思维被唤醒。同
时,通过各种意见的交锋,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已经形成的习惯性思维,促进学生畅所
欲言,激发灵感思维。讨论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视野,又是孩子们互相学习、彼此促进、
共同提高的好机会。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面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存在着差异,对
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而讨论交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识,又是互相学
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好方式。所以,我在学生选定主题后,安排了讨论交流这
个环节,这时,学生大脑会高度亢奋,畅所欲言,争论激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会层
出不穷。例如:同学们在画《垃圾处理器》时,原来是想让这个垃圾处理器处理一些
废弃物,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的说:“世界上
每天产生那么多的‘垃圾’,有垃圾处理器就太好了 ”有的说:白色垃圾怎么处理 ”
有的说:“如果能将‘垃圾’经‘处理’后转变成‘有用的物品’,那该有多好啊!
有的说:“我设计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垃圾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并且能够资源再利
用。”有的说:“我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旧的物品直接变成崭新的。”有的说:“我
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垃圾转换成各种有机的肥料,供绿色植物使用。”有的说:“我
设计的垃圾处理器在外太空,所以对地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还是一个太空的能
源基地。转化好的能源再运回地球供人们生产生活使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
看法,最后一致认为:在回收垃圾的同时,将垃圾进行“处理”转变成“有用物品”
后再生产,转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于是产生了《新型垃圾
处理器》。
五、相信学生,增强自信,鼓励学生创作作品。
自信心是创新思维的`力量源泉。科学幻想绘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集中
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绘画能力。任何一个儿童的艺术创造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
这对儿童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还采用其它的训练方法(命题想
象画、系列想象画)来培养学生能力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
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六、生动的人物动态学习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垫定了基础。
画人物一直是我社团学生的难点问题,尤其是表现人物的动态更是僵硬、不准确。
学生要表现校内外各种活动情景,就要学画人物的活动姿态,人体是既美又复杂的形
体。儿童画动态的人体确有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在绘画中自由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
故安排了此学习内容。人体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体,凭感觉将人体的骨式从头到躯干、
四肢画匀称,再通过各关节表示出人物动势,即可画出生动的人物姿态。画人的动势,
要紧密地联系实际,画时让学生自身的关节动一动,体会一下动势,可以避免错误。
做一个姿势体验,可以画得协调、生动,以解决正确生动地画出人体姿态的困难。
七、参加各种绘画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
本学期我社团的学生参加了“我的梦中国梦”2013 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绘画比
赛和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的比赛,参加的学生主要是五、六年级的
学生。在画参赛比赛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五年级同学无论是在绘画技能、想象力、表
现力上都明显低于六年级的学生。差异性真的很大,我有一些担忧。虽然有很多各种
各样的原因,但是现状就是这样,我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下学期我要针对五年级
的同学设计社团活动的内容。
八、困惑与反思:
本学期的社团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不过还有一些并没有达到我的标准,比如说
学生的艺术档案夹的整理个别同学不及时,不能够做到及时的存放作品导致一些作品
的丢失,个别学生完成作业没有很认真,随便完成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社团活动
时个别学生学习纪律不是很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社团值日个别年级完成的不是很
好。感觉社团活动的凝聚力有待提升。社团活动的内容也要及时的更新,要适应学生
的需求。社团活动的效率还是有待提高。对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要进一步的了解。
本学期我将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的需求情况,下学期我想针对学生的需求有针对
性的设置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