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欧+亨利小说(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欧+亨利小说(含答案)

资源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欧·亨利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使圆成方
[美]欧·亨利
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一些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
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蔑。
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墓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
这个世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家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
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
一年后,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
山姆到纽约市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
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
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方。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蒙了。
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
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
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
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
“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
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着煤油灯似的气味,唰地擦过他的膝盖。
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
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服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
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叉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可能是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
B.小说通过写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令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和的故事,揭示了都市人的冷漠和人性本真的缺乏。
C.“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暗示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
D.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且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出乎读者意料的大团圆结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前两段写了自然界循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大城市人为事物的特征,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助于揭示主题。
B.文中画线句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姆在大城市中的手足无措。
C.小说语言形象幽默,如把家族成员的被杀形容为树枝的修剪,把胖子走出人流形容为“滑”出来,把找不到门把手说成“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D.小说多次以“圆”与“直线”来描述情景,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3.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山姆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小说作品的一大特色,即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细细分析又在情理之中。这篇小说就具有这个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美】欧亨利
证券事务所的机要秘书皮彻,在上午九点半的时候,看到他的老板经纪人哈维·麦克斯韦尔和那个年轻的女速记员一起匆匆进来,他那毫无表情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诧异和惊奇。麦克斯韦尔飞快地说了声“早上好,皮彻”,就朝他的办公桌冲去,仿佛要跳过它似的。接着,他就埋头在一大堆等着他处理的信件和电报里。
那个年轻姑娘已经替麦克斯韦尔当了一年速记员。她的美丽是一般速记员所没有的。她并不采用那种华丽诱人的庞巴杜式的发型,也不戴什么项链、手镯、鸡心之类的东西。今天上午,她身上有一种温柔而羞怯的光辉。她的眼睛梦也似的晶莹,她的脸颊桃花般地娇艳,脸上还带着幸福的神色和追怀的情调。
皮彻仍旧有点好奇,注意到她今天早晨的举止有些异样。有一次,她挨近麦克斯韦尔的办公桌,近得仿佛要让他知道自己在场。
“哦——怎么?有事吗?”麦克斯韦尔粗声粗气地问道。他那些拆开了的信件堆在那张杂乱的办公桌上,好象舞台上的假雪。他那锐利的灰色眼睛唐突而不近人情,有点不耐烦地扫了她一下。
“没事。”速记员回答道,微笑着走开了。
“皮彻先生,”她对机要秘书说,“麦克斯韦尔先生昨天有没有对你说起另请一个速记员?”
“说过。”皮彻回道,“他吩咐我另找一位。昨天下午我就通知了介绍所,让他们今早送几个来看看。”
“那么,在有人顶替之前,”那年轻女人说,“我照常工作好啦。”她说罢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
对经纪人来说,不但时辰是忙碌的,他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忙碌不堪,仿佛挤满了乘客的车厢,前后站台都没有立足的余地。今天正是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忙日。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开始痉挛地吐出一卷卷的纸条,电话机犯了不断营营发响的毛病。送信的小厮捧着信件和电报奔进奔出。事务所里的办事员跳来跳去,活像风暴发作时船上的水手。连皮彻那不露声色的脸上也泛起了近似有生气的神态。
麦克斯韦尔把椅子往墙边一推,腾出身子来处理业务,忙得仿佛在跳脚尖舞。他从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跳到电话机旁,从办公桌边跳到门口,灵活得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小丑。
正在忙得不可开交,愈来愈紧张的当口,经纪人忽然瞥见一个从容不迫的年轻姑娘,皮彻正准备介绍。
“速记员介绍所派来的小姐,来应聘的。”皮彻说。
麦克斯韦尔打了半个转身,双手还捧着一堆纸张和股票行情的纸条。
“应什么聘?”他皱皱眉头说。
“应聘当速记员。”皮彻说。“昨天你吩咐我打电话,叫他们今早晨派一个来。”
“你头脑搞糊涂了,皮彻。”麦克斯韦尔说。“我干吗要这样吩咐你?莱斯利小姐在这儿的一年里工作令人十分满意。只要她愿意继续干下去,这个职位永远是她的。皮彻,赶快向介绍所取消要人的话,别再引谁进来啦。”
那个姑娘愤愤离去。皮彻在百忙中对速记员说,老板近来好像越发心不在焉,越发容易忘事了。
将近午餐时间,喧嚣暂时平静下来。
麦克斯韦尔站在办公桌边,手里满是电报和备忘便条,右耳上夹着一支自来水笔,一绺绺的头发凌乱地垂在前额上。他的窗子是打开的,因为可爱的女门房,春天姑娘,已经在大地的暖气管里添了一些热气。
窗口飘进了一股迷惘的气息——或许是失落了的气息——一股紫丁香优雅的甜香,刹那间使经纪人动弹不得。因为这种气息是属于莱斯利小姐的;是她的,只是她一个人的。
“天哪,我现在就去。”麦克斯韦尔脱口说了出来。“我现在就去要求她。我不明白为什么早不去做。”
他一股劲儿冲进里面的办公室,像一个做空头的人急于补进一样。他向速记员的办公桌冲过去。
“莱斯利小姐,”他匆匆开口说,“我只有一点空闲。我利用它来说几句话。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我实在没有时间用普通的方式跟你谈情说爱,但是我确实爱你。请你快回答吧——那帮人正在抢购太平洋铁路的股票呢。”
“喔,你说什么?”年轻女人嚷道。她站了起来,眼睛睁得大大地盯着他。
“你不明白吗?”麦克斯韦尔着急地说,“我要求你跟我结婚。我爱你,莱斯利小姐。我早就想对你说了。所以事情稍微少一点时就抽空跑来。他们又打电话找我了。皮彻,让他们等一会儿。你肯不肯,莱斯利小姐?”
速记员的举动非常蹊跷。起先她似乎诧异得愣住了;接着,泪水从她惊讶的眼睛里流下来;之后,她泪花晶莹地愉快地笑了,一条胳臂温柔地勾住经纪人的脖子。
“我现在懂得啦,”她柔声说,“这种生意已经使你把什么都忘了。起初我吓了一跳。难道你不记得了吗,哈维?我们昨晚八点钟在街角的小教堂里举行过婚礼啦。”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麦克斯韦尔精力充沛,行动迅速忘我地工作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结尾的求婚也体现出爱情上对莱斯利小姐感情专一。
B.莱斯利小姐温柔、多情、善良、通情达理的形象美,与麦克斯韦尔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从而产生悬念,有利于引导读者进一步探究两人非同寻常的关系。
C.办事员“跳来跳去,活像风暴发作时船上的水手”,经纪人“忙得仿佛在跳脚尖舞”,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勾勒出证券交易所里“机械人”的形象。
D.小说一共有两条情节主线,分别是“浪漫”和“忙碌”,证券经纪人的忙碌生活,为后面故事结局中的“浪漫”情节的描写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2.请结合文本分析“皮彻”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人说欧·亨利的小说常以“诙谐的笔墨写尽荒诞的悲凉”,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荒诞的悲凉”这一特点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窗室
【美】欧·亨利
帕克太太领着丽森小姐去一楼看双开间客厅。“这壁柜里,可以放骨骼标本,麻醉剂,或者——”
“我不是大夫。”丽森小姐打了个寒战说。
帕克太太用冰冷的眼色瞪了一眼,领她去看二楼。
“八块钱吗?”丽森小姐说,“啊呀!我只是一个穷苦的做工小姑娘。”
帕克太太露出鄙夷的神情,领她到三楼去看斯基德先生的大房间。斯基德先生整天待在里面写剧本。每个找房子的人总被引到他房里去欣赏门窗垂饰。每次参观后,斯基德先生害怕被勒令搬家,总会对帕克太太说:“很高兴您的租房生意这么好,欢迎您常带租客来。”没过多久,他就会付一部分欠租。
“这太美啦。”丽森小姐看着门窗垂饰,嫣然一笑,笑容跟天使一般美。
她们走后,斯基德先生忙把他剧本里黑发、高挑的女主角抹去,换上一个头发浓密光泽,荣貌秀丽活泼,娇小顽皮的姑娘。
不久便响起了一声:“克拉拉!”警钟似的向全世界宣布丽森小姐的经济情况。一个黑皮肤小鬼带她爬上阴森森的梯子,把她推进一间顶上透着微光的拱形屋,吐出带有威胁意味的字眼:“两块钱!”
“我租下!”丽森小姐嘘了一口气。
丽森小姐每天出去工作。晚上她带一些有字的纸张回家,用打字机誊清。没有工作的晚上,她就跟房客们一起坐在门口台阶上。每逢此时,男房客们都乐开了,马上围拢过来。尤其是斯基德先生,他心里早把丽森小姐派做他私人浪漫剧的女主角。还有血气旺盛的大胖子胡佛先生和年轻的埃文斯先生。
一个夏天傍晚,房客们闲坐着,丽森小姐忽然抬头看看天空,爽朗地笑起来,嚷道:“哟,那不是比利·杰克逊吗!”丽森小姐用纤细的指头指着,“每天晚上我都可以从天窗里望到它。我管它叫比利·杰克逊。”
“可不是吗!”在公立学校教天文的朗纳克小姐说,“我倒不知道你是个天文学家呢,丽森小姐。”
“是啊,我跟任何一个天文学家一样,知道火星居民的秋季服装会是什么新式样。”
“可不是吗!”朗纳克小姐说,“你指的那颗星是仙后座里的伽马。”
“哦,”埃文斯先生说,“我认为比利·杰克逊这个名字好得多。”
“我也同意。”胡佛先生呼噜呼噜喘着气,反对朗纳克小姐。
“从这儿望去还不是顶清楚。”丽森小姐说,“一到晚上,我的屋子就像煤矿的竖井,比利·杰克逊就像是夜晚女神用来扣睡衣的大钻石别针了。”
之后有一段时期,丽森小姐没有带那些纸张回来打字。她早晨出门挨家挨户地跑事务所,受尽了冷落和拒绝。
有一晚,丽森小姐精疲力竭地爬上了帕克太太的石阶。她没有吃晚饭。在她踏进门厅的当儿,胡佛先生遇到她,看准机会向她求婚,一身肥肉颤巍巍地挡在她面前。丽森小姐闪开了,他想去抓她的手,她却举起手来,有气无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她倒在床上,在那个地府般的屋子里,慢慢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微微笑了一下。因为比利·杰克逊正透过天窗,安详、明亮地照耀着她。她想抬起胳臂,抬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她总算把两只瘦削的手举到了嘴唇上,从黑暗的深渊中朝比利·杰克逊飞了一吻。
“再见啦,比利。”她咕哝着,“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是,当四周漆黑一片时,你多半还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是吗?……几百万英里……再见啦,比利·杰克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克拉拉发觉丽森小姐的房门还锁着,喊人把门撞开。有人便跑去打电话叫救护车。
没多久,救护车开到。一位穿白亚麻布罩衣的年轻医生跳上石阶,他举止沉着、灵活,光洁的脸上显得又潇洒,又严肃。
“四十九号叫的救护车来了。”他简洁地说,“出了什么事?”
帕克太太没好气地说:“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救不醒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叫埃尔西·丽森小姐。”
“什么房间?”医生暴喊起来,帕克太太生平没有听到过这种询问房间的口气。
“天窗室,就在——”
医生显然很熟悉天窗室的位置,四级一跨,已经上了楼。
不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着那个天文学家下来了,那神情像是抱着一个死去的亲人。
他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把他抱着的人安顿在担架上,他只是对司机说:“拼命快开吧,威尔逊。”
第三天早晨报纸上有消息说,贝尔维尤医院收了一个住在东区某街四十九号,因饥饿而虚脱的年轻女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声称,病人定能复原。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帕克太太带领丽森小姐逐层看房的过程,是为了将天窗室与其他房间进行对比,突出天窗室的适宜居住的特性。
B.文中夏夜房客们闲聊场景的设置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初步展现了丽森小姐痴情于恋人的形象。
C.由丽森因饥饿昏迷前对着星星咕哝的句子“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知,其对于星星的无动于衷感到遗憾和绝望。
D.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总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这一句揭开了他是丽森心上人的谜底。
2.小说以“天窗室”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3.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对话者的心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句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而且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铐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文章结尾通过一位旅客的话揭示了罪犯和警察的真实身份,起到情节突转的效果。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复杂,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的主旨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2.下列对文本艺术手法、人物形象、主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
B.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社会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的特点,哪怕是一个犯罪分子也是这样。
C.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
D.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 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3.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费尔吉德小姐的形象特点。
4.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
【答案】
一、1、D“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错误。结合“卡尔 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等分析,文中对卡尔的形象刻画并不细致,粗线条勾勒。
B“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中的“心理描写”错误。画线句没有使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是神态描写,“走开,坐到”是动作描写。
①有强烈的复仇心理。他离开坎伯兰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②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③渴望与人交流沟通。他主动挨近胖子和他交谈。④单纯自然。遵循习惯的生活方式,当他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
4.山姆本是去复仇的,却在见到卡尔后表现得非常高兴,这似乎不合情理,但前面其实早有铺垫。小说先交代了山姆持枪准备复仇,再以“眼珠变红”强化读者对他复仇心理的印象,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进行铺垫。
然后叙述了他在纽约一系列的遭遇,为结局的合理性进行铺垫;当感到极度孤单和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他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1.A“行动迅速忘我地工作状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错误。“对生活的热情”分析错误,只能说明他工作上疲于奔命。
2.①作为故事的观察者,作者是通过皮彻的眼睛观察麦克斯韦尔的,这样有利于客观自由地交代故事情节、人物的身份特征以及彼此的关系;②作为故事的参与者,皮彻串联起麦克斯韦尔一天的经过,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③作为衬托人物,小说通过皮彻的异常反应,衬托出麦克斯韦尔言行的荒诞可笑。
3.①哈维由于对于金钱的无穷欲望和疯狂追求,异化为钱和物的奴隶,变成了“非人”。②哈维整天都处于高强度工作中,忘记了自己新婚妻子;③哈维行动怪异,向交易所“匆匆进来”,一进来就朝他的办公桌“冲去”,“仿佛要跳过它似的”。
三、1.A“突出天窗室的适宜居住的特性”错误,应是为了突出天窗室的简陋和阴冷。
2.①“天窗室”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天窗”展开。以此为题,起到统摄全文内容的作用。②“天窗”是丽森对比利·杰克逊传递爱意的依凭和工具。她虽看不到希望,却仍单纯执着地透过天窗和比利·杰克逊对话,以此为题,突显对纯真美好爱情礼赞这一主题。③“天窗室”语义双关,既是屋子里的天窗,也是心灵的天窗。以此为题,既交待出丽森普通贫穷的身份,又完成了丽森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的性格刻画。
3.①表现了帕克太太对丽森小姐的鄙夷。她故意领丽森小姐看一楼双开间和有门窗垂饰的大房间,又露出鄙夷的心理。②丽森小姐因贫穷而胆怯的心理。她自言自己是穷苦的做工小姑娘。③斯基德先生对帕克太太讨好的心理。他因为担心欠租被勒令搬家,不得不违心讨好帕克太太。
四、1.A
B.“情节曲折离奇复杂”,“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错误,本文情节简单明了,直接清晰地表明了文章主旨。
C.“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社会上那些装腔作势的人”错误,文章主旨是在赞美“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的美好品格。
D.“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错误,文章情节生动别致,具有戏剧性,在文章结尾通过一位旅客的话揭示了罪犯和警察的真实身份。
2.B “揭示的却是社会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爱慕虚荣的特点,哪怕是一个犯罪分子也是这样”错误。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小说通过写警长既严格执法,又能保护犯人的自尊,主动帮他解除尴尬局面的义举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被感动的不只是读者,犯人也会深受触动,很可能由此改恶从善,痛改前非,起到刑罚或许无法达到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人格的巨大魅力。
3.长相妩媚,衣着华丽,声音甜美、舒缓;爱好交谈,坦率自然,纯真善良。
4.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向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