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件+教案+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件+教案+学习单

资源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课前预学单
1.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
马克·吐温
2.读了课文题目“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我有以下这些疑问:
(1)
(2)
(3)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厘清本课的人物关系,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撒切尔
撒切尔
波莉
印江·乔埃
道格拉
太太
夫妻
法官
姨妈
(杀人犯)
斯寡妇

贝琪
汤姆·索亚
哈克
4.上网查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大致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
TTT
28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感知课文,梳理情节。
请把下面的做事情节按顺序排列:(
)一(
)一()一()
A.讲述经历,夸张吹嘘
B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C.看完伙伴,乔埃被封
D.脱险回家,全镇欢庆
活动二交流情节,分析人物。
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汤姆和贝琪是怎么成功脱险的,完成下面的“汤姆和贝琪历险经历图”。
关键
事物
口才
小船
离开贝琪去探险,在风筝线能达
爬出洞口,
历险
过程
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
乘上小船
探路,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
脱险
人物
心情
害怕
激动
着急
活动三品析形象,展开联想。
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批注。同
时展开人物联想,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想一想,填写下表。
性格特点
评价依据
人物联想

·索亚
六年级·下册29
课末固学单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还想继续研究、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
呢?推荐大家课后阅读原著,将你想继续了解的问题都弄清楚吧。
已经了解的
学习后进一步了解的
还想继续了解的
故事情节、
汤姆聪明勇敢、敢于冒险、友好
人物形象
善良,但也爱吹牛、有虚荣心
30(共19张PPT)
2
0
2
3
2023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事先他已被人告知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防蚊、灭蚊的工作。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1题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
自品自悟,整体感知
选自“课前预习单”第2题
读了课文题目“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我有以下这些疑问: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姆·索亚是谁?
汤姆·索亚都有哪些历险经历?
汤姆·索亚在历险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选自“课前预习单”第4题
上网查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大致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
一天深夜,汤姆与好朋友哈克一起去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乔奇,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以致他们的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营活动中,汤姆与小伙伴贝琪在一个山洞里迷了路,经历整整三天三夜的饥寒交迫和死亡威胁,最终成功脱险。最后汤姆和好朋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撒切尔太太
撒切尔法官
波莉姨妈
印江·乔埃(杀人犯)
道格拉斯寡妇
哈克
汤姆·索亚
贝琪
夫妻
( )
( )
( )
( )
( )
( )
对手
选自“课前预习单”第3题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厘清本课的人物关系,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朋友
朋友
父女
养子
养子
母女
请跟着课文前的自读提示默读课文。
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感知课文,梳理情节。
请把下面的故事情节按顺序排列:
( )—( )—( )—( )
A.讲述经历,夸张吹嘘
B.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C.看完伙伴,乔埃被封
D.脱险回家,全镇欢庆
B
A
C
D
聚焦情节,评价人物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交流情节,分析人物。
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汤姆和贝琪是怎么成功脱险的,完成下面的“汤姆和贝琪历险经历图”。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关键事物
历险过程
人物心情
风筝线
离开贝琪去探险,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
发现亮光,找到洞口
回去找贝琪,并说服贝琪
爬出洞口,乘上小船脱险
害怕
小块亮光
口才
小船
激动
着急
安心、兴奋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品析形象,展开联想。
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批注。同时展开人物联想,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想一想,填写下表。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汤姆·索亚 性格特点 评价依据 人物联想
……
坚强勇敢
有责任心、有担当
有冒险精神
善良、关心他人
爱吹牛、有虚荣心
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
他怎样回去找贝琪……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五岁时我生病打针,不哭不闹。
班长李泽明尽心尽力地管理班级。
我和爸爸去野外探险。
好朋友文文关心、帮助他人。
旅游回来的小明吹嘘自己的经历。
交流学习,关注语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幽默小说,它不仅人物幽默,情节幽默,语言也幽默。
——彭懿
选自“课末固学单”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还想继续研究、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推荐大家课后阅读原著,将你想继续了解的问题都弄清楚吧。
已经了解的 学习后进一步了解的 还想继续了解的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汤姆聪明勇敢、敢于冒险、友好善良,但也爱吹牛、有虚荣心
①被封在洞里的印江·乔埃后来怎么样了?
②汤姆后面还会继续出去探险吗?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汤姆·索亚
坚强勇敢 有责任心、有担当
有冒险精神 善良、关心他人
爱吹牛、有虚荣心
感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板块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大家认真倾听,听完后说一说你们的感受。(出示课件,指名汇报。)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事先他已被人告知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防蚊、灭蚊的工作。 生:这个大作家说话太有意思了,他用幽默的方式解决了被蚊子叮咬的烦恼。 生:我很想知道,这个大作家到底是谁呀? 师:问得好!这个大作家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马克·吐温。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学单第1题,并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作者的资料。(指生汇报,相机出示学习单预设答案指生读。) 1.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教师板书课题) 板块二 自品自悟,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指名回答。) 生:我想知道汤姆·索亚是谁。 生:我想知道汤姆·索亚都有哪些历险经历。 生:我很想知道汤姆·索亚在历险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课前请同学们上网查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大家都找了吗?自己提出来的疑问都解决了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4题,指名汇报。) 生:解决了。我通过上网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知道了汤姆·索亚是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上一个淘气的机灵鬼。 生:我知道汤姆在历险过程中经历了墓地惨案、鬼屋探险、山洞迷路等。 生:我找到了故事梗概:一天深夜,汤姆与好朋友哈克一起去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乔奇,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以致他们的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次野营活动中,汤姆与小伙伴贝琪在一个山洞里迷了路,经历整整三天三夜的饥寒交迫和死亡威胁,最终成功脱险。最后汤姆和好朋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师:同学们讲得真是精彩,那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关系也都梳理清楚了吧。(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指名回答,出示答案,学生自查、订正。)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厘清本课的人物关系,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略读课文,节选的就是汤姆和贝琪从山洞顺利脱险回到家后的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课文前的自读提示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吧!课文主要由哪些故事情节串联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并完成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指名回答。) 活动一:感知课文,梳理情节 请把下面的故事情节按顺序排列:( B )—( D )—( A )—( C ) A.讲述经历,夸张吹嘘      B.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C.看完伙伴,乔埃被封 D.脱险回家,全镇欢庆 生: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全镇的人们都以为汤姆和贝琪死了,大家都十分悲痛。 生:但是情节马上发生了转变,汤姆和贝琪不仅没死,还回到了小镇,全镇的人都欢呼狂喜! 生:接着到了最精彩的情节,就是汤姆讲述他和贝琪在山洞历险的经过。 生:课文最后讲了汤姆去看望朋友,从撒切尔法官的口中得知山洞被封的消息。 师:是的,从“全镇悲痛”到“回到小镇”,再到“讲述历险经过”,最后“看望朋友”,课文的情节是非常紧凑而精彩的,真是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啊! 板块三 聚焦情节,评价人物 1.合作共学,分析人物。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中导学单活动二,自读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经过的第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说说汤姆和贝琪是怎么成功脱险的。(课件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补。) 活动二:交流情节,分析人物。 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汤姆和贝琪是怎么成功脱险的,完成下面的“汤姆和贝琪历险经历图”。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吧,现在请小组派代表来交流分享。(生汇报,相机出示活动二预设答案) 生:我们组分析汤姆和贝琪的历险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离开贝琪去探险,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索,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发现亮光,找到洞口回去找贝琪,并说服贝琪爬岀洞口,乘上小船脱险。 师:你们组分析得真好!历险中的关键事物、历险过程基本上都呈现出来了。这场历险记可谓是“一波三折”,还有小组要补充的吗? 生:我们组交流发现,汤姆的心情也是随着他的历险过程一样一波三折,折射出他的个性。在开始利用风筝线探路时,我们能感受到汤姆内心应当是很害怕的,但是当他看到亮光,找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在说服好朋友贝琪的时候,文中用了四个字“费尽口舌”,可见汤姆的内心特别着急,脱离险境后,文中写到“他们是如何坐在那里高兴得大声哭了起来”,可以体会到他又变得很安心、兴奋。因为情节跌宕起伏,所以汤姆的心情也随之一波三折,汤姆这个人物形象也显得非常饱满。 师:说得好,心情的变化能折射出人物的个性。请同学们结合课中导学单活动三表达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活动三:品析形象,展开联想。 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批注。同时展开人物联想,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想一想,填写下表。 汤姆·索亚性格特点评价依据人物联想坚强勇敢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竟看见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五岁时我生病打针,不哭不闹。有责任心、有担当他怎样回去找贝琪……然后又帮助贝琪爬了出来。班长李泽明尽心尽力地管理班级。有冒险精神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我和爸爸去野外探险。善良、关心他人汤姆听说哈克病了……他可以每天去看哈克了。好朋友文文关心、帮助他人。爱吹牛、有虚荣心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旅游回来的小明吹嘘自己的经历。……
生:从汤姆和贝琪在山洞中迷路,汤姆独自去探路最终找到洞口脱险的这段历险中,我们发现汤姆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孩子。(师板书:坚强勇敢) 生:汤姆发现洞口后不是急于自己脱险,而是说服贝琪一起去找出口脱险,从中我们发现汤姆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孩子。(师板书:有责任心、有担当) 生:汤姆还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孩子。尽管这次历险中一路艰险不断,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出路,脱险归来的他,虽然身体虚弱且疲惫,但也不忘向大家兴奋地讲述这次冒险经历。(师板书:有冒险精神) 生:汤姆还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孩子。他在探险的时候帮助贝琪,当他听说山洞被封住了时,脸立刻变得煞白,因为他知道印江·乔埃还被困在洞里,这些都说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师板书:善良、关心他人) 师:同学们刚才品悟交流的都是汤姆好的一面,老师想知道汤姆是否有不好的一面,你们有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有发现。我们认为汤姆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他还是一个爱吹牛、有虚荣心的孩子。请大家注意,汤姆在跟大家讲述他精彩的历险过程的时候,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汤姆跟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小朋友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师板书:爱吹牛、有虚荣心) 2.生活致用,人物共情。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汤姆一样,既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不足。看到汤姆,你是否想到了身边的小伙伴?你能说出他们的优缺点吗? 生:我的好朋友文文,虽然她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非常善良,总会主动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生:李泽明是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班长。班里不管谁遇到困难找他帮忙,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对方,而且他也尽心尽力地管理班级。 生:我的同桌曹小龙成绩不太好,但是他组织能力特别强,课上组织纪律,课后组织各项活动,他都是一把好手。 师:是的,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更真实、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其实,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能从汤姆身上找到相似之处,正是因为这样,这本书才获得了大家的喜爱,让身为少年的你们读起来感同身受,也让成年的我读起来回忆满满。 板块四 交流学习,关注语言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作家彭懿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出示课件) 《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幽默小说,它不仅人物幽默,情节幽默,语言也幽默。 ——彭懿 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这句话,作者用“发疯般”来形容钟声,给人的感觉很特别,从侧面表现了人们看到汤姆和贝琪回来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生:我喜欢“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这句话,作者用“前所未有”“最辉煌”来描述汤姆和贝琪回来的夜晚,这样幽默、夸张的写法将人们惊喜、兴奋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语言确实非常有艺术感,既幽默又风趣。你们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呢?还想继续研究、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推荐大家课后阅读原著,将你想继续了解的问题都弄清楚吧。 已经了解的学习后进一步了解的还想继续了解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汤姆聪明勇敢、敢于冒险、友好善良,但也爱吹牛、有虚荣心①被封在洞里的印江·乔埃后来怎么样了? ②汤姆后面还会继续出去探险吗?
生:我还想知道被封在洞里的印江·乔埃后来怎么样了。 生:我还想知道汤姆后面会不会继续出门去探险。 生:这本书的语言很有趣,也很幽默,我还想再多学习一下。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到此为止了。现在,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读完整本书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继续你们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本课由于篇幅较长,情节丰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我无法让学生逐字逐句去细读、细品,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采取恰当的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将课文的主要情节罗列出来,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来排序,并简要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在初读的情况下从宏观上感知课文大概内容。随后,我让学生聚焦课文重点段落,关注此情节的关键事物、历险过程、人物心情,在充分的自品自悟、交流分享中感受汤姆探险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其心情的一波三折,小说的魅力尽显于此。 有了对主要故事情节的深入品析,我继续引导学生微观深入: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批注。这就让学生再次紧贴文本展开自主学习,但此时学生的学习视野已从我给出聚焦的段落铺展到他们自己有发现、有体会的段落,真正落实了本单元语文要素中强调的“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一要求。 设计意图 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对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产生好感,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 针对课题质疑问难,由疑入手,以学定教,继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自品自悟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主要故事情节的脉络。 设计意图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此环节迁移运用《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合作共学,认识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的立体、多面性。对人物形象的迁移拓展,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身边的朋友,这也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的共情与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重在读,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情节的紧凑与有趣,对整本书阅读有了初步的兴趣,但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应止步于此,此环节渗透作家的语言艺术风格,让学生多了一层读下去的兴味。如此双管齐下,方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课前预学单
1.查找资料,完成本课的作家名片。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财
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2.读了课文题目“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我有以下这些疑问:
(1)汤姆·索亚是谁?
(2)汤姆·索亚都有哪些历险经历?
(3)汤姆·索亚在历险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厘清本课的人物关系,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撒切尔
撒切尔
波莉
印江·乔埃
道格拉
太太
夫妻
法官
姨妈
(杀人犯)
斯寡妇





贝珙
(朋友)
汤姆·索亚
(朋友)
哈克
4.上网查找《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梗概,大致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内容。
一天深夜,汤姆与好朋友哈克一起去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
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汤姆、哈克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乔奇,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
做起了“海盗”,以致他们的家人都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
“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
后,在一次野营活动中,汤姆与小伙伴贝琪在一个山洞里迷了路,经历整整三天三夜
的饥寒交迫和死亡威胁,最终成功脱险。最后汤姆和好朋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
藏的宝藏。
28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感知课文,梳理情节。
请把下面的故事情节按顺序排列:(B)一(D)一(A)一(C)
A.讲述经历,夸张吹嘘
B.孩子失踪,人们悲痛
C.看完伙伴,乔埃被封
D.脱险回家,全镇欢庆
活动二交流情节,分析人物。
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汤姆和贝琪是怎么成功脱险的,完成下面的“汤姆和贝琪历险经历图”。
关键
事物
风筝线
小块亮光
口才
小船
离开贝琪去探险,在风筝线能达
回去找贝
爬出洞口,
历险
发现亮光,
过程
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
琪,并说
乘上小船
找到洞口
探路,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
服贝琪
脱险

心情
害怕
激动
着急
安心、兴奋
活动三品析形象,展开联想。
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作简要批注。同
时展开人物联想,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想一想,填写下表。
性格特点
评价依据
人物联想
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竟看见宽阔的
五岁时我生病打针,不
坚强勇敢
密西西比河正从下面滚滚流过!
哭不闹。
他怎样回去找贝琪…然后又帮助贝琪爬
班长李泽明尽心尽力地
有责任心、有担当
了出来。
管理班级。

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讲着这次精彩的
有冒险精神
我和爸爸去野外探险。

历险过程。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他可以每天去看哈
好朋友文文关心、帮助
善良、关心他人
克了。
他人。
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
旅游回来的小明吹嘘自
爱吹牛、有虚荣心
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己的经历。
六年级·下册2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