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教案+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件+教案+学习单

资源简介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1.读一读下列词语 注意读准字音
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开辟    崭新
2.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把它们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3.读课文 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问题清单
示例:
   
1.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2.演化过程是什么样的
4.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古爬行动物 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 种类繁多 体形各
异 大的体长数十米 重可达四五十吨 小的体长不到一米 生活在陆
地或沼泽附近 有食肉的 也有食植物的 中生代极繁盛 称霸一时
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
四年级 下册  25










第 1 课时
! " # 揣摩、辨析语句的表达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句中“全面”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导说小贴士:去掉“全面”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说明                              而课文表明 科学家
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已经有了   大致   的揭示 这样就矛盾了 所
以“全面”一词  不能  去掉
! " # 聚焦核心问题 推测演化过程 请根据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填写下表
时间 恐龙的演化过程
大约两亿四
  第一种恐龙  出现
千万年前
有些用两足奔跑
有些用四足行走
繁衍成             有些身长几十米 重达数十吨
             
有些凶猛异常 是食肉动物
数千万年后
 
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 降落 慢慢具
一些猎食性恐龙    
备了滑翔能力 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越来
另一种看法:                         
越像鸟类
                                 
最后 成了鸟类
 26
第 2 课时
! " # 听写词语
                           
订正:  
! " # 对比列举 介绍事物 然后仿照课后小练笔写一段话
海洋馆的鱼儿种类繁多
总 对比列举 分类

结 长达几米 重达几十斤 身材小巧 指甲盖大小 体形
构      
     
 
 
 
 
 
课后收集恐龙的图片 认识更多的恐龙
               
                 
四年级 下册  27(共31张PPT)
2
0
2
3
2023年春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1课时
第2课时
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第1课时
恐龙
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用几个词语概括。
高大、凶猛、可怕。
恐龙是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可以分为鸟类和非鸟类两种,非鸟恐龙已经在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据说世界上最高、最重的恐龙叫腕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始于2.52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类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开辟 崭新
1.读一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习字词,梳理问题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1题
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开辟 崭新
suì
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边音,不要读成鼻音

不要读成“bì”















右部的“遂”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里面的部分,再写走之
三部分要写得较均匀
羽字不带钩
形近字:吨
形近字:冀
形近字:豪
形近字:未
形近字:澎
形近字:硕
指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即子孙后代。
后裔
在树上生活。
树栖
连毛带血地吃。
茹毛饮血
1.为什么说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科学家们是怎么证明鸟类可能是恐龙的后裔的?
3.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恐龙都长出了羽毛吗?
4.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历史进程,现在实现了吗?
5.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科学家们做出了怎样的推断?
6.作者为什么要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
7.“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给下面这些问题分一分类吗?
从课文角度提问,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
从科学研究角度提问,可以查资料解决
从写作角度提问,可以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
聚焦核心,尝试解决
5.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科学家们做出了怎样的推断?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表示演化时间的词语和描写演化过程的关键句。
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试着解决清单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大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作者、科学家等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或者亲眼见证过恐龙的演化过程,“大约”表示“两亿四千万年前”这个时间只是推测出来的,表达更加准确,所以不能去掉。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④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导说小贴士:去掉“全面”,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而课文表明,科学家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已经有了______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所以“全面”一词______去掉。
活动一:揣摩、辨析语句的表达,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句中“全面”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
科学家
们希望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这时还没能揭示
大致
不能
结合上面的关键词句,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思考: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有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种恐龙出现
第二阶段:
它们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第三阶段:
一些猎食性恐龙发生变化
第四阶段:
一些恐龙学会飞翔
读课文——找到关键语句——推测出演化过程
解说过程,激趣探究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聚焦核心问题,推测演化过程。请根据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填写下表。
时间 恐龙的演化过程
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 _____________出现
数千万年后 繁衍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用两足奔跑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凶猛异常,是食肉动物
第一种恐龙
形态各异
的庞大家族
有些用四足行走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时间 恐龙的演化过程
数千万年后 一些猎食性恐龙_____________,越来越像鸟类 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另一种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 成了鸟类
身体逐渐变小
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
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续表
假设你是恐龙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如何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从两亿四千万年前开始,地球上出现了第一种恐龙。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大家族。在这个恐龙大家族中,有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出羽毛,越来越像鸟类。其中的一些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了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于是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能够主动飞行。还有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这些恐龙飞向蓝天,成为鸟类。我的解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继续参观博物馆!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第2课时
活动一:听写词语。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恐龙 笨重 迟钝 鸽子 凌空 描绘 隧道 膨大
开辟 前肢 形态 羽翼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结合“资料袋”,想一想假说与推论之间有什么关系。
科学界存在着多种解释鸟类起源的假说。有人认为鸟类起源于一种早期鳄形动物,也有人提出鸟类源自一类叫作“槽齿类”的爬行动物,还有人推测鸟类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1996年以来,在我国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有后肢修长的尾羽龙、体态臃肿的北票龙、满嘴利牙的中国鸟龙、身体小巧的小盗龙,还有耀龙、近鸟龙等。这些恐龙,有的身披纤维状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五颜六色的片状羽毛,为科学界解答鸟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结论,这种恐龙应该长有羽毛是推测,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找到的恐龙化石是证据。
对比列举,介绍事物
阅读“小练笔”,注意加点部分,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恐龙这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十几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比恐龙的形态、行走
对比恐龙的身型、体重
对比恐龙的性情、食性
“小练笔”的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句话和后面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这段话主要写了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第一句话和后面三句话是总分的关系。
总分结构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对比举例 分类
两足奔跑 两足奔跑 形态、行走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身型、体重
凶猛异常,食肉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性情、食性
活动二:对比列举,介绍事物。然后仿照课后小练笔写一段话。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总分结构
对比举例 分类
海洋馆的鱼儿种类繁多
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
身材小巧,指甲盖大小
体形
色彩艳丽
一身素雅
颜色
温和
凶猛
性情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示例:来到海洋馆,鱼儿就成了这里的主角,这里的鱼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些鱼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有些鱼则身材小巧,只有指甲盖大小,极容易让你忽略它们的存在。有些鱼色彩艳丽,仿佛要参加舞会;有些鱼则一身素雅,如童话中的灰姑娘。有些鱼性情十分温和,常在水草间悠然散步;有些鱼则十分凶猛,随时准备给猎物致命一击。
评价标准 有总分结构 用对比列举 会分类介绍
评价星级 ☆☆☆ ☆☆☆ ☆☆☆
小练笔评价要求:
总结全文,鼓励探索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科学家们美好的心愿。
活动:课后收集恐龙的图片,认识更多的恐龙。
三角龙
霸王龙
地震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
用词准确
板书设计
读课文——找到关键语句——推测出演化过程
假说——论证
总分 对比列举
感谢聆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6 飞向蓝天的恐龙
1.认识“钝、描”等10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1.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阅读质疑 想象推测 讨论探究 梳理归纳 体会感悟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认识“钝、描”等10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6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中词句准确的表达。 板块一 导入新课,了解恐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词语“恐龙”) 师:看到“恐龙”这个词,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形象?请用几个词语概括。 生:高大、凶猛、可怕。 师:关于恐龙,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大家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生:恐龙是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我知道恐龙可以分为鸟类和非鸟类两种,非鸟恐龙已经在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 生:据说世界上最高、最重的恐龙叫腕龙。 师:看来同学们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印象。接下来请读句子,提出你们不懂的问题。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生:什么是中生代时期? 师:我们来看一下资料。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始于2.52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类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师:你们看,像这样的专有名词,可以查阅资料来理解。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生:“漫长的演化”究竟是多长呢? 生:恐龙经过怎样的演化,才变成了鸟儿? 师:看来同学们对恐龙演化成鸟儿的历程还存在着很多疑问,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走进恐龙的世界去探个究竟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板块二 学习字词,梳理问题 师:大家先自由读课文,注意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字、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也可以向同学请教,把课文读通、读顺。(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课前预学单第1题的词语?(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词语,指名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的发音清晰,声音响亮,就是“颅”字读成了鼻音。 师:说得很对,“颅”字读边音,大家要多注意,谁还可以分享一下读上面的会认字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呢?(课件上的会认字标红) 生:“开辟”的“辟”读pì,不要读成了bì。 生:“隧”是平舌音,不要读成了翘舌音。 师:非常棒,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看看对方是否读准音了。(同桌互读) 师:读完了会认字,大家仔细看看课后田字格里面的会写字。谁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忆这些字的? 生:有些字可以用形近字识字法来记忆,如:钝—吨,翼—冀,膨—澎,末—未,毫—豪,颅—硕。 师:你这个方法非常不错,通过对比记忆可以降低记忆难度,还可以复习以前学的字呢,不过在写字上,老师还有一些要提醒大家的。这里面有几个笔画特别多的字:隧、膨、翼。写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躁,要一笔一画。(课件出示这三个字的书写动画)写“隧”字的时候记住右部的“遂”是半包围结构,要先写里面的部分,再写走之;“膨”三部分要写得较均匀;写“翼”字时,记得羽字不带钩。(播放动画3遍,生跟着动画书空。) 师:生字学完了,你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不懂吗? 生:我不知道“后裔”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知道呢? 生:“后裔”是指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即子孙后代。 师:回答得不错。有谁知道“树栖”的意思? 生:“树栖”就是在树上生活。 师:大家推测得不错!我们再来看一看“茹毛饮血”,“茹”有吃和吞咽的意思,根据它的字义,你能猜猜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连毛带血地吃。 师:说得好,你根据字义推测出了词语的意思。这个词语是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字词学习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交流课前预学单中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反馈问题) 师:同学们的问题真是各式各样啊!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问题可以怎么分类呢? 1.为什么说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科学家们是怎么证明鸟类可能是恐龙的后裔的? 3.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恐龙都长出了羽毛吗? 4.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历史进程,现在实现了吗? 5.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科学家们做出了怎样的推断? 6.作者为什么要把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 7.“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什么呢? 生:第1、2、3、5、7这几个问题是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提问的。 师:是的,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解决。 师:说得很好,第4个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问的呢?该如何解决呢? 生: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这个问题只能查资料解决。 师:你很棒哟,这种课外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那第6个问题呢? 生:是从写作的角度提问的,可以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来解决。 师:是的,写作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来看,也许学完课文大家就明白啦!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这几类问题中,关于课文内容的提问最多。现在我们就从这类问题中选择你们觉得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板块三 聚焦核心,尝试解决 师:你们最想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生:问题5: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科学家们做出了怎样的推断? 师:这个问题刚好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演化时间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写演化过程的关键句。(生圈画) 师:哪个同学来展示自己圈画的内容? 生:我圈的表示演化时间的词语——“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和“数千万年后”。关于演化过程的关键句有——“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和“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师:还有关于演化过程的关键句吗?有的时候,读书不能光看文字,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哟!找一找,你发现了吗?冒号在说话,你听到了吗? 生:老师,我知道了,关键句还有——“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师:是的,你的发现很正确。这句话也与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关。 生:我觉得在“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这句话中,冒号后面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关键句应该是“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师:结合标点符号来读文字是一个好办法。有关恐龙的演化过程,我们找到了四个关键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这些句子,大家一起读读这四个句子。(生读) 师:第一个句子中,“大约”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不能去掉,去掉后就变成了“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不可能知道得那么准确吧! 师:没错,我们想一想:作者、科学家等经历过或者见证过恐龙的演化过程吗? 生:没有。 师:所以这个时间只是推测,用了“大约”来表示情况可能发生在两亿四千万年前。用上了这个词语,表达才更加准确。(师板书:用词准确) 师: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语句,请大家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 活动一:揣摩、辨析语句的表达,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句中“全面”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导说小贴士:去掉“全面”,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科学家们希望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说明 这时还没能揭示 。而课文表明,科学家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已经有了 大致 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所以“全面”一词 不能 去掉。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导说小贴士来回答哟! 生:去掉“全面”,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科学家们希望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说明这时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科学家们对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所以“全面”一词不能去掉。 师:也就是说“全面”一词表示科学家们希望在大致揭示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这一历史进程的基础上—— 生: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 师:所以说,“全面”一词用得十分准确。你们看,有了这些词语,文章的表达就更加准确了。现在再次默读第4自然段,结合我们上面找出来的四个句子,思考: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有几个重要阶段? 生: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一种恐龙出现;第二个阶段——它们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第三个阶段——一些猎食性恐龙发生变化;第四个阶段——一些恐龙学会飞翔。 师:非常正确,那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5? 生:读课文——找到关键语句——推测出演化过程。(师相机板书) 师:你概括得非常好,这叫会总结会归纳。 板块四 解说过程,激趣探究 师:同学们,借助关键语句,我们梳理出了恐龙的演化过程,现在请大家打开学习单,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填写表格。 活动二:聚焦核心问题,推测演化过程。请根据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填写下表。 时间恐龙的演化过程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出现 数千万年后 繁衍成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用两足奔跑有些用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凶猛异常,是食肉动物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一些猎食性恐龙 身体逐渐变小 ,越来越像鸟类 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另一种看法: 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最后成了鸟类
师: 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你们提取的信息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讨论一下,修改修改,一致的请举手。(同桌讨论,修改表格。) 师:看来同学们都完成了表格信息的填写,谁来解说一下恐龙演化的过程,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首先是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出现了。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师:分类汇报,思路很清晰,接着讲。 生:这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中,有些恐龙用两足奔跑,有些用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这三方面的特点说明恐龙的形态各异。 师:很好,对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也有两种看法,你还能继续汇报吗? 生:一种说法是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另一种说法是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师:说得很好。像这样分别抓住树栖和生活在陆地上的带羽毛的恐龙的特点,就把恐龙如何学会飞翔说清楚,讲明白了。看来用分类别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把演化过程说清楚。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生鼓掌) 师:现在你们都是解说员,对照表格中的信息,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同桌之间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讲给对方听,讲不清楚的,同桌之间相互帮助。(同桌互相介绍)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恐龙博物馆,哪位小小解说员可以为我们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生: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从两亿四千万年前开始,地球上出现了第一种恐龙。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大家族。在这个恐龙大家族中,有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出羽毛,越来越像鸟类。其中的一些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了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于是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能够主动飞行。还有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最终这些恐龙飞向蓝天,成为鸟类。我的解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欢迎继续参观博物馆! 师:这位解说员的介绍在简明扼要的基础上,还能做到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恐龙,解决了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这一核心问题,论证了课文第1自然段提出的假说。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推论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最后老师要提醒下你们,课后好好复习一下这课的生字词,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听写哟! 在教学中,我梳理出课前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让学生自己解决。一是利用预学单梳理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给问题归类,能用学习前一课的方法解决部分问题;二是利用导学单列出图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推论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三是利用导学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来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扶放自如,让学生在规范的训练中习得方法。学习单的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的课堂也更加高效。 设计意图 从课前查找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入手,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分享信息,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同时对科学小品文中的专有名词进行解释,打开思路,启发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设计意图 要想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需反复训练,先让学生在课前预学单上列出问题清单,思考提问的角度,再在课堂上将问题出示在大屏幕上,讨论交流。这样让学生在给问题分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具体的情境中交流讨论,学生参与度高,而且容易聚焦问题。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不懂的问题展开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找到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推测出恐龙演化成鸟儿的四个阶段,为前面的假说提供有力证据。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全员参与到解决核心问题中来。创设“恐龙博物馆解说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交际意识,同时很好地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2.了解科学探究的流程。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科学家探索的不易,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板块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复习了本课生字词吧,接下来我们就听写词语,测一测大家的掌握情况。大家把学习单拿出来,直接写在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上面。(师报听写,每个词读3遍。) 师:都写完了吧?下面请看答案,自己对照修改订正。(出示答案,生核改。) 师:(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通过梳理信息解答了“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清单上的问题。 为什么说发现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是“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它是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生:联系上文来解决。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画关键句,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生圈画) 师:谁来说说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生: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提出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后裔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这种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而在20世纪末期辽宁西部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保存有羽毛,正好印证了这一假说。 师:关键句都找对了,语言表达得也很准确!“假说”就是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默读“资料袋”,想想假说与推论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课后的“资料袋”) 生:我发现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结论,这种恐龙应该长有羽毛是推测,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找到的恐龙化石是证据。 师:先根据证据进行合理的推测,然后寻找证据,形成一个推导过程,这个解释得到认可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师板书:假说——论证) 生:得到认可了,因为找到证据后,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生:还有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说: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资料袋”中的内容,正好补充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 生:查阅资料,论证推测。 师:很好,问题清单上还有一些问题,大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用我们学到的方法解决它们。(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板块二 对比列举,介绍事物 师:下面我们看看课后习题中的小练笔,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件出示课后习题“小练笔”) 师:我们看看加点的部分,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恐龙这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 生:两足奔跑,四足行走——这是从恐龙形态、行走的角度,对比着写的。 生: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这是从恐龙身型、体重的角度,对比着写的。 生:凶猛异常,食肉;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这是从恐龙性情、食性的角度,对比着写的。 师:也就是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比列举着来介绍的。“小练笔”的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句话和后面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生:这段话主要写了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第一句话和后面三句话是总分的关系。(师板书:总分 对比列举)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制作图表整理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总分结构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对比列举分类两足奔跑四足行走形态、行走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身型、体重凶猛异常,食肉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性情、食性
师:借助表格,我们就明白了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者一种植物,甚至是一种产品,你想介绍什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它呢?大家可以先思考,然后同桌间讨论一下。(同桌间相互讨论) 师:大家讨论完,谁来说一说? 生:我家里有一只小猫,我觉得可以介绍它的体形、毛色和生活习性。 生:我想介绍多肉植物,我觉得可以介绍多肉植物的品种、形态和生长习性。 生:我喜欢金鱼,可以从它的大小、颜色、性格等方面来介绍。 师:大家的想法真丰富啊,我们来看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请大家仿照上面的例子,先填表格,然后写一段话。 活动二:对比列举,介绍事物。然后仿照课后小练笔写一段话。 总分结构 海洋馆的鱼儿种类繁多对比列举分类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身材小巧,指甲盖大小体形色彩艳丽一身素雅颜色温和凶猛性情
示例:来到海洋馆,鱼儿就成了这里的主角,这里的鱼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些鱼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有些鱼则身材小巧,只有指甲盖大小,极容易让你忽略它们的存在。有些鱼色彩艳丽,仿佛要参加舞会;有些鱼则一身素雅,如童话中的灰姑娘。有些鱼性情十分温和,常在水草间悠然散步;有些鱼则十分凶猛,随时准备给猎物致命一击。 师:老师想提醒你们一定要注意对比列举,不仅仅是列举,还要有对比哟,这一点很容易忽视。(生写) 师:有完成了的吗?谁来分享一下?其他同学都来当小评委。 小练笔评价要求: 评价标准有总分结构用对比列举会分类介绍评价星级☆☆☆☆☆☆☆☆☆
(指生汇报,师生共评。) 师:仿写成功,评价也到位,掌声送给他们!现在大家会写了吗?请还没有写完的同学根据评价标准,课后继续完成。 板块三 总结全文,鼓励探索 师:科学家们经过百余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科学家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你们认为科学家们的这一愿望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一定会实现的,因为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一直在努力探索,寻找证据。 生: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就是在我国的辽西发现的,多么让人自豪!所以说科学家们一定能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的。 师: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大致揭示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们对于你们这些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学好科学知识,将来与他们携手共进,全面揭示这一演化的历史进程。请同学们课下多收集一些恐龙的图片,多了解一些恐龙的相关知识,完成第2课时的课后拓学单。 “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恐龙的一支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这一演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让他们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借助课后“资料袋”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界存在着多种解释鸟类起源的假说”,加深学生对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理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习“小练笔”提供的语段,发现语段在结构、表达方面的特点,搭建写作支架,用表格梳理练笔内容,同时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仿写有方向,评价有标准,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个环节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设计意图 新课结束之时,引导学生讨论,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也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前预学单
1.读一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迟钝
描绘
隧道
繁衍
十吨
脑颅
膨大
敏捷
开辟
崭新
2.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两遍。
笨笨
钝钝
鸽鸽
毫毫
凌凌
末末
描描
隧隧
态态
吨吨
颅颅
膨膨
肢肢
翼翼
辟辟
3.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问题清单
示例:
1.恐龙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2.演化过程是什么样的?
4.收集关于恐龙的资料。
恐龙: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形各
异。大的体长数十米,重可达四五十吨:小的体长不到一米。生活在陆
地或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极繁盛,称霸一时,
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
四年级·下册(25
第1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揣摩、辨析语句的表达,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句中“全面”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导说小贴士:去掉“全面”,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科学家们希望揭示这
一历史进程,说明这时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科学家们对恐龙向
鸟类演化的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所以“全面”一
词不能去掉。
活动二聚焦核心问题,推测演化过程。请根据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填写下表。
时间
恐龙的演化过程
大约两亿四
第一种恐龙出现
千万年前
有些用两足奔跑
有些用四足行走
繁衍成形态各异的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庞大家族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
有些凶猛异常,是食肉动物
数千万年后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
一些猎食性恐龙

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体逐渐变小,越来
另一种看法:一些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
越像鸟类
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最后
成了鸟类
26
第2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听写词语。
恐龙笨重迟钝鸽子凌空描绘隧道膨大开辟前肢形态羽翼
订正:
活动二对比列举,介绍事物。然后仿照课后小练笔写一段话。
海洋馆的鱼儿种类繁多
对比列举
分类

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
身材小巧,指甲盖大小
体形

色彩艳丽
一身素雅
颜色
温和
凶猛
性情
示例:来到海洋馆,鱼儿就成了这里的主角,这里的鱼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有些鱼长达几米,重达几十斤;有些鱼则身材小巧,只有指甲盖大小,极容易让你忽略
它们的存在。有些鱼色彩艳丽,仿佛要参加舞会;有些鱼则一身素雅,如童话中的灰
姑娘。有些鱼性情十分温和,常在水草间悠然散步:有些鱼则十分凶猛,随时准备给
猎物致命一击。
课后拓学单
活动课后收集恐龙的图片,认识更多的恐龙。
三角龙
霸王龙
地震龙
四年级·下册(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