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1-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1-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海南省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突破1-物质的化学变化(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2.(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转运 B.总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3.(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O2 B.SO2 C.NO2 D.N2
4.(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酒精挥发 C.汽油燃烧 D.铁丝弯曲
5.(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氢能是绿色的能源,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2↑
A.反应3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6.(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化学家是(  )
A.张青莲 B.徐寿 C.卢嘉锡 D.侯德榜
二、填空题
7.(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乙醇俗称酒精,常用作燃料、溶剂和消毒剂。
(1)乙醇属于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将138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则燃烧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8.(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新型高强、高塑、高稳定性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是火星车中的一种重要材料。铝的工业生产原理:
(1)该反应属于_______(写反应基本类型);
(2)Al2O3中Al的化合价为_______。
(3)铝是较活泼的金属,但在空气中却不容易被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
9.(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考古出土的青铜器表面往往附着一层铜绿【Cu2(OH)2CO3】
(1)青铜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铜绿是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另外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的。这两种氧化物是什么?_____
(3)写出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0.(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该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1)液氢属于_____(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
(2)火箭用到了钛合金。工业制钛的一个反应为:,X的化学式为_____,TiO2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
三、实验题
11.(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图1和图2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图1中a仪器的名称____。
(2)图3是根据图2设计的简易制氧机简图。推断A剂和B剂是____,其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
四、计算题
12.(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源于宋代名作《千里江山图》。
(1)《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所用矿石颜料有关。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2)矿石颜料之一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属赤铁矿,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炼铁。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模拟炼铁。
反应前大玻璃管中加入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质量为12.6g。加热前,应先往大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原因是_____。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气体,直至大玻璃管冷却。此时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了7.7g。推算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13.(2021·海南·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若含6.8g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最多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14.(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湿法炼铜为我国首创。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从胆矾水溶液中置换出铜的记载,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若采用此法炼制128t铜,需要消耗铁的质量是多少?
15.(2020·海南·统考中考真题)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和潜艇等的供氧剂,其反应的原理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为了模拟该过程,小丽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34.4g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吸收后,固体质量增加了5.6g。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16.(2022·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一一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方法由自然界合成淀粉所需60多步反应缩减为11步反应,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1)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
B.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可以节约耕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甲醇(CH3OH)转化为甲醛(HCHO)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参考答案:
1.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醇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4O,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火箭转运,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总装调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料注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D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D。
4.C
【详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酒精挥发,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丝弯曲,只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详解】A、反应3是氢气和Mg2Cu在高温的条件下、氩气的环境中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合金,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
B、ZnO、Fe3O4在反应2中逐渐消耗,在反应1中又会生成,所以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选项B错误;
C、镁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镁,铜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铜,所以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2中产生的氢气与Mg2Cu在高温的条件下、氩气的环境中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在该反应中,氢元素全部转化到了MgH2中。根据MgH2+2HCl═MgCl2+2H2↑,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分别来自于MgH2(即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稀盐酸,故两者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C。
6.A
【详解】A、张青莲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是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化学家,选项A正确;
B、徐寿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选项B错误;
C、卢嘉锡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选项C错误;
D、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选项D错误。故选A。
7. 有机物 224
【详解】(1)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138g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38g酒精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反应恢复至室温后,测得所得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36%,故所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燃烧所消耗氧气的质量为:200g+162g-138g=224g。
8. 分解反应 +3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详解】(1)该反应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故属于分解反应。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即2x+(-2)×3=0,x=+3,故Al2O3中Al的化合价为+3。
(3)铝是较活泼的金属,但在空气中却不容易被腐蚀,其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9. 金属材料 H2O、CO2
【详解】(1)青铜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铜绿Cu2(OH)2CO3由铜、氢、氧、碳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与氧气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生成铜锈,故填:H2O、CO2。
(3)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生成铜绿,故填:2Cu+O2+H2O+CO2=Cu2(OH)2CO3。
10. 单质 SO3 +4
【详解】(1)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钛、氟、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除2X外,钛、氟、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4、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SO3。TiO2中,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
11.(1)试管
(2)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分解反应
【解析】(1)
a仪器是试管。
(2)
通过观察图3装置可知,该装置可在常温下制取氧气,故装置内装有的制氧气的试剂应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2.(1)稳定
(2)
(3)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1:1
【详解】(1)《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说明矿石颜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赤铁矿炼铁的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加热前,应先往大玻璃管中通入CO气体的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FexOy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了7.7g,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x=1,y=1
故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中x、y的比为1:1。
13.设最多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68 32
6.8g x
x=3.2g
答:最多可制得氧气3.2g。
【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过氧化氢的质量可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
【详解】见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化学式可表示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已知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14.112t
【详解】设:需消耗铁的质量为x。
x=112t
答:需消耗铁的质量是112t。
15.(1) ;(2) 11∶32
【分析】因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34.4g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吸收后,固体质量增加了5.6g,所以二氧化碳全部参加了反应。
【详解】(1)根据题意,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设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故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8.8g∶(34.4g﹣8.8g)=11∶32。
16.(1)ABC
(2)
【解析】(1)
A、由合成路线图示可知,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淀粉,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替代由粮食制取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可替代由粮食制取淀粉,故可以节约耕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C。
(2)
由甲醇(CH3OH)转化为甲醛(HCHO)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醇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醛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