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周边四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表1所示为古代文献对商朝末代君主继承王位的相关记载。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表1记载出处微子启,帝乙之元子(长子)也,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左传》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吕氏春秋》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君主)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史记·殷本纪》A.商朝已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商王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C.商代已出现血缘政治特征D.王位继承体现了子凭母贵2.13世纪时,法国统治者开始看重塑造国王和王室成员的雕像,并将之摆在巴黎的公众场所,诸如教堂旁、塞纳河畔和主要道路两侧:到14世纪下半叶,统治者的塑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法国统治者此举A.受到宗教改革的推动B.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C.意图抗衡教会的权威D.推动法国民族国家形成3.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体现了当时中共A.初步尝试建立苏维埃政权B.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C.探索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D.根据主要矛盾调整政策4.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A.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背离了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C.没有全面评价变法影响D.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之上高二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5.下表2内容能够反映表2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710733756780806-827-847874-年代618650684合计科目709732755779805826846873906出身6496832337457212112870589士族3143432进士132寒族52119111521184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B.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D.政权统治基础有所扩大6.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该法案标志美国文官制度建立B.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影响大C.体现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特点D.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7.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一一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8.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B.孔孟推崇德治的作用C.儒家思想继承原始民主传统D.汉代中华体系已完备9.“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意在说明中古时期欧洲A.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B.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C.宗教法庭可以审判一切案件D.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10.下图为《红色钢城·百年印记》云展厅展示的人物简介图片。从中可透视出的时代风貌有王崇伦,1953年在机修总厂工作期间,先后8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决了车间设备不平衡的问题。按1953年定额计算,他一年完成了很多年的工作量,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