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南宁市横川市百合三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广西南宁市横川市百合三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广西南宁市横川市百合三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歌曲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它歌颂的是(  )
A. 抗日英雄的事迹 B. 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C. 红军长征的伟大 D. 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
2. 1950年到1952年,某农民要从地主手里分到田地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
A. 《共同纲领》 B.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协议》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如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长率(%)
钢铁(万吨) 185 535 295
生铁(万吨) 193 594 208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 “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B. “大跃进”成就突出
C. 人民公社化成就突出 D. 改革开放成就突出
4.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今年(2021)是第几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  )
A.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B.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C.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D.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5. 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改造 B. 第二个五年计划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终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为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深入理解铁人精神的内涵,班主任召开了“踏铁人足迹,温光辉历史”主题班会。铁人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8.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名誉,使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这是因为哪项工作的开展(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 八字方针的调整
C. 大跃进运动 D. 拨乱反正
9. 有一座城市,它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 上海 B. 珠海 C. 厦门 D. 深圳
10.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1.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 叶剑英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叶帅这段话是在哪个时期说的(  )
A. 三大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土地改革
13. 历史课上,老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理解,给同学们播放的影片是(  )
A. 《建国大业》 B. 《建党大业》 C. 《建军大业》 D. 《集结号》
14. 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四大
15. 周年纪念是历史学习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2021)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多少周年?(  )
A. 50周年 B. 60周年 C. 70周年 D. 80周年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这时,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广场上一片沸腾。
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霸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1) 材料一中的开国大典在哪个城市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 为了改变材料三反映的土地不合理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4)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材料三两个历史事件,他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7. 回首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党的一个又一个重要会议,作为奋斗的证言,作为信仰的烙印,作为前进的里程碑,铺就了我们从昨天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的路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迎春花绽放的三月,中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时间。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 材料一中所说的“全国两会”是指哪两个会议?两个会议的第一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 材料二中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哪一年召开?会上确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并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 材料三的这个文件是在哪一次大会上通过?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哪里?
18.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场景发生的什么时期?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三中庆丰收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这种政策对我国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材料三中的WTO是指哪个组织?为加入该组织,我国经历长达多少年的谈判?
(4) 除了“历史图片”,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建国以来的历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1956年出品)的插曲,它歌颂的是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1952到1957年”。可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材料中的钢、生铁、粮等数据表明了“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知识.从1953到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成就.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四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四”规划的起止时间:2021--2025年。今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年规划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五年规划的相关知识。
5.【答案】A
【解析】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与题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符合题意,第二个五年计划是1958-1962年,时间不符,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时间不符,排除C;经济特区的建立是1980年开办的,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周恩来的话可知,“失误”应该发生在1949-1964年之间.
A项,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我国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失误”;
B项,1958年,党中央决定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D项,“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197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熟记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出现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答案】A
【解析】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故铁人精神的代表人物是王进喜,A符合题意;“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王进喜的相关知识。王进喜被誉为“铁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王进喜的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符合题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文艺方针,排除A;八字方针的调整是经济方针,排除B;大跃进运动与刘少奇无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重点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落后小渔村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本题以经济特区的设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C
【解析】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
11.【答案】D
【解析】党的十九大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此题要熟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文化大革命使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国民经济严重后退。故叶帅这段话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说的。C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B;土地改革是1950-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3.【答案】A
【解析】根据提干“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A项正确;《建党大业》《建军大业》《集结号》与“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D
【解析】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的相关史实。“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四大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解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021年-1951年=70年,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题2】抗美援朝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题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题4】巩固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后续的经济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小题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1949年。
【小题2】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小题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全国两会”、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历史意义、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全国两会”、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以及历史意义、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
18.【答案】【小题1】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条新路。
【小题3】世界贸易组织;15年。
【小题4】阅读历史书、看历史相关的纪录片、去历史文明地旅游等。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以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历史意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了解建国以来的历史的途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以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以及历史意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了解建国以来的历史的途径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