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76(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276(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76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101、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宛如十年前。
102、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03、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104、那日后无人敢与我言你,亦无人知晓我多想听闻你。
105、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106、望一眼,千山万水。忘一眼,人事全非。
107、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08、红烛共谁剪影,交杯尽,缠绵饮,此世此生,但付君心。
109、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11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11、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112、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13、斜影梳妆,抚媚潇湘,怎奈,孤雁南飞,人走茶凉。
1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15、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16、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
11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9、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12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21、白发带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
122、最初不相识,最后不相认,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2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2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25、世人醉,醉生梦死一世情,世人痴,痴心不悔三生爱。
126、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2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吹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
128、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129、人生何如不相逢,君老江南我雁北。
130、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31、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132、一寸相思,一寸灰,谁拿流年,乱了浮生。
133、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
134、淡笑红尘凄美了神话,躲无数凄凉,为谁逝尽红颜言不尽,弃几许缘由。
135、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36、我是你千山万水渡不过的劫,这世间情动千万般,唯独我,你求不得。
13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38、夜清清,月凄凄,佳人那头惹人惜。
13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4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41、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142、若许不相念,最好不相恋。若许不相恋,最好不相见。
143、是谁把光阴剪成了烟花,一瞬间,看尽繁华。一树繁花,只一眼,便是天涯。
144、从此天南地北,我知你会离我而去,我会此生相忆。
145、花开两生面,人生佛魔间。
146、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
147、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148、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149、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150、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写作指导篇
作文指导|议论文基础写作技巧
学会认识议论文
1、 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将论点摆出来。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例论据和理论(名言警句等)论据。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
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
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是爱憎分明,鲜明的感彩贯穿在行文当中。
概括,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
3、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一、提出问题(是什么)——论点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论证
三、解决问题(怎么样)——论证
4、回扣论点
考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分论点二 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分论点三 再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第三部分: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
议论文诸结构要素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开头
中心任务:鲜明、正面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了强调论点,可以让论点另起一行单独成段。段落上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两段,但字数应控制在一百字左右。
高考议论文要求考生在关键处多制造些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一个亮丽的开头、一个响亮有力的结尾,就会使文章光彩夺目,让人见之倾心,顿生好感。
好的开头的标准
第一,要明。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开头叙述抒情语言过长,有的考生在写材料作文时,原封不动地引进原材料,这些都是开头不简洁。引进原材料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高度概括;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可以了。不管引不引原材料,开头都要削去繁杂的叙述、抒情,凸显作文的论点。
第二部分:正文
中心任务:分析问题,使中心论点能够成立。字数600字左右。
分论点的要求:
1、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
2、各分论点的角度或层次不同,不重复;
3、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
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事例论证法,否则内容就是空洞的。
例证法的要求:
1、选例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
2、选例要新鲜,事例过于陈旧也乏味。
3、转述事例时要简明,不必强求细节。
4、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事例。
5、 转述事例后,需要分析,使材料与观点融为一体。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是堆砌材料。
6、段落上,每一个分论点可以是一段,也可是两段;字数上,每个分论点200字左右。
第三部分:结尾
从高考优秀作文看,这是一段集中的论述,语言要精要、恰当,字数100字左右。这一部分的作用:
1、对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
3、联系当前现实和人生生命,体现文章针对性。
第三部分:结尾,字数50—100字。
有多种写法:
1、呼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点明题意,使文章观点更加清晰。
3、发出呼告,以求发人深省。
语言要铿锵有力,富有哲理内涵,宜多用排比、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
【赏析例文】
探索,让生命精彩
为了探索,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为了探索,李时珍迈开了尝遍百草的脚步;为了探索,布鲁诺点燃了熊熊真理之火……天地俯仰之间,芸芸众生如沧海一粟,就让我们把生命交给探索吧,让有限的生命从此而精彩。[提出论点]【用一组排比句在第一段结尾明确地提出论点】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一串串姓名在鸣沙中突兀,回荡。【过渡段,在论点与论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536年的一天,比利时满城风雨,昨天晚上绞刑架上的尸体被人盗走了。盗尸的人就是后来成为解剖学家的维萨里,他冒着受绞刑的危险多次盗尸解剖。一次,由于士兵追得紧,他只好把尸体的头割下逃跑。最终,他成为第一个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专家。【概括地叙述论据】真是不可思议,不必说尸体的恐怖吓人,更不必说还要冒着危险,然而,是什么让维萨里甘冒着危险,盗尸解剖?是探索,也只能是探索。【扣住论点分析论据】【个例论证】时光在流逝,岁月在变迁,苏轼探索石钟山命名;袁隆平探索杂交水稻;麦哲伦探索地球形态……在这一次次的探索中,帝王将相成就盖世伟业,迁客骚人成就千古文章。【由维萨里到迁客骚人,由个例到众多,增强说服力】【全段从正面有力论证了论点】
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而那些不去探索的人,他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过渡段,由正面论证转入反面论证】
王安石与友人同游华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他们就退了出来,事后王安石只能为自己没能领略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感叹,还有那遍阅七万册书而毫无建树的亚克敦。当如风的历史划过探索的侧畔,他们又能占多少分量?【反面论证,采用两个简例,区别于正面论证,错落有致】
探索是一次航行,航行的大海并不是风平浪静的,可是千难万险,也阻挡不了探索的脚步;血雨腥风,也催不垮探索着的意志。变法者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者说:“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发明者说:“至少我发现这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使用排比句,采用正面群体论据,区别于第三段的个体论据,进一步增强说服力】
要探索就要有逆风飞扬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眼光;就要有贯通古今的学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用排比句,给出探索的方法,回答如何探索的问题】
探索可以点亮一个人一生,赋予生命以精彩。让我们做一个旅人,去探索群山后的星星,让生命从此精彩。【回扣论点,收束有力】
【点评】
本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三点:1、切合题意,中心明确。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探索,让生命精彩”的观点,并且能够围绕这一观点选取恰当证据,论证有力。2、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全文遵循提出问题(1段)、分析问题(2-6段)、解决问题(7段)的思路,在分析问题时,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并且过渡自然,衔接紧凑。3、语言有文采,有气势,大量使用排比句,使得论证如排山倒海,气势宏大。
【赏析例文】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引论部分】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一】“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引语】
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述例】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引申挖掘】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分论点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引语】
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述例】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引申挖掘】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分论点三】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引语】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述例】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茗,清香四溢。【引申挖掘】
【以上三段为本论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驰骋你的人生。
在如戏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精彩你的人生。
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品味你的人生。
遵守做人的规则,走出完美的人生!【结论部分,用排比的手法照应首段,提出希望,结束全文】
附1:拟定分论点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20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开卷有益篇
美文欣赏:去吧!去乘风破浪吧!
伴随着夏日,又到了紧张而又激动的高考时刻。
高三学子们寒窗蓄势几多载,只为今朝亮剑展锋芒。
但是,希望明天要迈入考场的你知道,人这一生,最难的考试不是高考。
对高三学子而言,高考更像是漫长人生过程中的成人礼,它以成绩和分数的形式,给过去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画上句号。
高考落幕后,人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它不再像高考那样,有固定的衡量标准,有量化的荣誉得失。
它可能不再以数字来衡量,但却有关三观、人品、道德、价值等终极意义。
我们甚至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时候会来。
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修炼和完善,时刻做好应考的准备。
唯有意志坚定,持续精进,才能交上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次决定命运的大考。
不必因为它太过重要,而心生畏惧。
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稳住心态,抛去杂念,竭尽全力。
你想要的,终究都会如愿以偿。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读书依然是最容易争取核心竞争力的机会,也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捷径。
听过一句话说,知识不会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好坏,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它能带你去到更大的世界,不断开拓你的眼界,鼓舞你的精神,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的本质,是让你在残酷的社会丛林里,手里握着议价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世间之路千万条,读书永远是最好走的那一条。
你只管脚踏实地坚定去走路,去付出,去拼搏,时光不负有心人,你走过的每一步路,终不会被辜负。
面对遇到的各种情况,不妨拉长你的视角,着眼于整个生命长河你会发现:
你错的每一道题,都是为了遇上对的人;而对的每一道题,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管对错,都是人生的答案。
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值得我们为此倾尽全力。
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会忘记成绩,忘记背过的课本、做过的习题,甚至忘记获得过的光环和荣誉。
但十余年的寒窗苦读,早已练就了我们百折不挠的意志。
而这,便是我们面对人生所有未知的底气。
有一句话写道:“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在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也可以朝前走,但你不能停留。”
高考只是测验的开始,人生处处都是试炼。
不管未来如何,都不要停下步伐,满怀期待而又坚定地向前走去。
你所拼命争取的,最终都会如你所愿。
愿你提笔高考征战四方,愿你提笔谈笑清风无恙。
拓展训练篇
丁大厨
金泓
“爸,你就出山一回吧,否则,我怎么买房子啊?”儿子丁盛说。
“老丁,不是我说你,上个电视节目有这么难吗?咱们家那点存款,离买新房还悬空八
只脚呢!”老婆梅阿姨叹着气。
丁大厨看看他俩,又摸摸早磨掉了黑漆的椅子,瞧瞧被烟火熏得发黑的白墙,墙上挂着
丁大厨与著名评弹演员老顾、著名画家老章的合影。他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红双喜”香烟,
抽出一根,点燃了,猛吸了几口,说话了:“豁出去了。为了盛盛,参加!”
丁大厨决定参加的是电视台搞的民间厨艺达人秀,年度总冠军可以赢取房地产商赞助的
一套新房。丁大厨退休前只是一家单位食堂的烧菜师傅,他的师父倒曾在松鹤楼、得月楼等
著名餐馆里当过厨师,他也得了些真传。过年的时候,桃花坞的木刻年画张贴在木门上,苏
式红灯笼高挂在门口,客厅里高朋满座热热闹闹,丁大厨一个人在厨房里煎炒烹炸焖溜熬炖,
也不觉得累。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戚朋友,无不夸他的苏帮菜地道,味道好。
丁大厨报了名就后悔了。万一自己烧的菜不被评委认可,一世英名可就毁了。想了半天.
他想不出好法子.便把小舅子梅教授请来喝酒。梅教授啜了一口丁大厨泡的青梅酒后,缓缓
道:“现在饭店里的苏帮菜已经不正宗了,你只有返璞归真,烧最最正宗的苏帮菜,才有机
会获胜。”丁大厨笑了:“不瞒你说,我只会烧苏帮菜,其他的,我也不太会。”梅教授说果
真如此,便已成功一半。
丁大厨又问梅教授烧哪个菜。梅教授问“苏”字的繁体字怎么写,丁大厨说草头下面一
个鱼一个禾。梅教授激动地拍了下桌子道:“没有鱼没有米,就不是苏州了。如今烧菜,自
然是烧鱼啦!”
比赛倒也顺利,丁大厨凭借一道“火夹鳜鱼”拿了周冠军,又凭着一道“红烧划水”拿
了月冠军,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丁大厨依旧侍弄侍弄花草,喝喝老酒听听评弹,偶尔给
上门的朋友做几个菜。
年度总冠军比赛那天,除了自家亲戚,老顾、老章都亲临现场为丁大厨加油,引得人群
一阵激动。丁大厨准备烧“松鼠桂鱼”,这道菜是苏帮莱的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名
家真传,也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可当他去取鱼时傻眼了,定好的鳜鱼变成了鲈鱼。他立刻
找到主持人说明情况,主持人一听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丁大厨急忙跑下台想叫儿子去换
鱼,但时间明显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一旁的老顾说:“老丁啊,你也别着急,我们苏州老
话不是说‘甜中意,成欢喜’吗?鳜鱼也好鲈鱼也好,都是鱼,只要年年有鱼,日子就好过……”
丁大厨点头笑了笑,返回到了台上。看着盆里悠游的鲈鱼,想到烧菜的快活逍遥,他从容地
开始操作起来……
轮到丁大厨介绍自己的菜了,原来他烹制的是“清蒸鲈鱼”。底下有观众发出了嘘声.
因为这道菜简单易行,堪称家常菜。他让评委尝尝味道,评委说,这“清蒸鲈鱼”做得太妙
了。鱼的味道酸甜苦辣成都有,似乎用了特殊的调汁,太与众不同了。丁大厨缓缓道:“这
便是家乡的味道。亲人朋友离世了谓之酸,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谓之甜,朋友远离家乡谓之苦,
生活艰辛谓之辣,说点风趣的话谓之成。我做的这道‘清蒸鲈鱼’,好多朋友都品尝过。我
有位画家朋友老章,曾经到外国去打拼,但是有一天,他说忽然想吃我烧的鲈鱼,于是就回
来了,现在他就在现场。”,观众们的视线都投向老章,他立刻站起来,向丁大厨鼓掌致意。
现场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宣布得分时,丁大厨的后援团开始紧张了,台上的丁大厨倒是一脸坦然。分数出
来,丁大厨以0.1分之差屈居亚军,获得了十万元的奖励。
回到家,在老顾的评弹声里,丁大厨啜了口老酒,呵呵笑道:“我爸在世时,曾与我说
过一幅对联: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便是称意。
能拿到亚军,还有十万元奖金,我已经很知足了。过几天,让盛盛拿着这钱去付个首付,房
子小一点没关系,够住就行。”
老章举起了酒杯,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干杯!”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否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通过磨掉漆的椅子、熏黑的白墙的描述道出了丁大厨家境一般的现状,又通过抽烟的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丁大厨心理变化过程。
B.总冠军比赛时,文中说“松鼠桂鱼”是经典名菜,丁大厨的师父得过“真传”,是丁大厨的“拿手绝活”,看似闲笔,实则为情节陡转做铺垫。
C.丁大厨为“房子”出山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虽技艺高超,最后却因突发状况没得到冠军。一波三折的情节反映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主题。
D.“火夹鳜鱼”等一道道传统的苏帮名菜、苏州评弹、苏州木刻年画以及苏式红灯笼等构成了一幅地方风情画,也营造出了醇香浓厚的人文氛围。
2.小说结尾处老章为何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划线的这段话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C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一波三折的情节不是反映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主题,而是反映不管人生面临何种意外, 都应乐观坦然、知足常乐的主题。
2.老章说丁大厨不愧是丁大厨,表达了他对丁大厨由衷的敬佩与赞叹(1分),因为丁大厨: ①厨艺精湛:凡是到过丁大厨家的亲朋好友,对他的厨艺无不交口称赞;(1分) ②乐观知足:他专注于烧菜的快乐,错失冠军也能坦然面对;(2分) ③继承传统,丰富传统:他不仅注重传统苏帮菜的传承,还赋予传统更加丰富的情感与 文化内涵,有大厨风范。(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能力层级为F。
3.①这段话是丁大厨介绍他做的“清蒸鲈鱼”,解释了清蒸鲈鱼味道的“与众不同”(1分), 让故事更添波澜(1分); ②对五味的解说不仅展示了丁大厨对生活、烹饪的独到理解(1分),也丰富了丁大厨热 爱乡土的性格特点(1分);③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蕴(1分),看似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却包含各种滋味,引发读者对 生活哲理、乡土情怀、美好传统的思考(1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