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284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1.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喜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安详,喜欢“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雅然。更歆羡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旷达胸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情怀,“满载鲂鱼都换酒,斜风细雨又空归”的闲适心境。以为那才是享受生活,体会生命。(《落瓣》)
2.没有人会将看漫天的雪花与雄浑联系到一起,可雪崩时铺天盖地的威压,却足以让群山为之颤栗。没有人会去留意脚边一只蚂蚁爬过,可当黑压压的蚁群向你涌来,任谁也要叹一声:“历剑兵如水,临秦策若瓴。”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渺小因合作而强大。秋季的天空,总会有大雁滑过,正是那简单的“一”字或“人”字队形,使这些在自然面前是那样微不足道的生物在飒飒秋风中一飞就是几万里,一飞就是几千年,使它们的背影牢牢的印在古往今来无数诗人骚客的心中。
3.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欺我,悔我……我将何以处之?
由他,凭他,随他,让他,忍他,帮他,再过几年看他!(“忍让”的话题)
4.我愿用一缕温风吹开冻结的冰河,我愿用一声“没关系”的犁杖开垦一片荒芜的田地,我愿用一把忍让的伞,撑起我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
我们有不同的灵魂与想法,我们有的特的个性个追求;于是这个世界因了我们而变得多姿多彩。懂事和不懂事的我们也正是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用自己或他人制造出来的矛盾与他人与自己再去消除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忍让”的话题)
5.一颗流星划过天际,我却忘了许愿;一轮旭日喷薄而出,我却错过了鸟鸣;一个故事只讲一遍,我却没有用心聆听;一朵昙花只开一瞬,我却没有留意它刹那间绝美的容颜。(“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话题)
6.没有岸的约束,溪流怎么会静静流淌,最终一往无前地汇入江海?没有轨道的限制,动力火车又怎么能平稳行驶,风驰电掣般地把旅人送到温馨的家中?没有理性的规范,人又怎么能“放鹿青崖”,于天地之间拾取到真正的自由?(“水与岸”的话题)
7.记得第一次的跌倒吗?记得第一个不及格吗?记得第一次失意时那钻心的疼痛吗?记得……多半记不得了当时的刻骨铭心,此刻,早已是“旧日里烟云飘渺无觅处”。但是树记得!它记得住五百年前的那场大旱,萎了枝叶;记得三十年前的那次大涝,动了根基;记得五年前的那个“雷电交加”的夜,一年前那个酷日当头的昼,于是在那树桩上,我们读到了凝固了的美丽的漪沦。(“年轮”的话题)
8.万籁俱寂,星光点点,那黑黝黝的山是寂寞的;当层巅叠嶂,云遮雾罩,那高耸的奇峰是寂寞的;当一墙之外,一窗之下,那小巷深处的那幢小楼中,一灯之下躬伏着的身影就是寂寞。
何为寂寞?寂寂秋夜,幢幢烛影,独步月下,品着晚风的低吟,就是吧?
何为寂寞?梅知春归竞先发,萁萁芳草漫铺时,踽踽独行翘首企盼那姹紫嫣红开遍“未有期”的等待就是吧?
其实,真正的寂寞是勾勒最壮丽的人生的底色。(”忍受寂寞”话题)
9.你知道小鸟学会在凉爽的绿荫里歌唱,你知道春风的几句温馨的叮咛花儿就开了,你知道蓝天上飘着七彩的云霞,那叫绚丽,你知道鱼儿在池塘里徜徉掀起的涟漪,那叫美丽……你知道,云知道,风儿也知道:这世界需要爱!(“ 是生命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0.有人说,恶劣的生活环境如同卷着飓风的大海,足以将船只吞噬;有人说,糟糕的环境如同高炉,高温煅烧,烈火熊熊,足以将顽石煅炼成钢。(“库丁”的故事)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作文素材汇编(四)
《百合花》
【素材一】一张经典老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的传奇故事
《我送亲人过大江》是新华社随军记者邹健东早年拍摄的一张记录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珍贵照片。照片上,万船齐发,横渡长江。在炮声隆隆的扬中西南江面上,一位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挺立船头,她正奋力划桨,一心想要船儿驶得飞快。这位留给我们背影的大辫子姑娘就是渡江支前模范颜红英,当年她才19岁。渡江战役前夕,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给船工开鼓劲会,颜家姐妹率先响应。1949年4月22日下午,渡江途中,颜红英的父亲在船尾掌舵,她和妹妹两人则轮流划桨,父女3人一起驾船将人民解放军战士送过长江。颜红英老人回忆说:“我驾驶着船划到江心时,突然一颗炮弹就在我家船边不远处爆炸了,一块东西(弹片)擦破我的脸颊,顿时满脸是血,我也不管,还是拼命地划,一心想尽快把大军送过江到前方打胜仗。”就在颜红英奋力划桨驶出港口时,邹健东在江岸上抓拍到了这一难忘的瞬间。
适用话题:力量、人民、铭记、青春、信仰等。
【素材二】 沂蒙妇女的共同名字·——“红嫂”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男人们很多上了战场,当地妇女们做军装、送军粮、救伤员,承担了大量支前任务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用乳汁救活小八路的哑女明德英,有丈夫新婚前夕上了前线而与公鸡拜天地的痴情女李凤兰,有“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的梁怀玉。1960年,作家刘知侠以明德英为原型创作了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电影。从此,“红嫂”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的共同名字。几十年间,舞台上的“红嫂”换了一茬又一茬,作品的剧情也各不相同,唯一不变的,是红色故事对观众的吸引力。
适用话题:平凡与伟大、无私奉献、艺术的源泉、人民的力量等。
《哦,香雪》
【素材一】温文而霸气的中国女外交官——华春莹
华春莹
华春莹以外交史上无数次经典的交锋,被称作最美、最霸气的女外交官。曾有记者提问,美国领导人近日称,中国已经非常强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美国的钱做到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直接回然了这种论调的可笑,并用一组详实的数据说明了中国人不仅凭自力更生、戏苦奋斗养活了自己,而且也让美国企业因为与中国的合作获益匪浅。华春莹出生于江苏淮安,上高中时,她不仅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而且遇事沉稳,有担当。1988年,华春莹以县状无的身份考入南京大学外语系。来自小城的她,英文发音很不标准。但她每天跟着收音机纠正发音,整理一本本学习笔记,经常与外教交流。到大二时,她已经成为外语系的一面旗帜。23岁那年,她在毕业志愿书上端认真地写下:中国外交部。华春莹的老师曾感慨:“那么安静的一个小女孩,现在却成为机智、敏捷而又沉着的外交部发言人。古人云:“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静于表,敛于心,化于行,成于事,这就是华春莹。适用话题:魅力、担当、追求、理想、底气、勤奋、刚与柔、大国外交等。
【素材二】周承钰:24岁成文昌航天首位女指挥员
周承钰,1996年出生,从小的梦想就是当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探测发射任务中,她担任火箭连接器系统指挥员,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文昌航天发射场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工作环境恶劣,连一些男同志都不敢轻易尝试,周承钰却在那里整整干了60天,从米没有抱怨过一次,更没有迟到过一次,成功把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这个“边缘岗位”打造成了“党员先锋岗”,并顺利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之战。由于素质过硬,她被同事们称为“大姐”。在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开始时的氮调试阶段,她每天在发射塔上下奔走,协调各种工作。大家都说: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强!”
适用话题:梦想、本领、不一样的青春等。
开卷有益篇
散文欣赏:斜视(毕淑敏)
没考上大学,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我是因为喜欢白色才学医的,但医学知识十分枯燥。拿了父母的血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每天萎一靡一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教授在讲台上说。
这很象是文学讲座的开头。但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随之拿出一枚茶杯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你们将来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的球体,好象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故意眯起眼睛。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象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雪白。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的自发。是眼科教授!我本该马上过去打招呼的,但我内心是个孤独羞涩的女孩。我想只上过一次课的教授不一定认识我,还是回避一点吧。
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站很远,恰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他疲惫地倚着座椅扶手,再没有课堂上的潇洒。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又恨自己不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少路呢。”
教授果然不认识我,说:“喔,你是我的病人吗?”
我说:“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歉意地笑笑:“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让随便走吗?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教授看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又鸟)蛋的,收缝纫机的贩,都所向无敌。您跟着我走吧。我们院里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我拉着教授。
“绿色对眼睛最好了。”教授说着跟我走进大院。
一个织毛衣的老女人在看守着大门。我和教授谈论着花和草经过她的身边。我突然象被黄蜂叮了一下——那个老女人乜斜着眼在剜我们。
她的丈夫早就去世了,每天斜着眼睛观察别人,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从此,我和教授常常经过花园。
一天,一妈一妈一对我说:“听说你天天跟一个老头子成双成对地出入?”
我说:“他是教授!出了我们大院的后门就是他的家。那是顺路。”
一妈一妈一说:“听说你们在花园谈到很晚?”
“我们看一会儿绿色。最多就是一场眼睛保健一操一的功夫……”我气愤地分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授。
一妈一妈一叹了一口气说:“一妈一妈一相信你,可别人有闲话。”我大叫:“什么别人?!不就是那个斜眼的老女人吗!我但愿她的眼睛瞎掉!”
不管怎么说,一妈一妈一不让我再与教授同行。怎么对教授讲呢?我只好原原本本和盘托出。“那个老女人,眼斜心不正,简直是个克格勃!”我义愤填膺。
教授注视着我,遗憾地说:“我怎么没有早注意到有这样一双眼睛?”他忧郁地不再说什么。
下课以后,我撒腿就跑,竭力避开教授。不巧,车很长时间才来一趟,象拦洪坝,把大家蓄到一处。走到大院门口,教授赶到我面前,说:“我今天还要从这里走。”
知识分子的牛脾气犯了。可我有什么权力阻止教授的行动路线?“您要走就走吧。”我只有加快脚步,与教授分道扬镳。我已看见那个老女人缠着永远没有尽头的黑一毛线球,阴险地注视着我们。
“我需要你同我一起走。”教授很恳切很坚决地说。作为学生,我没有理由拒绝。
我同教授走进大院。我感到不是有一双而是有几双眼睛乜斜着我们。斜眼一定是种烈一性一传染病。
“你明确给我指一指具体是哪个人?”教授很执着地要求。
我吓了一跳,后悔不该把底兜给教授。现在教授要打抱不平。
“算了!算了!您老人家别生气,今后不理她就是了!”我忙着劝阻。
“这种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过去了呢?”教授坚定不移。
我无计可施。我为什么要为了这个斜眼的女人,得罪了我的教授?况且我从心里讨嫌这种人。我伸长手指着说:“就是那个缠黑线团的女人。”
教授点点白发苍苍的头颅,大踏步地走过去。“请问,是您经常看到我和我的学生经过这里吗?”教授很客气地发问,眼睛却激光般锐利地扫描着老女人的脸。
在老女人的生涯里,大概很少有人光明正大地来叫阵。她乜斜的眼光抖动着,“其实我……我……也没说什么……”
教授又跨前一步,几乎凑近老女人的鼻梁。女人手中的毛线球滚落到地上。
文质彬彬的教授难道要武斗吗?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听见教授一字一顿地说:“你有病。”
在北京话里,有病是个专用语汇,特指有一精一神病。
“你才有病呢!”那老女人突然猖狂起来。饶舌人被抓住的伎俩就是先装死,后反扑。
“是啊。我是有病。心脏和关节都不好。”教授完全听不出人家的恶毒,温和地说:“不过我的病正在治疗,你有病自己却不知道。你的眼睛染有很严重的疾患,不抓紧治疗,不但斜视越来越严重,而且还会失明。”
“啊!”老女人哭丧着脸,有病的斜眼珠快掉到眼眶外面了。
“你可不能红嘴白牙地咒人哪!”老女人还半信半疑。
教授拿出烫金的证件,说:“我每周一在眼科医院出专家门诊。你可以来找我,我再给你做详细的检查治疗。”
我比老女人更吃惊地望着教授。还是老女人见多识广,她忙不迭地对教授说:“谢谢!谢谢!”
“谢我的学生吧。是她最先发现你的眼睛有病。她以后会成为一个好医生的。”教授平静地说,他的白发在微风中拂尘般飘荡。
从乜斜的眼珠笔直地掉下一滴水。
拓展训练篇
孤舟渡
张爱国
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我没命地逃跑着,面前却横上了一条宽阔的河。
河面一片血色。
我得到了一只小木船。我跳上船,才划出不远,就见一个黑汉子挥着手跑来,叫着:“好人,救救我!救救我啊,好人!”
近了,我看清了黑汉子,他竟然是多年前冒着巨大风险救我性命的恩人。黑汉子也认出了我,高兴地说:“真是天不绝我啊。”
我赶紧将小船向岸边靠去。
“好人,也救救我啊!”又一个白汉子叫着跑过来。我一看,他竟是几年前我救下的人。白汉子激动地说:“恩人,感谢上天,又让我遇上了您,我有救了!”
“可是,我的船只能带一个人了。”我说,“我带你们哪一个呢?”
“恩人,您自己决定。”白汉子想了又想说,“恩人,今天,即使您不救我,我也会感谢您的,要不是您当年大仁大义,我早就完蛋了。”白汉子声泪俱下,“恩人,您已经给了我一次生命,我不求您给我第二次了,您带上他吧。”
追兵越来越近,我的船就要到黑汉子的脚下了,说:“恩公,这么多年来,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报答您,今天,终于如愿啦,您快上啊。”
“恩人,请再接受我最后一拜!”白汉子忽然双膝落跪,说:“恩人,这么多年来,我也是一直在想着您,想着怎样报答您。刚才,当我发现是您的时候,我就发誓,等我逃过这一劫,我就永远不再离开您,永远追随着您,永远报答您的救命之思……”
我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船桨,看着白汉子。白汉子泪流满面地说:“可是,恩人,现在,这一切……都……都没机会了。”
追兵更近了。我对白汉子说:“对不起啊,我必须救他,不然,我永远都欠着他……”
“错了,恩人,您今天即使救了他,您还是欠着他的。”白汉子指了指黑汉子对我说,“如果我是他,我会想,你今天之所以救我,是因为我先救了你,是还我的恩,是应该的。”见我点点头,白汉子平静地说:“其实,恩人,您这一辈子,不论怎么报答他,都是还不清他的恩情的,您永远都欠着他!”白汉子坚定地说,“就像我,即使我还能活一百年,即使我从此专门报答您,也还是欠着您的。”
我浑身一激灵,是啊,黑汉子救我在先,我今天救他,充其量只是还他的恩,我有恩于他吗?我不由得将小船稍稍后退,心想,而他-白汉子,如果我今天再救他一命,那么我对他的恩以及他对我的感激……
“恩人,我活着报答不了您了,但死后我一定会祝福您、报答您的。恩人,我也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想尽一切办法报答他。”白汉子死死地盯着我,提高声音说,“虽然你永远也报答不完他!”
我像突然明白了什么,赶紧将小船靠到白汉子脚下,大声说:“快上啊你……”
追兵到了,我和白汉子也到了河中心。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时,我流泪了,但与此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也悄然袭上了心头。
“恩人,别难受了。”白汉子说,“恩人,快看前方,多美……”我刚抬头去看,身后,一种十分强大的力量就将我猛然一推,我栽进了河里。我死死地抓住船舷,哀求白汉子救我。
“对不起啊,恩人,我更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您啊!”白汉子流着泪,向着我的手臂又抡起了船桨……
我大叫一声,却见妻子的胳膊正拐着我的手臂说:“又做噩梦了吧你?”我看着妻子,颤抖地问:“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2016年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我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战争,而且,我是战败者。”暗示着在生活的洪流中,“我”面对人性的困惑和迷茫,这里的“战争”具有象征意味。
B.第二段“河面一片血色”,是文中为数不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血腥恐怖的氛围,符合梦境的虚幻朦胧的特点。
C.小说刻画了“白汉子”这个讷于言辞却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市侩小人的形象,生动形象,极具讽刺意味。
D.本文是一篇哲理小说,文章用超现实主义的写法通过梦境来揭示人性的阴暗面,笔法简练,含义隽永,引发读者的思考。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当岸上传来黑汉子悲惨的叫声时,我流泪了,但与此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也悄然袭上了心头”这句话的含义。
3.文章结尾写道:“我……我怎么是……是这样的人?”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社会实际,说出作者创作这个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答案与解析篇
1.C “讷于言辞”错误,文中的“白汉子”形象是巧言令色而非讷于言辞。
2.①为自己的恩人惨死感到悲伤,又为自己未能报答恩情感到愧疚,所以“我流泪了”。②恩情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一旦接受就是一辈子的债务,不论怎么报答都是还不清的,现在恩人死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③这句话体现了人性中阴暗、病态、自私、扭曲(或其它近义词修饰语)的心理。
3.形象特点:我是一个优柔寡断、虚伪自私、毫无担当的“逃避主义者”。
现实意义:①小说通过“我”面对施恩与报恩的艰难抉择,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在面对报恩这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时的普遍困惑,体现了人性的矛盾和复杂。②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呼唤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向善,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绝不逃避责任,以怨报德。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