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史料证实:通过史料整理,知道隋朝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隋朝的灭亡。
历史解释: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短命的国家。
时空观念:学习相关的历史材料,正确评价大运河。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隋朝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是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
【重难点】
重点:1、隋朝的统一2、大运河的开通3、开创科举制度
难点:开创科举制度。
【教学方法】
讲述法、自主学习法、史料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表示意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上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的秦汉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的条件。对于本单元零散的知识点,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历史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知识储备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使之形成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
【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开创的很多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它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有没有同学想起来它是哪个王朝?(提问)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它类似的王朝隋朝。
【讲授新课】
隋朝在建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隋朝的建立”回答:
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隋朝统一的时间,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隋朝统一的意义?
隋朝的强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统一的因素:
北方:经过南北朝时期的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分歧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南北方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割据、人民流离失所的局面,加强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陈朝统治腐败,陈后主沉迷享乐,不问政事。
隋朝实力强大。
统一的意义:隋朝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为此后持续300多年的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朝的强盛:
隋文帝励精图治的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面积扩大、粮仓丰实。
(过渡)隋朝国力强盛,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极为不便。大运河的的开通则改变了这种状况。下面我们来学习:
大运河的开通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大运河的开通”思考: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时间、开通者、一个中心、起止点、分为哪四段、连接了哪五大河流、其开通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1、目的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中心长时间在北方,如何对南方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历代统治者绞尽脑汁去考虑的问题,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可以缩短南北方的距离,更有效的加强了统治者对南方的控制。(政治原因)
材料二:在经济上,从六朝开始,南方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经济中心虽在北方,但北方人口众多,为了保证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隋朝必须转运江南地区丰富的物产到北方。(经济原因)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开通的概况:
时间:605年;人物:隋炀帝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大运河示意图,找到:
大运河的中心(一个):洛阳
两端: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四段(由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评价大运河: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古人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提问)1)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运河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还促进了两岸城市的发展,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都起了促进作用。但当时为了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开创科举取仕的制度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考试是我们今天选拔人才的一种比较公平的制度,那么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方式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科举制的创立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贵族把持,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科举制的创立
A、原因:
材料一: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管吏的权利也没有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带给我们的信息,教师归纳:
在科举制实施之前做高官出生高贵是最重要的条件。
选拔管吏的权利没有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因此,隋文帝在隋朝建立两年以后便废除了旧制度,开始实行科举制。
B、过程:
1)隋文帝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
C、影响:
材料二: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普通的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政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的范围。选官的实权就掌握在朝廷的手中。
通过分析材料和课本相关知识教师总结:
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了历朝选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1300多年。
(过渡)隋朝为后世留下了贯通南北、泽被后世的大运河;也创立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但很遗憾它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下面我们来学习:
四:隋朝的灭亡
材料:扬州是我国历史名城,有一首诗写到: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唐数亩田。
(提问)诗中的“君王”谁?为什么永有平陈伟业的他死后只有数亩田作为葬身之地?这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君王”指的是“隋炀帝”
2)隋炀帝暴政的表现: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后果: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隋朝的兴衰的历史,全面了解了大运河开通的概况和它的影响,知道科举制的开创是隋朝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明确了是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隋朝灭亡后,中国的历史进入文明高度发展,经济文化也更加昌盛的唐朝时期。下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唐朝时期的历史。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繁荣:1、建立:581年;统一: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2、经济繁荣:隋文帝巩固国家的措施
3、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4、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利掌握在朝廷手中
二、灭亡: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六: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