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借景抒情,全篇流露出作者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B.文章开头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
C.第二段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游鱼和潭水,动静结合。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B.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使我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B.今年我读了大约十本书左右,感觉收获满满的。
C.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是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D.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④⑤
二、默写
6.按提示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
(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2021年中学生汉字书写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学生汉字书写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以“认真书写,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针对大部分中学生书写状况不佳的现状,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三条帮助他们改进书写质量的具体建议。
8.在班会上,有些同学认为“未来是无纸化的数字时代,手写汉字将失去意义”。你打算针对这些同学的错误观念谈谈自己的看法,你准备这样说:“_______”。(字数100-120字。)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B.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斗折蛇行 虎头蛇尾
D.不可知其源 我非子,故不知子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试作具体分析。
12.选文和以下【链接材料】都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夏初雨后寻愚溪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①,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②,啸歌静炎燠③。
【注释】①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②营营:谋求。③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树荫。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3)水尤清冽( )
(4)卷石底以出(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卒入于渴
B.渠之广 夫君子之行
C.全石以为底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16.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①,地又荒疠②,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③,一寓诸文。为骚文④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①〔窜斥〕贬逐。②〔荒疠〕指南蛮瘴疠之地。③〔堙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④骚文:骚体文章
1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心乐之
A.二人者奇其才 B.凄神寒骨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一寓诸文
18.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少 聪 警 绝 众 尤 精 西 汉 诗 骚 一 时 辈 行 推 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明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柳宗元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经常在诗文中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正如【乙】文中所说的“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C.【甲】文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从【乙】文可知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变革失败,直接被贬至永州。【甲】文正是作者在永州时所写。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释: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2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 ) (2)往来翕忽( )
(3)好游者不能穷也( ) (4)既其出( )
2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C.火且尽 林尽水源 D.火尚足以明也 明灭可见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25.甲乙两文分别记述了柳宗元和王安石游山的经历,他们体验到游山的乐趣了吗?分别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五)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小石潭记》)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干寺周于廊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⑦剌泼⑧,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⑨静躁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⑧刺泼:鱼击水声。⑨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______________ (2)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3)清慧可怜____________ (4)或投饼于左___________
2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其境过清 ②界以石梁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里许
C.①安闲宁寂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D.①为坻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28.给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划分停顿,共三处。
导 泉 于 寺 周 于 廓 下 激 聒 石 渠 下 见 文 砾 金 沙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30.【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示例: ⑴学校开展书法练习课程;⑵学生购买字帖,每日练字;⑶家长督促孩子采用正确书写姿势;⑷老师讲解汉字结构及间架特点,传授正确的书写技巧。 8.建议:可从汉字书写能养成良好习惯与姿势、工整漂亮的书写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写好汉字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汉字的文化传统极其重要等角度来组织语言。
9.D 10.(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2)(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11.清澈透明的特点。通过游鱼侧面(间接)描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2.选文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链接材料】则抒发了作者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名利而困扰的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13. 搭桥,架桥 越过,经过 特别,十分 弯曲,翻卷 14.B 15.(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16.甲文:清澈幽深,呜声多变。正面(直接) 乙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正侧面(间接)
17.A 18.少 聪 警 绝 众/尤 精 西 汉 诗 骚/一 时 辈 行 推 仰 19.(1)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那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20.D
2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22. 穿透 轻快迅疾的样子 穷尽 已经 23.B 24.(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有懈怠想出去的人,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 25.甲文柳宗元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体会到游览的乐趣,但快乐是短暂的,在冷清的氛围感染下,情绪很快转为孤凄悲凉。
乙文王安石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只有后悔,因为在游览途中,有懈怠的同伴从洞中出来,作者跟着他一起半途而退。
淮高淮高把v 26. 以……为乐 像狗的牙齿那样 可爱 有人 27.B 28.导 泉 于 寺/ 周 于 廓 下/ 激 聒 石 渠 /下 见 文 砾 金 沙 29.(1)向小谭的西南方向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周围)用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 30.甲文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乙文表现出作者游玩西山的欢愉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