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事件的图画。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 C. 沙俄入侵雅克萨 D.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2. 在中国近代史上,某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瑷珲条约》3.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 北伐失利 B. 永安建制 C. 安庆保卫战失利 D. 天京事变4. 《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C. 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5. 论及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文中的“此”当指(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北京条约》的签订6.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变法图强,史称( )A. 公车上书 B. 火烧圆明园 C. 百日维新 D. 武昌起义7.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8.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座城市付出了重大的牺牲,钟南山院士称它为“英雄城市”,在历史上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是(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上海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资产阶级( )A. 司法独立的诉求 B. 分权制衡原则 C. 限制皇权的意图 D. 自由民主原则10.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C.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 孙中山继续革命11.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12. 观察如图所示,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13.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4. 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发展到十八大时的8200多万。这一数据以及我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③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15.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A.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 五四运动C. 新文化运动 D. 义和团运动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1年,梁启超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结果如何?(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马关因何事被梁启超称为伤心地?这件事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3) 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哪个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1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有人说:“1840年,中国开始步入黑暗;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材料三: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自强运动”走的是什么道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却依旧黑暗”?(3) 材料三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请各自举出一个代表人物。18. 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看图说史材料二: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另外一个诞生地。这座繁华的城市见证中国近代历史的光荣历程。时间 重大事件1919年 “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率先罢工1921年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 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标举的口号是什么?(2)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3) 材料二中,上海这些光荣的历程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重大意义?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漫画文字“咸丰皇帝吓得连夜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可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B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道光时期的1839年,排除A项;沙俄入侵雅克萨发生在康熙帝统治时期,排除C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发生在道光时期的1840年,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相关史实。2.【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选B.本题以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条约为切入点,考查《北京条约》.本题以《北京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3.【答案】D【解析】据“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及所学知识可知,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天京事变。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C项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以《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富要收归国库;《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为依托,考查《资政新篇》。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经过和结果。5.【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选:B。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注意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6.【答案】A【解析】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A项正确;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排除B项;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排除C项;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变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7.【答案】B【解析】A.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B.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蔚然成风,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戊戌变法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制造了戊戌政变,结果失败。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分析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因此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故选:C。本题考查了武昌起义。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此题考查了武昌起义,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9.【答案】D【解析】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题干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10.【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故选:A。本题以孙中山的话语为依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时期的相关知识.11.【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但其主张中体西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制度,所以说其只是“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说“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指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挖掉“树墩”,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故选: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和对历史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注意区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四个事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2.【答案】B【解析】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13.【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无反封建内容;“还我青岛”无反封建内容;“拒绝和约签字”无反封建内容。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重点了解五四运动的口号。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包括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以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选项“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是孙中山的初心;⑤选项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初心,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点。15.【答案】A【解析】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人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相关史实。16.【答案】【小题1】战争:鸦片战争;界碑: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果:中国失败。(或清政府失败)【小题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小题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条约:《辛丑条约》;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解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知识。17.【答案】【小题1】致命威胁:内:太平天国运动;外:第二次鸦片战争;道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小题2】事件:辛亥革命;原因: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小题3】自救之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奕 、张之洞等;维新之路: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相关史实。18.【答案】【小题1】图一: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小题2】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小题3】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史实。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