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来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共同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20 一月 2023
2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了解《资治通鉴》及与司马光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难点)
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重点)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20 一月 2023
4
知识拓展(了解)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纪事本末体、通史 )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国别体: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 。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
文中人物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创建者。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夷洲”是哪里?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文中人物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信赖。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名扬三国。后不久病死。
文中人物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 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qīng
q
shú
suì
wéi
gēng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译 文
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对……说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语气词,同“耶”
粗略地阅读
指历史
只,只是
了解
罢了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译 文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译 文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到,等到
经过
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泛指吴地
吕蒙的小名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吕蒙说:“同有学识的人分开三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译 文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另,另外。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于是,就
全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怎么知晓这件事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三读
一、读注释一,了解作者和《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二、读课文,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细读文本,注意课文理解,实记文言实词。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1. 读懂情节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3.注意:
(1)重点字词:
辞、务、但、涉猎、及、才略
(2)注意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古时王侯的自称
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前面。
对朋友辈的敬称
卿:
孤:
卿:
大兄:
4.劝中展情节
孙权
吕蒙
鲁肃
劝学
就学
赞学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劝中见艺术
【学习内容】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孙权 劝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反复朗读,体会孙权劝说的语气和态度。
劝中见艺术
【小结】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脱,“乃始就学”。
劝中深拓展
【补充阅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解】1. 跬(kuǐ ):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2.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 骐骥(qí jì):骏马,千里马。4. 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十驾”后漏说一句,可能是“则亦及之”。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5. 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6. 锲(qiè):用刀雕刻。7. 金石可镂(lòu):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8. 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9.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10. 螯(áo):螃蟹的大钳子。11.蟹六跪而二螯: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12.用心躁也:因为用心不专一。躁:浮躁,不专心.
要求:1、背诵荀子的《劝学》(节选)
2、理解文段大意,感受荀子的劝诫艺术。
5、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同桌合作,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将军。
6.侧面描写:鲁肃,何许人也?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
他与周瑜交好,孙策经营江东,他与周瑜同归之。
孙策死,他继续辅佐孙权,为孙权所敬重。
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与刘备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后,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让给刘备。
周瑜死后,孙权任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统兵,继续维持与刘备的联盟。
鲁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
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有所成。
除了对话之外,还有鲁肃的反应:“大惊”,以及“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都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识的进步。
7.人物形象分析?
孙权: 劝学 善劝会劝 严格要求、关心下属、
勤奋好学、循循善诱 。
吕蒙: 就学 听劝肯学 知错能改、虚心听劝、
勤奋好学、学有所成。
鲁肃: 赞学 爱惜人才 敬才爱才、真诚待友。
人物
事件
人物做法
性 格
通假字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
语气,相当于“吗”。
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1、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2、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1、见往事耳(了解)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词
  辞
  古义:推脱。(蒙辞以军中多务)
  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
  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以及。
  过 
  古义:到。(及鲁肃过寻阳)
  今义:经过。
  更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8.知识总结
9.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10、出自本文的成语: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开卷有益
孙权劝学
勤奋好学成语典故: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头悬梁,锥刺股。
读书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名人读书的故事:
毛泽东冬天在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练
一、 解释加点字:
1、权谓吕蒙曰( )
2、卿今当涂掌事( )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

4、但当涉猎 ( )( )
5、蒙乃始就学( )( )
6、自以为大有所益 ( )( )
7、及鲁肃过寻阳( )
8、与蒙论议 ( )
9、肃遂拜蒙母 ( )
10、结友而别 ( )
二、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3、结友而别。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作业布置
背诵文言实词,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资治通鉴》,名著
《三国演义》。

七、本课小结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学习《孙权劝学》,“鉴于往事,有资于学道”,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