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由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就借这课学习徐悲鸿《奔马》水墨抒情表现方法。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 通过水墨画作品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语言,感悟水墨画中“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2.能够运用国画工具亲身体验用笔用墨的变化,会用写意画的手法创作作品。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水墨画抒胸臆的特点。教师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习笔墨技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观察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用笔用墨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水墨画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挥洒胸臆”的特征。教学过程:导入课题展示古人表现梅、兰、竹、菊题材的水墨画。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因其所具有的人格化特征,如坚韧、清逸、虚心、劲节、傲寒等,自宋元以来就成为画中常见的题材,画家通过它们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 以文人借“四君子”抒发情感来导出课题。 )导出课题:《笔情墨意抒胸臆》1、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画家们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给予夸张,强调作品的丰富内涵。1、除了梅、兰、竹、菊“四君子”外,你还知道哪些?※松、竹、梅“岁寒三友”※“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高洁脱俗的水仙花※徐渭把自己比喻成被人闲置的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以志在千里的千里马形象表达保家卫国的热情,如徐悲鸿的《奔马》※也有通过花卉蔬果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的,如齐白石的绘画虫鱼等。(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了解中国画“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特点。 )2、从古今名画中感受“笔情墨意抒胸臆”二、中国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毛笔、墨汁、调色盘、宣纸等。三、用笔和用墨方法 1、用笔方法有中锋用笔、侧锋用笔和逆锋用笔 2、用墨主意干湿浓淡的变化4、作业布置临摹徐悲鸿的《奔马》,感受如何通过笔墨技法抒发情感。(设计意图:徐悲鸿奔放的《奔马》绘画作品是水墨画用笔用墨方法的极好典范。)5、绘画步骤1、中锋勾轮廓2、侧锋渲染块面6、教师示范作业和学生完成作业7、作业展示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